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新林

作品数:18 被引量:153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经济管理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能源
  • 5篇煤炭
  • 5篇煤炭资源
  • 4篇碳排放
  • 4篇能源消费
  • 3篇能源供给
  • 2篇新疆能源
  • 2篇能源消费碳排...
  • 2篇资源流动
  • 2篇长三角
  • 1篇低碳
  • 1篇地理
  • 1篇地理学
  • 1篇动态计量分析
  • 1篇动态演进
  • 1篇动态演进分析
  • 1篇演进
  • 1篇演进分析
  • 1篇因果
  • 1篇因果检验

机构

  • 11篇南京师范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新...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广州地理研究...
  • 3篇教育部
  • 1篇河南大学
  • 1篇镇江高等专科...
  • 1篇拜罗伊特大学

作者

  • 18篇张新林
  • 9篇赵媛
  • 8篇王长建
  • 4篇汪菲
  • 3篇鲁建荣
  • 3篇许昕
  • 2篇杜宏茹
  • 2篇倪天麒
  • 2篇张虹鸥
  • 2篇张小雷
  • 2篇王强
  • 1篇李磊
  • 1篇林丽莎
  • 1篇邱小樱
  • 1篇李向义
  • 1篇薛伟
  • 1篇王志民
  • 1篇孙琪
  • 1篇李俊

