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 作品数:29 被引量:328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冬季采暖期气象条件对PM_(2.5)等空气质量要素的影响--以咸阳市为例被引量:4
- 2023年
- 以汾渭平原典型城市——咸阳为研究区域,利用地面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发布的第五代全球气候再分析资料数据集(ERA5),分析了咸阳市2018—2020年3 a采暖期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和不同污染程度下的气象条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项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因素间的相关性,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评价各气象因素对PM_(2.5)浓度的影响程度,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气象因素对PM_(2.5)超标风险的影响。咸阳市采暖期首要污染物以细颗粒物(PM_(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_(10))为主,采暖期超标最多的污染物为PM_(2.5),超标天数逐年递减;PM_(10)的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PM_(2.5)的谷值出现在17∶00且夜晚浓度较高。颗粒物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风速、边界层高度、温度、气压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显示PM_(2.5)浓度预测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保持一致,预测值的波动频率比实测值大,预测准确率为51.54%;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除相对湿度外,其他气象因素对PM2.5超标情况都是保护因素,边界层高度每增高1 m,日均浓度超标风险降低0.7%;相对湿度每升高1%,日均浓度超标风险升高5.3%;温度每升高1℃,日均浓度超标风险降低19.8%;气压每升高1 hPa,日均浓度超标风险降低9.7%。以上研究结果揭示了咸阳市采暖期主要气象因素对空气污染的影响程度,为我国北方城市今后的空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 李瑞刘随心苏小莉张婷张佩云师菊莲
- 关键词:气象因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汉中市秋季PM_(2.5)昼夜变化特征被引量:8
- 2019年
- 为探讨汉中市秋季PM_(2.5)昼夜变化特征。于2015年9月7日至9月17日利用中流量大气颗粒物采样仪在汉中市三个不同站点分昼夜采集PM_(2.5)滤膜样品,并分别利用热光碳分析仪(DRI—2011)和离子色谱(Dionex—600)分析PM_(2.5)中碳组分和水溶性离子组分,主要探讨PM_(2.5)及其碳组分和水溶性离子昼夜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汉中秋季PM_(2.5)浓度低于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PM_(2.5)中主要化学组分包括SNA (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有机类物质,白天和夜间占比分别达到32.3%、39.6%和28.9%、39.6%; PM_(2.5)颗粒物呈酸性。除SO_4^(2-)、Mg^(2+)和Ca^(2+)之外,PM_(2.5)及其化学组分均呈现夜间浓度高于白天的特征。离子的赋存形态分析表明:SO_4^(2-)更多以(NH_4^+)_2SO_4^(2-)的形式存在于PM_(2.5)中。本文相关结果可为地方环保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基础数据。
- 张勇刘随心刘随心曹军骥张婷朱崇抒张婷朱崇抒
- 关键词:PM2.5水溶性离子
- 春节期间燃放烟花对西安市PM_(2.5)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本文通过2005—2010年大气细颗粒物(PM_(2.5))及其化学组分在春节燃放烟花期间(除夕及元宵节)的浓度变化特征详细讨论了燃放烟花对西安市PM_(2.5)的影响和贡献。燃放烟花时段PM_(2.5)平均质量浓度是其前后一天(非燃放烟花期)的1.3到2.6倍。被认为是烟花燃放标志物的K^+,MG^(2+)和K在燃放烟花时段的浓度超过了其在普通时段浓度的3倍。另外,通过化学质量平衡分析可知,在燃放烟花当天,燃放烟花排放的污染物占PM_(2.5)质量浓度的13.8%。除此之外,本研究还使用了一种基于烟花标志物K浓度来估算Pb(46.0%),总碳(TC)(28.0%),NO_3^-(5.0%)和SO_4^(2-)(1.7%)受到燃放烟花的贡献百分率的方法。
- 徐红梅张婷刘随心
- 关键词:贡献率
- 西安市大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组分的季节变化和来源特征
- 从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使用miniVol便携式气溶胶采样仪,在西安进行连续一年PM2.5样品采集,获得水溶性离子组分(Na+、NH4+、K+、Mg2+、Ca2+、F-、Cl-、Br-、NO2-、NO3-和SO4...
