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质 作品数:21 被引量:234 H指数:4 供职机构: 福建省电化教育馆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文学 更多>>
从凌乱到灵动——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的课堂追求 被引量:2 2014年 英语中有一个词“房间里的大象”(the elephant in the room),意指那些触目惊心地存在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实或感受。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是否也存在着“大象”?在班级授课制下,有多少学生的学习是发自内心的,有多少学生的学习在学科之外还有浸润生命的意义?如果我们不能肯定地回答这样的追问,那么我们的教室中肯定有一头大象!或许这就是张文质先生由家庭教育进而关注数学课堂,黄爱华老师由建构“智慧课堂”体系进而关注“大问题”教学的原因。让我们看看,两位老师的跨界合作会让课堂生发出怎样的光彩! 张文质关键词:数学课堂 问题教学 生命化教育 班级授课制 教育是慢的艺术——从每一个人说起 被引量:2 2007年 关注每一个人、帮助每一个人、肯定每一个人的教育变革,也许还没有真正的开始。我们只要稍加思考,就会明白这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但是,这样的努力才是教育的方向和本质所在,我们谈教育怎么能不从一个个具体的人说起呢?尤其是校长,因为学校期盼的是一个个学生都幸福。有人还说,“学生是上帝呢。” 张文质关键词:教育变革 艺术 校长 对基础教育中若干人文关键词的思考 2001年 张文质关键词:基础教育 互动 我为什么倡导“教育是慢的艺术” 被引量:6 2009年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这一观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知道、了解、认同并践行。从教育的艰难性、急风暴雨式“教育革命”的破坏性等方面来说,要让教育慢下来,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从每一个儿童个体做起,从当下做起,从最基本处做起,一点一点地改变教育的现状,一点一点地促进儿童生命的成长。 张文质关键词:教育 生命 教师之道 2012年 教育总是一种明亮。可能为善祛恶的人们,并不是特别的有办法,但明亮的生命本身,就有一种改善的力量。我总是怀着这样的理解:所谓的生命化教育,它试图理解这个世界,接纳这个世界,它不是解决之道,而是一种改善的可能。它力图以不断实践的方式,通过自身并不完善完美的努力,达到有限的对世界助益性的推动。 张文质关键词:生命化教育 教师 教师的本分与境界——我从黄爱华那里得来的启发 2015年 2012年12月至今,我在不同的城市听了黄爱华近20节课。其间,我们围绕着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过多次深入研讨。在不断的"研讨—听课—再研讨—再听课"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入、完全地认识到作为教师的黄爱华的丰富价值。我想表达的重点不在于说黄爱华到底有多厉害(尽管他作为一个教师真的非常厉害),而是他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本身所蕴含的教育意味。我愿意把我从黄爱华那里得来的启发分享出来。先谈谈上公开课的黄爱华。 张文质关键词:生命化教育 上公 课堂语言 日常化 语言节奏 注重真实 追求美好——在全国生命教育实验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节选) 2006年 昨天观摩两位老师的生命教育公开课的过程中,我先后流了五次眼泪,下课后一上车就问其他老师:你们流眼泪了没有?在我看来,昨天听课如果没有流眼泪的老师,要么就是童年的时候生命教育做得不太好,要么就是随着生活的变迁,心肠可能变得越来越硬了,所以需要补课。 张文质关键词:生命教育 教育实验 节选 公开课 名师的读书建议 2008年 读经典,很难。我最初是读漫画论语、漫画易经的,后来读有关经典的注释和解说,再到后来才开始读《十三经注疏》这样的经典。 王登峰 林振村 马建强 刘畅 姚晓静 邹云慧 刘良华 张文质 徐翔 郑金洲关键词:《十三经注疏》 读书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 读书笔记 教育视野 可实践的生命教育 被引量:9 2016年 生命教育助益生命成长,且首先能帮助生命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自身获得成长,从本质上来说,生命教育是可实践的。具体而言,生命教育实践首先应当回到教育应有的生命立场,让拥有强健的身体成为实践生命教育的起点,遵从生命内在的需求,遵从生命自身的节律。生命教育实践应心怀美好愿景,"想大问题,做小事情",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做起,最终是为了探索一条教育变革的道路。 张文质关键词:生命教育 身体 让学习真正在儿童的生命之中发生 2016年 基础教育应当坚守一个基本的立场,即,从人类普遍的价值认同里面,从教育规律、人的成长规律的视角来审视我们今天所做的事情。为了更好地尊重和理解生命,并为生命成长提供更多、更好的滋养,学校既需要设置适应普通学生的课程,也需要设置适应能力超长学生的课程,从而让学习真正在儿童的生命之中发生。 张文质关键词: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