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广义

作品数:7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玉米
  • 5篇玉米螟
  • 3篇玉米螟赤眼蜂
  • 3篇赤眼蜂
  • 2篇亚洲玉米螟
  • 2篇绿豆
  • 2篇间作
  • 1篇诱捕
  • 1篇诱杀
  • 1篇玉米螟防治
  • 1篇玉米暝
  • 1篇越冬
  • 1篇越冬代
  • 1篇越冬代成虫
  • 1篇生境
  • 1篇穗期
  • 1篇迁飞
  • 1篇种群
  • 1篇种群消长
  • 1篇匍匐

机构

  • 6篇河北省农林科...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作者

  • 6篇张广义
  • 5篇王振营
  • 5篇周大荣
  • 5篇宋彦英
  • 4篇郑礼
  • 4篇何康来
  • 2篇刘勇
  • 1篇李璧铣
  • 1篇谢为民
  • 1篇张松树
  • 1篇李志铭
  • 1篇高书兰
  • 1篇文丽萍
  • 1篇高云霞
  • 1篇赵燧
  • 1篇王蕴生
  • 1篇王忠跃

传媒

  • 3篇中国生物防治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河北农业科技

年份

  • 3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扩散行为与迁飞可能性研究被引量:21
1994年
作者于1987和1988两年在河北省衡水市当地越冬代亚洲玉米螟成虫盛发期,采用人工标放回收方法对其扩散行为及迁飞可能性进行了研究。两年分别释放人工饲养的标记玉米螟成虫15万和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 diamondback moth60万头,在45.5km半径范围内分别回收到标记雄蛾461和2650头,首次明确了我国北方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的田间扩散飞行规律,95%集中在距释放点4km半径范围内;部分个体可扩散到6—30km半径范围内,最远距释放中心45.5km。成虫扩散飞行受风力、风向和温度影响。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虽有远距离迁飞的潜力,但至少在越冬代发生期基本不存在大量远距离迁飞的可能性。
王振营周大荣宋彦英李璧铣张广义高书兰刘勇郑礼王蕴生谢为民李文德潘永成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扩散迁飞
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效果好被引量:2
1993年
我所近两年推出了利用特制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成虫的新技术。此灯为特种光谱的450瓦自镇高压汞灯,电源电压220伏。将灯固定在一稳定的三角架上,灯下设1.2米左右的水盆(或水池)一个,水面距灯20~30厘米,灯高1.5~2米,水中加0.15洗衣粉。蛾期,每天傍晚开灯,清晨关灯捞蛾。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的特点是:诱蛾多、控制面积大、不伤害天敌,全年可以方便使用,非常适合社会化服务。与其他防冶措施结合,可以有效地压低虫源基数,使全年防治处于主动地位。
赵燧张松树李志铭张广义
关键词:棉花棉铃虫高压汞灯诱捕
玉米螟赤眼蜂适宜生境的研究和利用:I.玉米螟赤眼蜂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与种群消长被引量:19
1997年
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有代表性的作物生境,采用人工挂卵的方法,系统调查研究了玉米螟赤眼蜂在17种生境中的分布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发生时间和种群数量有所不同,说明其对生境有一定的选择性。玉米螟赤眼蜂自然种群消长有4个峰,其中以春甘薯田的发生时间最长,种群数量最大,最具代表性。这4个峰在春高粱间作菜豆、春花生、平作夏玉米和夏玉米间作直立型绿豆这4种生境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间作豆科作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率。玉米螟赤眼蜂种群数量年度间变异较大,特别是干旱的影响最为明显。
周大荣宋彦英何康来王振营郑礼张广义
关键词:玉米暝赤眼蜂生境种群消长
亚洲玉米螟一、二代成虫扩散规律研究被引量:21
1995年
1991—1992年在河北省衡水市亚洲玉米螟一、二代成虫盛发期,在田间释放用人工饲养、苏丹蓝Ⅱ标记的玉米螟成虫34万头,在距释放点1、2、4、6、8、10、20、30、40、50km处设点回收,以研究玉米螟田间扩散规律和远距离迁飞的可能性。用玉米螟性诱剂回收时,两年回收到标放雄蛾一代分别为119和195头,二代分别为53和249头,回收到标记蛾距释放点的最远距离均为8km,其中1—2km范围内回收到的蛾数占回收总蛾数的93.3%—100%,8km以外回收圈未收到玉米螟标记蛾。用高压汞灯回收一代标记成虫时,在4—10km半径范围内,共诱到标记雄蛾10头,雌蛾11头,最远扩散距离为10km。性诱法和灯诱法取得试验结果完全一致,未发现玉米螟成虫有远距离迁飞现象。
王振营周大荣宋彦英王忠跃何康来张广义刘勇
关键词:玉米亚洲玉米螟
玉米螟赤眼蜂适宜生境的研究与利用Ⅱ.夏玉米间作匍匐型绿豆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率的影响被引量:31
1997年
通过人工挂卵和自然落卵定期观察的方法,对夏玉米平作、夏玉米间作直立型和匍匐型绿豆3种生境条件对玉米螟赤眼蜂自然种群和寄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匍匐型绿豆田中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率明显高于平作田和间作直立型绿豆田。夏玉米间作匍匐型绿豆田中玉米螟赤眼蜂自然种群数量在一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说明对赤眼蜂确有增诱作用。玉米与匍匐型绿豆的不同间作比对赤眼蜂自然种群的增诱作用明显不同,当间作比为2:1和4:1时,其增诱作用最强,随着夏玉米比例的提高。
周大荣宋彦英王振营何康来郑礼郑礼
关键词:玉米螟赤眼蜂间作绿豆寄生率
玉米螟赤眼蜂适宜生境的研究与利用:Ⅲ.夏玉米间作匍匐型绿豆对赤眼蜂的增诱作用及其在穗期玉米螟防治中的利用被引量:13
1997年
本文就夏玉米间作匍匐型绿豆对玉米螟赤眼蜂增诱作用及其在穗期玉米螟防治中利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玉米间作匍匐型绿豆结合接种式放蜂区,与平作夏玉米结合接种式放蜂区和不放蜂对照区相比,明显提高了玉米螟赤眼蜂对螟卵的寄生率,1992年三者人工挂卵的卵块总寄生率分别为26.7%、3.6%和0;1993年分别为28.0%、6.6%和1.0%,自然落卵的寄生率分别为69.1%、22.4%和4.6%。1994年用心叶期抗螟品种间作绿豆结合接种式放蜂区,人工挂卵的卵块总寄生率为30.7%,而平作夏玉米不放蜂对照区仅为2.5%;自然落卵的卵块寄生率前者为56.2%,后者为12.3%。心叶期抗螟品种间作匍匐型绿豆结合接种式放蜂区、心叶期抗螟夏玉米平作不放蜂和感螟品种不放蜂对照区的平均百株蛀孔数分别为54.8、102.6和277.2个,放蜂区与两个不放蜂对照区相比,对玉米螟的防效分别为46.6%和80.2%。试验结果显示采用心叶期玉米抗螟品种间作匍匐型绿豆。
周大荣宋彦英王振营何康来文丽萍高云霞郑礼张广义
关键词:玉米螟赤眼蜂玉米间作绿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