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敏
- 作品数:18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昌学院文化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论辛弃疾词的崇高性生命体验
- 2008年
- 本文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阐释了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词作中所体现出的生命体验,这种生命体验主要体现为崇高性生命体验。正是这种崇高性的生命体验使辛弃疾的词表现出豪放恣肆的风格。
- 彭敏
- 关键词:辛弃疾
- 论杂剧《鸳鸯被》李玉英人物形象被引量:1
- 2006年
- 本文对元代无名氏杂剧《玉清庵错送鸳鸯被》的女主人公李玉英的复杂人物形象作了细致的分析,她是一位处在封建礼教之下追求自由爱情、幸福婚姻的大胆女性人物,同时她身上又带有贵族封建小姐矜持、柔弱的性格特点。
- 彭敏
- 论苏轼诗歌的孤独体验与归依体验
- 2015年
- 本文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阐释苏轼的生命体验,通过对其在人生的坎坷波折中所形成的孤独体验和归依体验的阐释,分析苏轼的人生体验对其诗歌创作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以此更加真实而深刻地理解苏轼诗歌的内在蕴涵。体会作家在作品中所寄寓的生命感受。
- 彭敏
- 关键词:生命体验诗歌创作
- 困窘中的戏谑——陆游“戏贫”诗探析被引量:1
- 2012年
- 陆游诗歌中有大量的戏作诗,其中他常常戏谑自己的贫困生活,这是其诗歌的一个独特现象。本文探讨了陆游"戏贫"诗中所描绘的贫苦状况,并对现实生活中陆游的经济状况进行了探讨,指出陆游后期致仕后经济水平明显下降并影响到生活质量是其创作大量"戏贫"诗的直接原因。在陆游的戏贫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生活状况,更能感受到诗人幽默、乐观、旷达的个性。
- 彭敏
- 论辛弃疾词的孤独意识
- 2010年
-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记录了他心灵深处的孤独体验与痛苦挣扎,流露出深沉的孤独意识。辛弃疾在词作中哀叹无人与共的孤独、世无知音的寂寞,透露出不被知遇、叹惜流年的深沉感慨,使其词满含沉痛的英雄泪.显示出一种沉郁悲凉的艺术风格。
- 彭敏
- 关键词:辛弃疾词孤独意识艺术风格
- 高适诗歌典故人物探微
- 2013年
- 文章对高适诗歌中的典故人物进行分类研究,指出高适借历史人物直接或间接地表现自我的意识与情感,揭示其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功业自许是高适大量运用典故人物的心理机制,壮志不酬是其生存状态的真实反映,而典故人物的运用又是激励高适奋进的动力,实现理想。典故人物的运用使高适的诗歌作品达到了一种质实深沉的艺术境界。
- 彭敏
- 关键词:高适诗歌心理机制
- 苏轼与范镇交游述略
- 2012年
- 宋代的交游风气盛行于各种社会关系中,亲友、师生、僚友、同乡、方外等形成各种社交圈子。苏轼也喜好交游。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中说:"子瞻虽才行高世,而遇人甚厚。有片言可取者,辄与之倾尽城府,论辩酬唱,间以谈谑,以是尤为士大夫所爱。"①"基于特定的机缘。
- 彭敏
- 关键词:墓志铭司马光谏官士大夫梅尧臣
- 从方希孟边塞诗看其入疆的复杂心境
- 2012年
- 清代诗人方希孟曾两次入疆,并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在方希孟的边塞诗中,可以窥见诗人在疆时的复杂心境,以此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 彭敏
- 关键词:边塞诗
- 论苏轼题画诗的寓意被引量:3
- 2006年
- 苏轼的题画诗除了表达他有关艺术创造的思想之外,还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他常在题画诗中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抒发人生的感慨,寄托归隐的思想。本文试就苏轼的题画诗分析此种复杂寓意。
- 彭敏
- 关键词:题画诗
- 苏轼故乡情结的特点与成因
- 2013年
- 苏轼的一生贯穿着浓重的故乡情结,还乡是其一生梦寐以求的愿望。浓厚得几乎化不开的思乡念家之情,在苏轼的诗词中屡有吟咏,而且几乎苏轼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对故乡思念的诗词。但是,统观这些诗词,我们可以发现苏轼诗词中的异乡巴蜀情有着独特的特点,
- 彭敏
- 关键词:苏轼诗词故乡情结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