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汐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2篇断层扫描
  • 2篇血管
  • 2篇胰腺
  • 2篇胃癌
  • 2篇腺癌
  • 2篇进展期胃癌
  • 2篇计算机断层
  • 2篇计算机断层扫...
  • 2篇MSCT
  • 2篇成像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动物实验研究
  • 1篇新生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医学影像
  • 1篇胰腺癌
  • 1篇胰腺腺泡细胞...
  • 1篇胰腺炎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附属...
  • 3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作者

  • 8篇张汐
  • 3篇彭卫军
  • 2篇陈绍亮
  • 2篇黄万霞
  • 2篇朱佩平
  • 2篇付怡
  • 1篇刘文亚
  • 1篇李海清
  • 1篇杨欣荣
  • 1篇王升平
  • 1篇程爱萍
  • 1篇彭屹峰
  • 1篇陈雨
  • 1篇李灿
  • 1篇吴炅
  • 1篇李瑞敏
  • 1篇袁习清
  • 1篇袁清习
  • 1篇黄丹
  • 1篇李蓓蕾

传媒

  • 3篇肿瘤影像学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物理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同步辐射相位对比x线成像技术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同步辐射相位对比x线成像技术进行小鼠肝血管成像的试验研究。方法C57BL/6小鼠6只,3只开腹,直接结扎所有的进出肝脏的血管和胆管等结构,其余3只则通过门静脉灌注碘造影剂置换小鼠肝内的全部血液后,结扎肝脏的血管和胆总管,然后取出肝脏,所有制成的肝脏标本均放置在4%的甲醛溶液中。标本在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同步辐射国家级实验室进行成像,主要使用同步辐射x线衍射增强成像技术。结果同步辐射x线衍射增强成像技术在不使用造影剂的情况下即可以显示40μm左右直径的肝脏血管,可以显示血管主干及其8级以上的血管分支。结论同步辐射x线衍射增强成像技术具有很高的衬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而且其采用的折射成像机制,可以有效的减少x射线对人体的辐射损伤。
张汐陈绍亮杨欣荣李海清袁清习朱佩平陈雨黄万霞
关键词:血管X线
MSCT对进展期胃癌的诊断及T分期价值初探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和使用水作对比剂在胃癌诊断和T分期中的价值。方法:56例经胃镜证实或怀疑为胃癌的病人均于术前1周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和使用水作充盈剂可发现和正确定位所有进展期胃癌患者。MSCT对胃癌T分期的正确率为73%(41/56),判断浆膜侵犯的正确率、敏感性和特异度分别为89.0%、89.7%和82.0%。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的显示率高。T分期对指导胃癌手术方式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张汐刘文亚
关键词:胃肿瘤T分期MSCT
胰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及CT表现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ACCP)的CT和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ACCP患者CT特征和临床表现。结果 8例患者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肿瘤标记中,甲胎蛋白(AFP)升高5例(63%),糖类抗原19-9(CA19-9)升高2例(25%),癌胚抗原(CEA)升高3例(38%)。肿瘤位于胰头部2例、体部2例、尾部4例。病变平均最大径5.1 cm,7例病变(88%)为部分或完全外生型生长。5例(63%)边缘清晰。2例(25%)见强化包膜。5例(63%)平扫未见明显出血和钙化灶。5例(63%)见不同程度的囊变坏死区。8例均无胰管及胆管扩张。平扫时病变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增强后8例动脉期中度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组织,门静脉期病变持续强化,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强化差别降低。结论 ACCP患者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AFP指标升高,可准确诊断。
张汐付怡黄丹彭卫军
关键词:胰腺肿瘤计算机断层扫描
局灶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CT鉴别诊断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局灶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CT和临床特征,提高该病与胰腺癌的CT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9例经病理证实的局灶性AIP及9例胰腺癌患者的动态增强CT特征和临床表现。局灶性AIP选择美国梅奥医学中心AIP诊断标准,均由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胰腺癌均由手术病理证实。对比病灶在部位、形态、强化方式、胰管改变、胰周及胰腺外改变等方面的不同。结果 9例局灶性AIP患者中,8例(88.9%)有局灶性胰腺肿大,1例(11.1%)外形正常。9例(100.0%)病灶均在CT平扫中呈相对低密度,8例(88.9%)增强后呈延迟强化,3例(33.3%)出现病灶远端胰管轻度扩张,以上特点与胰腺癌患者表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例(22.2%)出现胰周包膜样改变。仅1例(11.1%)具有梗阻性黄疸及AIP合并硬化性胆管炎。3例(33.3%)有胰周淋巴结肿大。以上特征与胰腺癌患者表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对局灶性AIP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付怡李灿张汐彭卫军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腺癌计算机断层扫描
同步辐射相位衬度成像医学应用初探被引量:6
2010年
近年来,相位衬度成像技术医学领域应用的发展引人瞩目.同步辐射相位衬度成像无须使用对比剂就能显示传统X射线无法显示的肌腱、软骨、韧带、脂肪、血管及神经等软组织.文章作者应用包括类同轴相衬成像和衍射增强成像在内的相位衬度成像技术进行了肝胆、肺脏、肾脏、胃肠道、心脏、血管、骨关节组织与肿瘤成像,证实了同步辐射相位衬度成像较传统X射线成像图像清晰,分辩率明显提高,特别适用于软组织、血管等的成像.
陈绍亮张汐彭屹峰李蓓蕾程爱萍朱佩平袁习清黄万霞
关键词:医学影像
硬X射线相位衬度成像技术的动物实验研究
背景:   传统的X射线成像技术已经是临床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疾病诊断工具。但是由于其内在成像机制的限制(传统的X线成像技术是基于不同组织之间吸收系数的不同而产生吸收衬度的差别进行成像)导致了这种方式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即...
张汐
关键词:软组织造影剂
文献传递
MSCT对进展期胃癌的诊断及TNM分期价值初探
目的:分析胃癌的MSCT表现,探讨三期增强扫描和使用水作对比剂在胃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56例临床胃镜证实或怀疑为胃癌的病人均于术前一周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全部病人随后都接受外科手术。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结...
张汐
关键词:胃癌TNM分期MSCT
文献传递
人离体乳腺癌肿瘤新生血管的同步辐射成像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同步辐射类同轴相衬成像在人乳腺癌离体标本中的应用。方法:12例乳腺癌标本经4%甲醛溶液固定后,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SSRF)X线成像与生物医学应用光束线站(BL13W)上进行同步辐射类同轴相位衬度二维及三维成像,最后行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将所得影像学资料与病理学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物像距为100 cm、能量为13 ke V时,图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衬度分辨率。类同轴相位衬度二维及三维成像均可在无对比剂条件下清晰显示肿瘤新生血管,最小肿瘤血管直径约9μm。结论:同步辐射类同轴相位衬度成像可检测人乳腺癌标本中的肿瘤新生血管,清晰观察肿瘤血管的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为研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机制及各种干预或治疗措施对肿瘤血管的影响提供了检测和监测方法,具有很高的医学应用价值。
李瑞敏张汐王升平彭卫军吴炅
关键词:乳腺癌血管生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