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维强

作品数:120 被引量:411H指数:10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青岛市医药科研指导计划青岛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6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3篇动脉
  • 42篇冠状
  • 42篇冠状动脉
  • 37篇超声
  • 27篇血管
  • 25篇综合征
  • 17篇血管内超声
  • 15篇心病
  • 15篇冠心病
  • 15篇斑块
  • 15篇病变
  • 14篇糖尿
  • 14篇糖尿病
  • 14篇冠脉
  • 10篇动脉重构
  • 10篇综合征患者
  • 10篇急性冠脉
  • 10篇急性冠脉综合...
  • 10篇冠脉综合征
  • 9篇血流

机构

  • 73篇青岛市市立医...
  • 21篇青岛市海慈医...
  • 18篇山东大学
  • 14篇青岛大学
  • 13篇青岛市人民医...
  • 7篇青岛海慈医疗...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4篇青岛大学医学...
  • 4篇青岛市第八人...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作者

  • 115篇康维强
  • 46篇宋达琳
  • 13篇任国瑞
  • 11篇李梅
  • 10篇王海滨
  • 8篇刘国军
  • 7篇郭新贵
  • 7篇王旭
  • 7篇赵仲堂
  • 7篇仇宜解
  • 7篇滕金龙
  • 6篇何涛
  • 6篇许文亮
  • 6篇赵林
  • 6篇荣瑗瑗
  • 5篇葛志明
  • 5篇韩彤亮
  • 4篇张运
  • 4篇郝恩魁
  • 4篇孙元芬

传媒

  • 23篇中华超声影像...
  • 5篇中国老年学杂...
  • 5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齐鲁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心血管病...
  • 3篇中国医学创新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糖尿病杂...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实用心脑肺血...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青岛医药卫生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年份

