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朝阳

作品数:11 被引量:11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细胞地理学
  • 4篇百合
  • 4篇百合科
  • 3篇植物
  • 3篇区系
  • 2篇地理学研究
  • 2篇植物区
  • 2篇植物区系
  • 2篇系统学
  • 2篇系统学意义
  • 2篇细胞
  • 1篇地理分布
  • 1篇豆科
  • 1篇豆科植物
  • 1篇叶表皮
  • 1篇幼茎
  • 1篇散布
  • 1篇生态地理
  • 1篇生态地理分布
  • 1篇生态适应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11篇常朝阳
  • 9篇李思锋
  • 4篇黎斌
  • 2篇徐朗然
  • 2篇袁永明
  • 2篇安兴国
  • 2篇张明理
  • 1篇陈彦生
  • 1篇祁桦
  • 1篇周学海
  • 1篇郭晓思
  • 1篇吴振海

传媒

  • 6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植物分类学报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植物研究

年份

  • 1篇2005
  • 1篇1999
  • 3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七筋姑花粉形态种内变异及其系统学意义被引量:11
1997年
对东亚七筋始分布区内10个产地11号材料花粉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花粉外壁纹饰具有三种类型:1.芽孢形,即外壁密布芽也状突起;2.拟网状芽孢形。外壁呈不规则网状,网脊由大小不等的小芽抱相互融合或连接而成;3.具穿孔芽孢形。芽孢部分连接或融合,并有穿孔形成。这三种类型在陕西南部-喜马拉雅地区均有分布,而第1种类型则主要分布在秦岭-东亚东北部。花粉外壁纹饰的多样性显示该种目前正处于强烈的分化阶段,但反映不出种内俗性之间的差异。七筋姑属花粉外壁纹饰演化的主要途径可能是:芽孢形→芽孢部分连接或融合,并有穿孔形成→芽孢进一步融合,穿孔进一步扩大,形成拟网状芽孢形→拟网状→网状。
李思锋常朝阳黎斌
关键词:百合科花粉种内变异
七筋姑属种皮形态特征的研究被引量:8
1998年
用扫描电镜对七筋姑属北美全部4个种和东亚七筋姑不同产地的11个居群进行了种皮微形态特征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北美4种中,Clintoniaumbellulata以其种皮近于平滑、表面分布有大小不等的凹坑而不同于其它各种具条纹状或网穴状的表皮纹饰。北美西部的2个种C.uniflora和C.andrewsiana种皮纹饰相似,关系密切;而北美东部的C.borealis与东亚种C.udensis长白山居群的种皮纹饰相似。C.udensis不同居群的种皮纹饰可分4种类型。显然,种皮特征在七筋姑属的种级水平上具有分类学意义。C.udensis的居群变异显示该种目前正处于强烈分化阶段,在种皮形态上,尤以二倍体与四倍体居群之间的纹饰类型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
常朝阳李思锋杨均
关键词:种皮百合科
锦鸡儿属植物幼茎及叶的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被引量:56
1997年
对采自我国的5种锦鸡儿属植物的幼茎及8种锦鸡儿属植物的叶片进行了解剖学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这5种锦鸡儿的幼茎具有相同结构,其特征是具皮层纤维束(5—7束),周皮层发达。叶片的解剖结构与生态环境有关,森林和草原种的旱生结构不如高原荒漠种发达,差异主要在于有无下皮层、海绵组织与栅栏组织分化程度及单宁含量等方面。以川西锦鸡儿为代表的高寒荒漠种在解剖结构上的特化,表明长期对高寒生境的适应,促使其更为强烈地分化出旱生结构。
常朝阳张明理
关键词:锦鸡儿属生态适应性
从形态演化和细胞地理学证据论七筋菇属的起源和散布
七筋菇属呈东亚-北美西部-北美东部间断分布。依据形态演化、细胞地理学证据及地史资料推测,本属大概是在第三纪中新世之前起源于东亚,并通过地史上的白令陆桥迁移到北美。北美是该属的次生分化中心和现代分布中心。从东亚二倍体与四倍...
李思锋常朝阳袁永明
关键词:细胞地理学散布
文献传递
马蹄香的保护生物学研究被引量:9
1994年
马蹄香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也是一个受威胁的物种,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作者调查了马蹄香在陕西秦巴山区的分布、生境及其现状,论述了它的保护价值,重点分析了致濒原因,提出了以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以就地保护为主,积极进行分株繁殖,以实现在其原产地恢复和发展种群为最终目的的保护措施。