- 张婷曹军骥刘随心
- 关键词:PM2.5水溶性离子
- 文献传递
- 陕南农村冬季PM_(2.5)主要化学组分特征被引量:2
- 2016年
- 通过对陕南农村冬季PM_(2.5)采样分析,获得PM_(2.5)质量浓度及主要化学组分特征。PM_(2.5)平均质量浓度为89.5±42.0μg·m^(-3),超过国家二级标准。观测期间PM_(2.5)中OC、EC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6.0±6.9μg·m^(-3)和5.7±3.2μg·m^(-3),OC/EC平均比值为3.0±0.4。主要水溶性离子组分为NO_3^-、SO_4^(2-)和NH_4^+。粒子数浓度与表面积浓度峰值主要集中在0.5μm以下粒径段。PAHs、BeP和Ba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8.9±10.9 ng·m^(-3)、3.0±0.9 ng·m^(-3)和1.2±0.7 ng·m^(-3),PAHs污染较严重,强致癌物BaP浓度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年平均浓度限值。当地农村以石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及采用的燃烧方式是导致污染的重要因素。
- 朱崇抒曹军骥刘随心屈垚张婷
- 关键词:PM2.5化学组分农村
- 316国道黄石-武汉段大气降尘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被引量:4
- 2014年
- 于2012年5月,采集316国道黄石-武汉段沿线大气降尘样品29个,采用离子色谱仪对样品中10种水溶性离子(NH4+、K+、Mg2+、Ca2+、F-、Cl-、Br-、NO2-、NO3-、SO42-)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路段降尘中水溶性离子主要为Ca2+、Cl-、NO3-、SO42-,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O42-、Ca2+、NO3-、Cl-,且NH4+、K+、Mg2+、Ca2+、F-、Cl-、NO3-、SO42-均存在局部污染;NO3-与SO42-的质量比均值为0.06;阴阳离子平衡方程计算表明,降尘样品呈偏酸性;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表明,SO42-与Ca2+、Mg2+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7、0.957;水溶性离子主要来源于城市易散性粉尘或粉尘陆地源及燃煤,也可能有生物质及其他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人为源影响。
- 张家泉胡天鹏刘浩闫桂华张婷张丽郑敬茹肖文胜
- 关键词:降尘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
- 汾渭平原城市大气污染演变及典型污染过程——以宝鸡市为例被引量:4
- 2023年
- 为探究汾渭平原城市近5a(2017~2021年)大气污染演变及典型污染过程特征,以宝鸡市为例,综合利用空气质量监测数据(6参数)、气象数据及污染期间颗粒物化学组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宝鸡市2017~2021年空气质量改善较为显著,CO-95per (CO日均值第95%分位数)和SO_(2)浓度分别下降了47%和36%,表明宝鸡市近年来控煤效果明显;PM_(2.5)浓度下降了24%,O_(3)-8h-90per浓度(O_(3)日最大8h平均值第90%分位数)年际差异不大,2021年O_(3)-8h-90per浓度与2017年持平,且为近5a最高值,随着PM_(2.5)污染的逐步改善,O_(3)污染开始凸显.PM_(2.5)与O_(x)浓度的相关性在夏半年明显强于冬半年,归因于夏半年较高的O_(3)浓度增强了大气氧化性,促进了二次颗粒物的生成.结合气象要素对冬半年和夏半年污染天分析发现,冬半年低温、高湿、低风速静稳天气最容易导致PM_(2.5)污染,夏半年O_(3)污染天一般出现在高温、低湿天气.对以PM_(2.5)(污染过程1)和PM10(污染过程2)为首要污染物的2个典型污染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污染过程1中EC (元素碳)和SNA (SO_(4)^(2-)、NO_(3)^(-)和NH_(4)^(+)三者统称)浓度均明显升高,表明本地一次排放以及二次组分均有大幅增加;污染过程2受外来沙尘传输影响,Al、Si、Ca和Fe等地壳元素浓度迅速升高.从PM_(2.5)各组分贡献来看,两次污染过程中贡献最大的分别为SNA(52%)和粉尘(65%).
- 时迎强屈垚师菊莲刘随心王璐瑶王楠周岳张婷苏慧朱崇抒曹军骥
- 关键词:污染过程
- 西安市冬季灰霾期PM2.5中水溶性组分的污染特征
- 2015年1月6日至1月17日,使用EABM在线气溶胶监测仪,在西安市高新区对大气气溶胶(PM2.5)进行观测研究,同时使用IGAC在线气体和气溶胶组分监测仪,获得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和气体的浓度变化。结合气象数据,对...
- 张婷曹军骥刘随心
- 关键词:水溶性离子气体
- 文献传递
- 西安市重污染与清洁天PM_(2.5)组分及其活性氧物质对比被引量:13
- 2017年
- 针对重霾污染,在西安市冬季重污染日(2015-11-30~2015-12-09)和清洁日(2016-01-13~2016-01-22)各进行了为期10d的PM_(2.5)采集,测量其中的有机碳、元素碳,及NH_4^+、NO_3^-、SO_4^(2-)等无机水溶性离子,探讨两种污染条件下的组分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观测期,重霾日和清洁日PM_(2.5)质量浓度分别为(170±47.5)μg·m^(-3)和(48.6±17.9)μg·m^(-3),且重霾日伴随低能见度、高湿静风等多种不利气象条件;重霾日二次无机离子(NH_4^+、NO_3^-、SO_4^(2-))组分占PM_(2.5)质量浓度的49.8%±13.1%,而清洁日为19.4%±5.95%,并且重霾日硫氧化速率(sulfur oxidation ratio,SOR)和氮氧化速率(nitrogen oxidation ratio,NOR)分别为0.282±0.157和0.269±0.124,远高于清洁日(SOR和NOR分别为0.189±0.057和0.077±0.046),重霾日二次有机组分浓度[(6.22±3.87)μg·m^(-3)]是清洁日[(1.44±1.63)μg·m^(-3)]的5倍,表明二次污染及不利气象条件是造成重霾期间相关组分浓度升高的重要原因.最后,通过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2',7'-DCFH)化学荧光分析法测定了其中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浓度,探讨其对于二次无机组分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ROS平均浓度(以H_2O_2计)分别为(4.99±1.54)nmol·m^(-3)(重霾期),(0.492±0.356)nmol·m^(-3)(清洁期),二次反应及积累效应可能是西安重霾条件下ROS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NO_3^-、SO_4^(2-)与ROS均呈现正相关(P<0.05),表明ROS可能通过二次氧化过程参与到二次无机组分形成过程中.
- 王堃韩永明何世恒张婷刘随心曹军骥
- 关键词:PM2.5活性氧物质
- 西安大气中氨气及细粒子离子组分的污染特征
- 本文选取西安为采样点,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NH3和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连续近地面观测,获得西安市大气中氨气的浓度水平以及季节变化规律。利用Ogawa被动式采样器采集西安市大气中的氨气,手提式气溶胶采样仪采集大气气溶胶P...
- 张婷
- 关键词:氨气水溶性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