  • 4篇2015
  • 8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13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14篇2007
  • 7篇2006
  • 8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5篇2002
  • 3篇2001
  • 2篇1998
  • 2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管腔狭窄伴外弹力膜扩张的冠状动脉重构分析
目的:冠脉的代偿性重构机制使斑块形成后长期不发生临床症状,也造成了冠脉造影识别斑块的局限性。随着血管内超声(IVUS)的广泛应用,近20余年的大量研究扩展了冠状动脉重构的概念,但仍然存在着重构识别的方法学和阐明重构形成的...
宋达琳任国瑞康维强
关键词:管腔狭窄冠状动脉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的获益性评估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观察低血糖生成指数(LGI)膳食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获益性评估。方法将108例研究对象应用单纯随机单盲法分为LGI膳食组(54例)、非GIL膳食即对照组(54例);以60岁为年龄分界,LGI组老年亚组〔26例,平均年龄(70.7±4.3)岁〕和中年亚组〔28例,平均年龄(54.7±4.3)岁〕;对照组老年亚组〔25例,平均年龄(70.7±4.3)岁〕和中年亚组〔29例,平均年龄(70.7±4.3)岁〕。观察期为3个月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膳食结构,观察血糖、血脂、体重指数(BMI)、HbA1c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结果 LGI组膳食结构具有明显变化;LGI组患者血脂、BMI、HbA1c和IS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老年患者LGI膳食干预后TG、TC和HDL-C可见改变(t=7.51、6.78和7.06,均P<0.05),而LDL-C水平无明显变化(t=1.64,P>0.05);干预后两亚组比较,老年人LDL-C水平明显高于中年组(t=8.52,P<0.05);HbA1c和ISI指标表现为老年患者LGI膳食干预后明显改善(t=6.59,P<0.05)。LGI膳食干预后老年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χ2=7.05,P<0.01),心衰发生率也在老年组偏高且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5)。而脑卒中、心绞痛发作和血压波动发生率未见差异。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LGI膳食利于血脂,特别是TG、体重、HbA1c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控制,但潜在低血糖和心功能变化的风险。
王玉玲宋玉波康维强宋达琳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心力衰竭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28
2002年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冠脉病变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19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 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诊断标准分为单纯冠心病组 12 2例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 39例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 32例 ,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冠脉造影和口服 75 g葡萄糖耐量实验 ,检测血糖、胰岛素、血脂、血压、BUN、Cr。冠脉病变程度应用 CAG分析 ,冠脉狭窄程度根据 AHA分类标准评价 ,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元逐步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1)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6 6 .5 % vs 35 .1% ,P <0 .0 5 )。冠脉狭窄程度 (8.9± 3.6 vs 6 .5± 3.9,P<0 .0 5 )及钙化的程度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6 .6± 6 .1vs 3.9± 4 .1,P <0 .0 5 ) ,冠脉远端的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40 .8% vs 13.1% ,P <0 .0 5 )。 (2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相比 ,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冠脉粥样硬化及钙化的程度及冠脉远端的病变发生率差异性不明显。(3)血脂、胰岛素、血压、肥胖与冠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与糖尿病患者相似 ,糖耐量异常患者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病变多呈弥漫性狭窄 ,远端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 ,程度严重 ,血脂、胰岛素、血压。
田声放康维强郭成浩
关键词:冠脉病变特点冠心病糖耐量异常冠状动脉造影糖尿病
CD11b、CD36和内脂素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表达及相互作用
黎霞康维强
血管平滑肌细胞前胶原α-多肽增龄性改变影响血管重构的机制初探
2015年
目的 探讨增龄影响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前胶原α-多肽的改变及潜在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对刚出生的幼龄(对照组)和9个月成年(成年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的胸腹主动脉进行体外试验,采用RT-PCR半定量和定量技术检测VSMCⅠ型和Ⅲ型前胶原α-多肽mRNA,通过VG染色、Western blot及ELISA方法检测前胶原α-多肽蛋白表达.结果 RT-PCR半定量结果显示,Ⅰ型前胶原α-多肽mRNA对照组为76.62±1.05,成年组为78.37±2.42,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Ⅲ型前胶原α--多肽mRNA对照组为105.4±2.66,成年组为123.1±3.81,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Ⅰ型前胶原α-多肽mRNA定量成年组为4.63±1.03,但与对照组3.13±0.54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Ⅲ型前胶原α-多肽mRNA定量成年组为7.68±0.63,与对照组6.86±0.41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Ⅰ型前胶原α-多肽蛋白表达在成年组为0.1 ±0.03,对照组为0.06土0.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前胶原α-多肽蛋白表达在成年组为0.58±0.06,对照组为0.4±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胶原α-多肽增龄性变化的调节通路是老化性血管重构的分子机制之一.
魏美连荣瑗瑗王莹康维强宋达琳
关键词:增龄血管重构血管平滑肌细胞
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与炎症因子的定量关系
2008年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病因主要是对炎症、斑块破裂、继发性血栓形成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的反应。本研究检测了ACS患者血管相关因子可溶的黏附分子40配体(sCD40L)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并通过冠状动脉超声(IVUS)分析斑块形态学及性质,以探讨因子与易损斑块之间的定量关系及临床意义。
吴娜初建华宋达琳康维强李梅
关键词:冠状动脉斑块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斑块形态学斑块破裂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房容量与左心室充盈模式关系的研究
