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光正

作品数:57 被引量:174H指数:7
供职机构:东莞市虎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康复
  • 7篇再植
  • 6篇血清
  • 6篇乳液
  • 6篇乳液法
  • 6篇外科
  • 6篇外伤
  • 6篇甲状腺
  • 6篇骨折
  • 6篇复合材料
  • 6篇复合材
  • 5篇显微外科
  • 4篇导电
  • 4篇手术
  • 4篇手外伤
  • 4篇术后
  • 4篇缺损
  • 4篇内固定
  • 4篇金属
  • 3篇指骨

机构

  • 38篇东莞市虎门医...
  • 10篇暨南大学
  • 8篇上海市普陀区...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东莞职业技术...
  • 2篇上海市黄浦区...
  • 2篇惠州市昌亿科...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济南市中心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滨海县第三人...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55篇张光正
  • 12篇龙文浩
  • 12篇李培
  • 10篇豆伟
  • 9篇封帆
  • 8篇林志丹
  • 8篇欧耀芬
  • 8篇曹琳
  • 8篇沈江帆
  • 7篇谢统明
  • 6篇邓淑玲
  • 6篇钟艳花
  • 4篇莫振峰
  • 4篇赵涛
  • 3篇洪爱英
  • 3篇陈景柏
  • 3篇吴广球
  • 2篇陶嵘
  • 2篇何忠海
  • 2篇赵林妹

