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罡

作品数:150 被引量:381H指数:9
供职机构:沈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7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2篇金属学及工艺
  • 4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4篇化学工程
  • 6篇电气工程
  • 6篇理学
  • 5篇机械工程
  • 5篇文化科学
  • 4篇核科学技术
  • 2篇生物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8篇强流脉冲
  • 18篇溅射
  • 16篇强流脉冲离子...
  • 16篇合金
  • 16篇磁控
  • 16篇磁控溅射
  • 16篇磁性
  • 14篇电磁性能
  • 14篇复合板
  • 14篇磁性能
  • 13篇离子镀
  • 13篇纳米
  • 12篇电弧离子镀
  • 11篇铁氧体
  • 11篇涂层
  • 11篇显微硬度
  • 10篇膜层
  • 9篇离子束
  • 9篇TIALN
  • 8篇强流脉冲离子...

机构

  • 142篇沈阳理工大学
  • 17篇东北大学
  • 14篇中国科学院金...
  • 9篇沈阳工业大学
  • 4篇沈阳特种设备...
  • 4篇辽宁省轻工科...
  • 3篇青岛理工大学
  • 3篇睿能太宇(沈...
  • 2篇辽宁科技大学
  • 2篇沈阳航空工业...
  • 2篇沈阳大学
  • 2篇中国工程物理...
  • 2篇沈阳师范大学
  • 2篇沈阳陆正重工...
  • 2篇沈阳鼓风机(...
  • 2篇沈阳东方钛业...
  • 1篇北京有色金属...
  • 1篇航天材料及工...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沈阳工业学院

作者

  • 150篇张罡
  • 25篇赵海涛
  • 23篇李玉海
  • 17篇马瑞廷
  • 15篇金光
  • 13篇吕树国
  • 12篇姚俊
  • 11篇杜晓明
  • 10篇梁勇
  • 9篇李永华
  • 9篇邓子玉
  • 8篇金浩
  • 8篇刘常升
  • 8篇娄长胜
  • 7篇李德元
  • 7篇毕鉴智
  • 7篇郭策安
  • 6篇冯钟潮
  • 6篇李刚
  • 6篇武颖娜