2007年
左心房容量(LAV)可反映左房压力增加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是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以超声心动图测得的二尖瓣E波减速时间(EDT)和左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Vp)将左室充盈模式分型可区分左室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而不同的严重程度则表现为不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本研究旨在探讨首次AMI早期LAV与左室充盈模式的关系。
史卫国牟晓雯康维强罗晴霞刘泳席鑫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充盈左室功能障碍血流传播速度独立预测因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因子与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管因子与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6例 ACS 患者,年龄(60±11)岁,男37例,女19例,发病时取血,应用液相蛋白芯片结合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测定7种血管因子:可溶的 P 选择素(sPE)、组织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IL)-8、IL-6、可溶的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和可溶的黏附分子40配体(sCD40L),以及相应的炎症因子;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并用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56个靶病变处动脉粥样斑块形态学及性质特征。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易损斑块与非易损斑块组发生斑块破裂时的血管因子改变以及斑块形态学指标与血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存在密切相关的血管因子有 sVCAM-1和 sPE、sVCAM-1和sCD40L、sCD40L 和 sPE、IL-6和 IL-8、IL-8和 MCP1、以及 MCP1和 sVCAM-1;易损斑块组的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为(18.9±4.9)mg/L,IL-5为[19.5 ng/L(9.2~44.6 ng/L)],明显高于非易损斑块组[hs-CRP:(5.8±3.6)mg/L,IL-6:5.3 ng/L(2.3~13.4 ng/L),均 P<0.05];与非斑块破裂组比较,斑块破裂组的 sCD40L[(474±126)ng/L 比(238±35)ng/L],sPE[(107.2±39.9)ng/L 比(49.1±5.6)μg/L]和 MCP-1[(132±18)ng/L 比(127±13)ng/L]明显升高(均 P<0.05);tPA 与斑块形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均 P<0.05)。sCD40L、MCP-1,sPE 和 TC 水平升高是发生斑块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结论炎症反应作为中间过程,IL-6和 CRP 标志易损斑块的生物特点,对AMI 可能有一定的诊断意义,而 sCD40L、MCP-1和 sPE 可能是另一个潜在的反映 ACS 严重发作的标志。
康维强宋达琳郭新贵李梅滕金龙任国瑞
关键词:冠状动脉硬化
黄芩苷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及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物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通过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探讨黄芩苷对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物(TAFI)及血脂凝血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雄性的新西兰大耳白兔先适应性喂养7 d,然后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高剂量药物治疗组和低剂量药物治疗组(每组10只),后三组为模型组。正常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其余三个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以复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在高脂饲料喂养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0 mg·kg-1·d-1的黄芩苷、50 mg·kg-1·d-1的黄芩苷灌胃,正常对照组亦同时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喂养12 w。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各组血脂系列,用全自动凝血仪测定凝血指标,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TAFI的活性,实验结束处死动物,留取主动脉进行病理检测。结果 (1)各模型组的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TAFI水平相比于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低剂量药物治疗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剂量组则无差别。(2)黄芩苷治疗后,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的TC、TG、LDL-C、Fib和TAFI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HDL-C、PT、APTT水平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或P<0.05);与低剂量药物治疗组比较,高剂量组TC、TG、LDL-C、Fib、APTT水平明显不同于低剂量组(P<0.05或P<0.01),HDL-C、PT和TAFI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TAFI参与了兔AS的形成过程。黄芩苷治疗组中TC、TG、LDL-C、Fib、TAFI的活性水平明显降低,说明其延缓了AS的发生发展,提示黄芩苷可用来干预AS性疾病。
陈效安宋达琳康维强
关键词:动脉硬化黄芩苷
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原发性高血压危险性分层的关系
2003年
目的 :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EDD)和血管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 (EIDD) ,探讨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原发性高血压危险性分层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 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作对照 ,根据《1 999年WHO/ISH高血压诊疗指南》中的危险性分层标准将EH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四组。采用Celermajer等的方法 ,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EH患者和正常对照者静息状态下、加压充血后和服用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 :①高血压患者各组EDD功能都低于对照组 (P <0 .0 1~ 0 .0 5 ) ,高危组与极高危组要低于低危组和中危组 (p <0 .0 5 ) ,余组间无明显差异。②EIDD只有在极高危组和高危组与对照组、低危组、中危组间有差异 (P <0 .0 1~ 0 .0 5 ) ,余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EDD和EIDD可反映EH的危险性分层 ,可作为EH危险性分层的指标之一。超声是检测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简便、无创。
赵林康维强王海存王瑞芳席鑫
关键词: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原发性高血压硝酸甘油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