传媒

  • 4篇中华显微外科...
  • 4篇中文科技期刊...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核技术
  • 2篇中华手外科杂...
  • 2篇广东医学
  • 2篇橡塑技术与装...
  • 2篇实用手外科杂...
  • 2篇中国科技经济...
  • 2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河南中医药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5
  • 5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8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钢板平行固定联合中药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双钢板平行固定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2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平行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 2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半年~2年,平均(0.7±0.3)年。两组术后的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稳定,均为骨性愈合;按照改良的Cassebaum评分系统标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优8例,良4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2.31%(12/13);对照组:优5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69.23%(9/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钢板平行固定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强度和抗疲劳作用强,利于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而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可祛瘀生新,促进骨折愈合,消除肿胀,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双钢板平行固定手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伍耀南蔡永瑞张光正
关键词: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药内服
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
2023年
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疾病时中西医结合及综合康复疗法联合方案的效果探讨。方法 本次研究过程中,从2022.1-2023.1阶段抽选研究样本,总计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系统抽样方法将患者划分为参比组和探讨组,40例/组,组间患者均实施综合康复疗法,以此为基础,参比组实施常规西医疗法,探讨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方案,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分析讨论发现,探讨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比组,疼痛评分、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参比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下肢肢体活动功能评分较参比组评分优,组间对比P<0.05,说明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综合康复疗法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较常使用,对患者的病情有改善效果,在此基础之上,联合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促进临床疗效,减轻疾病疼痛,抑制炎症反应,在患者膝关节功能、肢体活动功能改善方面有重要作用及临床意义。
豆伟张光正马艳妮袁惠佳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炎症因子综合康复疗法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部外伤术后肌腱粘连的效果评价
2023年
分析手部外伤术后肌腱粘连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时间为2021.1-2021.12,研究对象为手部外伤术后肌腱粘连,纳入总数为56例,分组为随机抽签,组别名称和例数为对照组28例、分析组28例,前者用西医治疗;后者用中西医治疗,对照疗效。结果 分析组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收治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和临床总疗效相比对照组均更高,P<0.05;疼痛评分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手部外伤术后肌腱粘连患者的预后效果,总体疗效突出,值得普及。
豆伟张光正马艳妮袁惠佳
关键词:肌腱粘连手部外伤中西医结合
一种3D打印用导电ABS/P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打印用导电ABS/PC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包括如下按重量百分数计的原料制成:本体法ABS 15~30;乳液法ABS 15~30;石墨烯微片1~5;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2~2...
林志丹张光正邓淑玲曹琳
文献传递
中药浸泡结合康复训练在手烧伤后护理中对手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
2023年
评价中药浸泡结合康复训练应用于手烧伤后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抽取2022.01-2023.01期间收治的手烧伤患者,70例患者分组应用抽签法,均为35例。参照组:康复训练。试验组:中药浸泡疗法。评价各组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手部肌力、手部功能症状、TAM评分、康复效果、生活质量等,均比参照组优异,P<0.05。结论 中药浸泡联合康复训练的应用,利于改善手烧伤患者的手功能,并且还可促进其手部肌力提升,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陈剑芳张光正豆伟马艳妮杨小婷
关键词:手烧伤中药浸泡康复训练手功能恢复
手部深度烧伤组织缺损的岛状皮瓣修复
2003年
目的 探讨手部深度烧伤后组织缺损的岛状皮瓣修复方法和特点。方法  115例烧伤患者中 ,采用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瓣修复 16例 ;掌背动脉岛状瓣 2 1例 ;尺动脉腕上支岛状瓣 9例 ;示指背侧岛状瓣 3 1例 ;指动脉逆行岛状瓣 18例 ;指背动脉筋膜蒂皮瓣 17例 ;其他岛状瓣 11例。结果  12 3块皮瓣除 4例指背动脉筋膜蒂皮瓣、2例尺动脉腕上支皮瓣部分坏死 ,1例掌背动脉皮瓣切取失败改用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外 ,其余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根据手部烧伤组织缺损的特点 ,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 ,可最大程度地恢复和保存手部功能。
张光正李培何忠海
关键词:深度烧伤组织缺损岛状皮瓣
自制“U”型钉治疗掌骨头关节内骨折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探讨应用金属“U”型钉治疗掌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2月对16例掌骨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金属“U”型钉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术后石膏外固定3~4周,早期进行功能训练.结果 术后16例均获3~6个月随访,全部达到骨性愈合,拆除内固定后伤手的掌指、指间关节主动活动度均大于60°,未发生内固定松脱、折断及骨折畸形愈合、延期愈合等情况.手功能按TAM系统评定法评定:优14例,良2例.结论 应用金属“U”型钉内固定治疗掌骨头骨折,能恢复骨折的正常对合并维持骨折的稳定性,促进骨折的愈合,术后通过功能训练,可达功能康复.
封帆龙文浩谢统明王伟明张光正欧耀芬
关键词:掌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
碳材料改性聚碳酸酯及其共混物的研究进展
2015年
聚碳酸酯及其共混物,由于其综合性能的优越,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在国内外占重要地位。而近年来随着更多新型碳材料的出现,利用碳材料改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将从碳材料改性聚碳酸酯及其共混物的的力学、分布状态、电学、电磁屏蔽和热性能五个方面介绍一下改性技术的进展。
曹琳张光正贺子芹杜崇铭林湖彬朱建一王玉海林志丹
关键词:碳材料聚碳酸酯改性
不能摄取^(131)I的甲状腺癌转移灶的^(131)I-hTgMcAb显像及初步治疗被引量:1
2005年
对不能摄取I的分化型、低分化型和未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患者,采用I-hTgMcAb进行显像和131初步治疗,观察诊断转移灶和治疗价值。动物实验取无菌、无致热源的I-hTgMcAb,18.5MBq(131I)/50μg131(hTgMcAb)/kg静脉注射于新西兰实验兔,观察一个月,了解I-hTgMcAb的稳定性、安全性及体内代谢。131临床诊断26例上述各型甲状腺癌转移患者静脉滴注I-hTgMcAb稀释液。经多时相SPECT显像测定肿瘤与131正常组织之比(T/N)。分析治疗后4个月的I显像、X片、99mTc-MIBI显像等进行疗效对照及随访肝肾功131能、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实验兔在静脉注射后6h内显像,见心腔、大血管显影,隐见肝区显影,但未见甲状腺、胃显影。经显像及治疗的26例甲状腺癌转移者I-hTgMcAb不同程度地浓聚于X摄片或CT131定位的转移灶部位,未感不良反应。131I-hTgMcAb进入转移灶的最高峰时间在72h左右。有5例患者的转移灶轻度缩小,17例患者的转移灶未见增大或增多。动物试验提示131I-hTgMcAb稳定性较好,未见有明显的毒性反应。对了解甲状腺癌转移灶的存在与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高克加沈江帆张乃康陶嵘王建华叶智卫赵林妹张光正马寄晓
关键词:甲状腺癌转移灶显像
一种定制化3D打印透气性前臂固定支具的制备方法
一种定制化3D打印透气性前臂固定支具的制备方法,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对目标对象的健侧进行三维扫描建模,通过逆向工程软件将健侧进行镜面处理,设计出目标对象的患侧模型,并对患侧模型进行局部的拉伸处理、表面加工修饰、曲面裁剪、内外...
张光正黄启锐黄国志豆伟廖政文赵涛何恽晔路鹏程樊涛黄楚红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