传媒

  • 38篇沈阳理工大学...
  • 9篇材料保护
  • 6篇压力容器
  • 5篇功能材料
  • 5篇材料热处理学...
  • 4篇热加工工艺
  • 4篇辽宁化工
  • 4篇材料工程
  • 3篇金属热处理
  • 3篇材料导报
  • 3篇腐蚀科学与防...
  • 3篇纳米技术与精...
  • 2篇焊接学报
  • 2篇钢铁研究学报
  • 2篇激光杂志
  • 2篇过程工程学报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沈阳师范大学...
  • 2篇现代商贸工业
  • 2篇科教导刊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9篇2016
  • 8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17篇2012
  • 7篇2011
  • 10篇2010
  • 13篇2009
  • 17篇2008
  • 8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3
1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强磁场下制备Sm-Fe合金磁性薄膜的方法
强磁场下Sm-Fe合金磁性薄膜的制备方法,属磁性薄膜材料制备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是采用分别含Sm<Sup>3+</Sup>、Fe<Sup>2+</Sup>的主盐、络合剂、稳定剂、导电剂及其他试剂为原料配制的电解液,在...
娄长胜张伟强寇荧张罡
时效温度对铝锂合金组织及性能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硬度等实验手段研究时效温度对Al-Li-Cu-Mg合金微观组织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中的强化相主要有δ′(Al2Li)相、T1(Al2CuLi)相和θ′(Al2Cu)相。在150℃时析出大量δ′相和少量T1相;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在165℃以上主要为大量T1相,少量θ′相和δ′相。硬度分析表明,时效温度高于165℃时,T1相与δ′相对合金产生协同强化作用。
赵彤张罡马鹏程杜晓明
关键词:时效温度析出相
磁控溅射CrAlSiN硬质膜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被引量:4
2019年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硬质合金表面制备CrAlSiN硬质薄膜,基于薄膜硬度、模量和相结构等关键本征特性优化制备工艺参数并对薄膜进行大气热处理;通过扫描电镜及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纳米压痕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蔡司金相显微镜等研究薄膜的抗氧化性能及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当Si含量为8.06at.%时,薄膜的平均硬度和弹性模量值分别达到26.62GPa和446.78GPa.大气热处理700℃时薄膜表面出现Cr的氧化物相并伴生裂纹;800℃时Cr2O3衍射峰减弱,裂纹密集且发现基体氧化物;900℃时出现了Cr3O4和Al2O3相,薄膜显著开裂并加速氧化;1000℃时氧化物相结构趋于单一化,薄膜彻底失效。
宋亮马明庆张罡张钧周艳文
关键词:磁控溅射模量相结构抗氧化性
多孔碳化硅陶瓷上镍铁氧体涂层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2
2008年
以Ni(NO3)2和Fe(NO3)3、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原料,采用高分子凝胶法在多孔碳化硅陶瓷表面包覆了镍铁氧体涂层.着重研究了包覆涂层的表面形貌、复合材料的晶相及电磁性能.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为600℃时,在多孔陶瓷表面有立方晶系尖晶石结构的NiFe2O4晶相生成.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多孔陶瓷表面形成的镍铁氧体晶体晶型趋向完整.涂层完整、致密、均匀.多孔碳化硅陶瓷为介电损耗材料,孔径为1.3mm的多孔碳化硅陶瓷基体的电磁性能优于孔径为1.0mm的多孔碳化硅陶瓷.包覆镍铁氧体涂层的多孔碳化硅陶瓷表现出较好的磁损耗特性,复磁导率的虚部最大值可达0.4.
赵海涛武小娟张罡马瑞廷李喜坤
关键词:电磁性能
CrAlN/TiAlN纳米多层膜界面结构的中子与X射线反射研究
2016年
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单晶硅基片上制备了CrN纳米单层膜和CrAlN/TiAlN纳米周期膜,利用非极化中子和X射线反射对膜层厚度、膜层界面粗糙度、界面扩散等表面、界面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中子反射测得的CrN纳米单层膜和CrAlN/TiAlN纳米周期膜的厚度与设计厚度的差别为3.8%~4.2%。散射长度密度(SLD)分析结果表明,膜层间和膜层与基底间界面较为清晰,扩散较少。X射线反射测得的膜层厚度较中子反射测得的膜层厚度偏高,对于较小调制周期的多层膜,界面弥散会对X射线反射结果产生较大误差。
杜晓明王敏鹏王燕李新喜张罡黄朝强吴二冬
化学镀法制备Ni-P包覆SiC复合粉被引量:1
2015年
用次亚磷酸钠作为还原剂,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表面包覆Ni-P镀层的Si C复合颗粒,其表面形貌、成分、结构、电磁波吸收性能分别利用SEM、EDS、XRD及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二次镀镍后Si C表面形成了一层连续且致密的Ni-P合金镀层,并且没有引入其它杂质元素。随着施镀时间的延长镀层不断增厚。化学镀镍工艺显著改善了Si C对电磁波的吸收能力,镀后复合颗粒在4~22 GHz频段范围内,超过-5 d B的吸收带宽高达11.8 GHz,最大吸收出现在17.7 GHz处,衰减值为-9.9 d B。
赵海涛刘瑞萍徐淑姣张罡
关键词:化学镀SICNI-P合金吸波性能
镍铁氧体/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高分子凝胶法制备了纳米镍铁氧体,然后用热压法制备了镍铁氧体/聚苯乙烯复合材料。镍铁氧体的结构、形貌和复合材料的电磁性能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和HP8510网络分析仪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为600℃时,镍铁氧体晶相生成。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镍铁氧体晶体晶型趋向完整。在X波段,复合材料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值随着镍铁氧体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000℃煅烧的镍铁氧体所制备的镍铁氧体/苯乙烯复合材料在11.47GHz处的最小反射率为-12.67dB。
赵海涛赵晖张罡马瑞廷孙旭东
关键词:镍铁氧体聚苯乙烯电磁性能
强流脉冲碳离子束辐照钛合金表面的热效应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06年
建立了强流脉冲碳离子束辐照Ti6A l4V靶材的热传导理论模型,采用Msc.Marc有限元程序,对功率密度为1.4×107W/cm2的强流脉冲碳离子束辐照靶材时产生的热效应进行了数值计算,确定了辐照后靶材表面温度场,得到了温度梯度和温度变化速率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李树军邓子玉张罡毕鉴智姚俊
关键词:强流脉冲离子束钛合金数值模拟
强脉冲离子束辐照钛靶表面凹坑形成机理研究
2008年
计算了强脉冲离子束与钛靶相互作用的能量损失分布.H+与钛靶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在钛靶内较深处,而C+在钛靶表面沉积较多的能量.束流含离子种类不同,入射靶材的深度及传给靶材的能量分布不同,对靶材将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用ABAQUS有限元软件,以单元死活表征汽化材料的体加载方式对靶材钛进行不同能量参数的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热效应的模拟计算.得到了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金属表面的传热数据.通过分析,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合理性和凹坑形成的机理.
由泳高明张罡沈新普万炳男
关键词:强流脉冲离子束热效应凹坑
超声场作用下导电聚苯胺的合成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正相微乳液聚合法在超声波作用下制备导电聚苯胺,研究超声场强度的变化和作用时间的长短对导电聚苯胺的粒度和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超声场相比,采用超声场作用下正相微乳液聚合法制备的导电聚苯胺粉体的粒度显著降低,平均粒径从16.59μm减小到10.35μm。随着超声时间的增加,聚苯胺的电导率从5.230×10-2S/cm提高到1.923×10-1S/cm,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在超声波的作用下,聚苯胺粉体中分子间的偶极矩变化加强,超声作用产生的空化效应强化了十二烷基苯磺酸的掺杂和乳化作用。
张罡田薇薇李勇
关键词:聚苯胺微乳液聚合超声场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