李思锋常朝阳陈彦生
关键词:保护生物学
秦岭豆科植物区系特征和生物多样性被引量:4
1996年
豆科是组成秦岭植物区系的四大科之一.计约51属175种,不仅含有大量的草本植物,亦有发育丰富的灌木以及乔木和藤本植物.其中有中国特有种78种,秦岭特有种25种,这些豆科植物具备了豆科不同发育阶段、演化级别的类群,汇聚了温带热带多种地理成分。从种类组成和属的分布类型来看,秦岭豆科植物区系以温带成分占主导地位,与秦岭种子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的结论一致.山羊豆族TribeGalegeae及其近缘类群处于豆科系统演化中的高级阶段,在秦岭豆科植物中占相当比重,说明物种分化是十分活跃的。秦岭植物区系在中国植物区系中极显著的过渡性以豆科为典型例子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1)在秦岭区域内,南坡、北坡、西端、东端分别聚集了各种地理成分,(2)作为中国西南一东北植物区系中物种扩散迁移的通道.以属的相似性为基础,比较了秦岭与神农架、喜马拉雅山、贺兰山、长白山的区系,表明秦岭是我国地理分布格局中一个最重要的结点。
张明理周学海安兴国常朝阳
关键词:豆科区系特征植物区系
中国黄耆属植物旱生类群的区系特点和生态地理分布被引量:13
1999年
根据种的现代地理分布、分布区类型、地理宗的替代关系和生态特点对中国黄耆属植物的旱生类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国产该类群植物 93 种,可划分为 8 个分布区类型和 14个亚型。依其生态地理分布规律,又可将这些类群划分为 4 个生态系列或称为生态区,即帕米尔—昆仑—羌唐生态区、天山—阿尔泰生态区、伊犁—塔城谷地生态区和蒙新荒漠东部生态区。分析认为,黄耆属植物旱生类群的区系发生在中亚西部,中国类群的发生具有显著的中亚西部亲缘或为其向东的延伸,它们在中国具有多种可能的扩散途径。
徐朗然常朝阳李思锋黎斌吴振海
关键词:黄耆属区系特点生态地理分布
七筋姑属的起源进化及其东亚与北美植物区系关系研究
李思锋常朝阳袁永明郭晓思祁桦安兴国黎斌
该项目选择东亚-北美西部-北美东部间断分布的典型类群-七筋姑属(ClintoniaRaf)为研究对象,在国内外首次澄清了东亚七筋姑属的分类混乱,首次提出并阐明了七筋姑属的原始分布中心,次生分化中心和现代分布中心,起源地,...
关键词:
关键词:起源进化细胞地理学
七筋姑的细胞地理学研究被引量:16
1996年
根据本文对中国境内(从西藏聂拉木-吉林长白山)七筋姑10个居群的核型及细胞地理学和形态学分化的研究结果及前人的资料指出,东亚的七筋姑具有两种倍性,2n=14的二倍体和2n=28的四倍体。二倍体分布于云南~俄罗斯远东滨海边区,核型相当一致:K(2n)=2V+6J+2V+4j(2NOR+2j),2A(→2B)。四倍体除出现在东亚(或二倍体分布区)的两端——云南及其以西的喜马拉雅地区和日本外,目前仅在陕西南部化龙山北坡中山一带较狭的范围内发现。在东亚两端四倍体的核型为K(2n)=4V+12J+4v+8j(2NOR+6j),2A(→2B),且相当一致;在中部为K(2n)=4V+12J(2NOR+10J)+4v+8j[K(2n)=10m+16sm(2SAT)+2st],2A,二者核型具有相似性但有一定的差异。北美4种全部为2n=28,且核型一致。因此,七筋姑属的染色体基数x=7而非14。该属核型的原始类型在东亚,北美是该属的次生分化中心和现代分布中心。在东亚类群中,除种子随多倍化而增大,种子的颜色与地理分布有关外,很难从其它形态特征上作进一步区分。因此,主要以叶子大小、花序类型和花的数目,果实、种子的大小和颜色等特征作为Clintonia alpina或C.udensis var.alpina的分类依据是不充分的。
李思锋常朝阳
关键词:百合科细胞地理学
七筋姑属叶表皮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被引量:16
1997年
利用扫描电镜和光镜对七筋姑属北美全部4种和东亚1种11个居群的叶表皮形态进行了观察。其总体特征如下:上表皮细胞5-7边形,近等径或狭长,下表皮细胞长条形;垂周壁向外隆起,平直,有明显加厚或加厚不明显,平周壁内陷,平滑具浅坑,有时具细条纹状纹饰或细小突起。气孔器散生于下表皮,均为无规则型,长度约为表皮细胞的1/4-1/3,隆起于表皮细胞或有时稍下陷。北美4种中,C.unjflora下表皮生有长的扁平状柔毛,较之其它类群更为特化,可能为一进化状态;东亚的C.udensis是一个分布较广的种类,居群间变异大,比较明显的是气孔大小的分化:西藏聂拉木和云南玉龙雪山居群气孔平均长度分别为135,6μm和110μm,而东亚其它9个居群和北美全部4种的气孔长度大致在71.6—93.7μm之间。根据以往资料和对该属种间花序形态的比较指出,东亚与北美类群之间虽然存在着分化,但其联系密切,有着历史上的渊源关系。
常朝阳李思锋
关键词:百合科叶表皮分类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