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汪洋
- 作品数:56 被引量:215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与切断并交叉吻合术治疗脑瘫患者疗效比较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并比较脑瘫患者实施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和神经根部分切断并逆行交叉吻合术(SPA)的疗效。方法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和解放军第88医院全军骨科中心自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手术治疗96例脑瘫患者,其中47例患者行双侧L3~S1 SPR,49例患者行SPA。术后2周、1年测定患者下肢肌张力以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2周行2种术式的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的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行2种术式的患者肌张力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施SPA患者运动功能改善优于SP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SPA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较好,短期内治疗效果不明显,而长期随访疗效显著。
- 陈为坚李贵涛罗狄鑫齐勇金勋杰徐汪洋张钊填
- 关键词:脑性瘫痪脊髓损伤脊神经根
- 后根轴突再生重建感觉传入通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将后根分别与脊神经节中枢突支(后根)和周围突支(脊神经)吻合,为通过后根再生重建感觉传入通路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 SD大鼠74只随机分为三组,左侧为正常对照侧,右侧为手术侧.A组将L4后根近断端L6后根远断端吻合;B组将L4脊神经出椎间孔2 mm处切断,近断端与L6后根远断端吻合;C组手术操作同B组,但不吻合作为假手术组.术后3个月以逆行神经示踪、脊髓后根入口(dorsal root entry zone,DREZ)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阳性轴突分布、脊神经节和脊髓后角神经元存活率、光镜和透射电镜评价轴突再生效果.结果 逆行神经示踪证实B组再生轴突轴浆运输功能恢复良好.A组和B组均可见轴突再生通过吻合口,神经纤维数量和髓鞘厚度与正常对照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轴突再生停止于DREZ,脊髓后角CGRP阳性纤维分布密度低于B组和正常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L6脊神经节神经元存活率与正常对照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C组L4脊髓后角神经元存活率低于B组和正常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后根与脊神经吻合后不影响脊髓后角神经元存活,神经纤维再生、轴浆运输能通过DREZ进入脊髓,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感觉传导通路的方式.
- 唐晓军李贵涛徐汪洋齐勇罗狄鑫金勋杰
- 关键词:神经再生轴突
- 手指复发血管球瘤的手术治疗
- 2008年
- 目的探讨并总结手指复发血管球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的复发手指血管球瘤13例,其中男2例,女11例,年龄17-38岁,其中食指4例,中指5例,环指和小指各2例。第一次手术后到再次手术的时间最短1月,最长5年,平均1.3年。13例患者中在术后有6例曾被误诊为甲沟炎、术后感染或伤口内异物。部分病例术前行彩色多普勒检查。13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经病理学检查均诊断为血管球瘤。手术后疼痛三联征消失,伤口无一例感染患者,1例患者甲床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指甲生长欠平滑4例,患者术后对于手指外观满意率85.6%。结论正确认识并诊断复发血管球瘤,并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彻底切除肿瘤以减少复发,是取得良好治疗结果的关键。
- 齐勇李贵涛武光勤徐汪洋
- 关键词:血管球瘤手术治疗
- 新型动物脊髓损伤打击器的结构与使用
- 目的 研制一种简便的新型标准化小鼠脊髓损伤打击器,为制作小鼠脊髓损伤标准化模型简便的科学手段方法 小鼠脊髓损伤打击器包括激光笔支架、激光笔、吸管、无头钉(或其他条形打击物)、磁铁。调整激光笔光束至正好落在脊髓的拟打击部位...