传媒

  • 4篇资源与产业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经济地理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以供给侧结构...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煤炭资源流动效率的长三角地区能源供给侧改革分析
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煤炭资源流动效率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上海、江苏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比重整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浙江处于波动状态,煤炭仍然是江苏及浙江的主要能源;上海、浙江煤炭资源消费几乎全部依赖于煤炭资源的...
张新林赵媛
关键词:能源管理
基于投入-产出原理的新疆能源消费碳排放行业差异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通过对新疆各行业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及间接碳排放的分析,发现工业直接碳排放量最多,其中制造业是最主要的推动力,所占的比重最高;直接碳排放具有行业集中的特点,高度集中在少数高耗能的行业部门,而且集中度有增加的趋势;行业可划分为3种类型,高碳行业大部分具有规模较大的特征,是新疆经济发展和直接碳排放的主要行业。行业部门的关联效应所引发的间接碳排放不容忽视,而且大部分行业间接碳排放要超过直接碳排放,间接碳排放的行业集中度要高于直接碳排放的行业集中度,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是间接碳排放量最多的行业。需要对间接碳排放给予足够的重视,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应作为未来治理规划的重点行业。
张新林赵媛王长建
煤炭资源流动效率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及协调关系量化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为从效率的角度探索煤炭资源空间配置的优化方式,本文借助于数据包络分析测度不同区域煤炭资源流动效率,并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流动效率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汇地方面,各项效率最高的区域均分布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各项效率相对偏低;(2)源地方面,内蒙古综合效率最高,新疆最低;山西、内蒙古、陕西的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要大于规模效率的影响,而贵州、新疆规模效率较高,受规模效率驱动的影响比较大;(3)整体上看,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水平高,结构较为合理,并且产业集中程度较高;(4)汇地煤炭资源流动效率与产业结构各项系数在空间上呈现出对应性,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其耦合协调度也相对较高;煤炭流动效率与产业结构集中度的耦合度与协调度的平均值最高;(5)源地煤炭资源流动效率与产业结构各项系数均达到了高协调耦合阶段,总体上看,流动效率与高级度的耦合度平均值最高.最后依据不同区域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分别提出了针对源地和汇地不同区域的对策建议,以优化煤炭资源在空间的配置效率,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张新林赵媛
关键词:产业结构耦合度协调度
新疆1990—2010年能源消费碳排放反弹效应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文章基于IPAT模型对新疆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反弹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0年期间,新疆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长,碳排放强度则呈现下降趋势。导致碳排放呈现反弹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规模效应,同时技术进步所带来的能源效率提升对碳减排的作用非常有限。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其中第二产业能耗碳排放强度的贡献率最大。因此,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提升技术进步对碳减排的贡献作用,同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碳排放的有效控制。
王长建张虹鸥汪菲张新林
关键词:能源消费碳排放碳排放强度
哈萨克斯坦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动态演进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缺省值计算了哈萨克斯坦共和国1992-2010年的碳排放量,并对哈萨克斯坦近20a来碳排放进行阶段划分,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对碳排放量进行因素分解,定量分析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对不同阶段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2-2010年,哈萨克斯坦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拐点在1999年。煤炭消费仍然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这是受长期以煤为主能源供应政策影响的一种必然结果;(2)碳排放不同阶段各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不同。总体来看,经济增长是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推动因素,能源强度降低是抑制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贡献因子。并以此提出哈萨克斯坦未来能源战略的一些政策建议。
王长建张小雷杜宏茹汪菲李俊张新林倪天麒
关键词: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
中国天然气资源流动优势度时空演变特征被引量:14
2016年
引入天然气资源流动优势度概念,对2000-2012年中国天然气资源流动输流地与汇流地优势度进行测算,并对其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输流地、汇流地的数量及优势度随时间不断变化,表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性。2输流地优势度集聚性先降低后升高,热点区在西北部区域,空间上表现出向东南—西北方向分布,最后呈现出接近南北方向偏移;汇流地优势度空间上总体上呈现出增加的趋势,热点区在东部区域,空间分布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移动趋势。3天然气资源流通条件及产量是输流地优势度空间格局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汇流地天然气资源消费、天然气工业及流通条件是汇流地优势度重心空间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程度逐渐加强。
张新林赵媛许昕王长建
关键词:优势度天然气
新疆1990-2010年能源消费碳排放脱钩及其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通过构建脱钩理论的Tapio脱钩模型,研究新疆1990—2010年经济增长与CO_2排放的脱钩关系及程度,分析发展的时间演变趋势。借助IPAT模型及结构分解分析法(structure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从碳排放总量及能源强度方面,对脱钩弹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0年,新疆经济增长与CO_2排放之间处于弱脱钩及扩张连接状态;各个脱钩状态下,影响CO_2排放的主要因素是规模效应;通过技术进步来促使CO_2排放强度下降是实现新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增长脱钩的重要手段,但不能将技术进步作为提高能源效率的唯一手段来实现节能。
张新林王强王长建鲁建荣
关键词:CO2排放
新疆能源消费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相互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系统分析新疆工业化、城镇化和能源消费的历史演变及特征,并采用动态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1978—2011年新疆工业化、城镇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动态影响。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能源消费增长分别与工业化、城镇化存在着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能源消费与工业化和城镇化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新疆的工业化水平提升1%,能源消费将增长4.776%;城镇化水平提升1%,能源消费将增长4.047%。城镇化和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要远远高于能源消费对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影响程度,并且能源消费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要强于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
王长建张虹鸥汪菲张新林
关键词:能源消费工业化城镇化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
基于空间视角的资源流动内涵与构成要素的再思考被引量:23
2016年
资源流动研究已成为资源科学领域新的研究视角和学科成长点,但对资源流动的理论提升、方法总结和范式探讨依然相对较少。论文从地理学的空间视角,对资源流动的内涵及构成要素进行分析。论文给出资源流动的定义,并指出,节点具有业务职能功能、效用功能及社会经济功能,空间位置和流量是节点两个突出的空间特征,不同的节点必然会形成不同的等级,未来应加强对节点功能的量化分析以及完善和发展节点分布特征及等级划分的研究方法;通道和网络具备从属和引导功能,衡量其发育程度主要根据网络的结构特征与网络节点特征,未来应探讨伴随新的交通方式而出现的新功能,系统地对通道网络进行优化分析,构建集多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多方式的资源流动通道网络优化模型,针对资源流动流量、强度以及成本等因素进行优化研究;域面是节点、通道网络的载体,根据资源流动节点吸引和辐射的范围,可以将域面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加强国际市场因素对我国资源流动域面影响的研究。同时指出,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节点、通道、流动网络及流场的类型,在流动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彼此之间的作用机制等,将是对资源流动构成要素研究的重要突破。
张新林赵媛
关键词:资源流动网络
中国县域高龄人口地域分异特征及环境成因
许昕赵媛张新林曾通刚夏四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