- 王业杨张辉徐汪洋罗狄鑫周晓忠周治来
- 关键词:脊髓损伤疾病模型动物
- 桡骨头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
- 2009年
- 目的总结不同骨折类型以及采取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桡骨头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分析不同因素对桡骨头骨折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总结2002年8月~2008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46例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12例,手术方法包括克氏针内固定、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以及桡骨头切除术。结果本组患者随访8个月-6年,平均随访2年零4个月,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估,优良35例,优良率为76.1%,Mason型骨折的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MasonⅢ、Ⅳ型骨折,微型螺钉及钢板固定组、2周内手术组的患者优良率也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结论手术治疗有移位的桡骨头骨折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功能恢复受骨折分型、内固定方式以及手术时机的影响。
- 齐勇李贵涛徐汪洋刘燕芳余俊喜陈为坚
- 关键词:桡骨头骨折手术治疗疗效
-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促进兔交叉韧带损伤愈合的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评价骨髓基质干细胞促进交叉韧带损伤后愈合的效果。方法从4只新英格兰大白兔的股骨和胫骨提取骨髓基质干细胞并用菲立磁标记,同时取其股骨-前交叉韧带-胫骨做极端负荷测试,作为正常参照值。以另36只新英格兰大白兔制作双侧膝关节前叉韧带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只造模完成后行关节内注射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18只造模后仅行生理盐水注射作为空白对照。术后在不同时间点(7、14d,4、6、8、12周)进行观察,观察指标包括:胶原免疫组化分析、组织学分析、逆转录因子聚合酶链反应来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上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以及抗轴向牵引机械负荷测试。结果胶原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第1周治疗组Ⅲ型胶原较强染色,第4周Ⅰ型胶原较强染色。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实验进行1周后,治疗组转录生长因子β和血管上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明显,局部含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4周和第6周时,进行极端负荷测试显示,治疗组强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8周时极端负荷测试结果显示,治疗组可抗40牛顿的负荷,与正常交叉韧带的极端负荷强度无差异(P>0.05)。结论实验证明骨髓基质干细胞通过迁移至韧带损伤处,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并产生细胞因子和合成Ⅰ、Ⅲ型胶原纤维,促进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的愈合。利用骨髓基质干细胞治疗交叉韧带不完全性损伤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 齐勇李晓燕李东卿孙鸿涛徐汪洋李贵涛
- 关键词:骨髓祖代细胞前交叉韧带干细胞移植
-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探讨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8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诊治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非手术治疗组)各84例,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指导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实践.结果: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临床治愈率及症状改善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2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尤其适合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周晓忠李超孙鸿涛罗狄鑫徐汪洋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 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在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并总结后路长节段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价值和经验。方法笔者对2007年7月-2010年3月所收治的27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脱位的患者采用后路复位、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其中男性20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5岁,采用后路手术,在骨折椎体的上、下各2个椎体置人椎弓根螺钉,并结合后路减压及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7~25个月,平均14个月,在所有患者中,25例脱位椎体基本复位,脊柱序列恢复正常,1例侧方脱位未能完全纠正,另有1例在术后20d手术未能完全纠正前后移位。术后随访Cobb角丢失平均3°,与术后即刻相比,椎体高度明显丢失,本组病例发生螺钉松动1例,无再脱位和继发性后凸畸形,无内固定断裂,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不稳定的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后路长节段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可以达到骨折及脱位椎体的良好复位,能有效地预防远期椎体高度再丢失以及后凸畸形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齐勇孙鸿涛徐汪洋周晓忠罗狄鑫李超陈为坚金勋杰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脱位
- 腰大肌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腰大肌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诊治方法以及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例腰大肌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肌源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讨论。结果:患者为64岁男性,临床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似,腰大肌局部穿刺活检后确诊为腰大肌非生发中心起源的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目前予R-CHOP化疗2次,放疗1次,患者一般状态良好,病情稳定,仍继续住院治疗。结论:肌源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罕见,鉴别是否为原发性的需结合组织学、影像学及长期随访。腰大肌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症状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需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 葛茶娜徐汪洋孙鸿涛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腰椎间盘突出症
-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半导体激光汽化减压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07年
- 罗狄鑫李贵涛陈锡然陈造宏武光勤陈为坚徐汪洋余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