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云海

作品数:37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显像
  • 5篇转移癌
  • 5篇结核
  • 5篇骨转移
  • 4篇动脉
  • 4篇动脉狭窄
  • 4篇血浆
  • 4篇肿瘤
  • 4篇椎动脉
  • 4篇椎动脉狭窄
  • 4篇细胞
  • 4篇内皮
  • 4篇骨转移癌
  • 4篇杆菌
  • 4篇SM-EDT...
  • 4篇^153SM...
  • 3篇蛋白
  • 3篇血管
  • 3篇血栓
  • 3篇血栓素

机构

  • 27篇皖南医学院弋...
  • 6篇蚌埠医学院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皖南医学院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美国波士顿大...

作者

  • 37篇戴云海
  • 19篇程光华
  • 5篇肖建军
  • 5篇王荣鑫
  • 4篇林特夫
  • 4篇陈卫
  • 3篇徐泉凤
  • 3篇朱金水
  • 3篇苏晓丽
  • 3篇陶绍能
  • 3篇王红建
  • 3篇吴克芳
  • 3篇张新路
  • 3篇李明君
  • 3篇葛俊亮
  • 2篇谢家政
  • 2篇姚敏
  • 2篇杨继文
  • 2篇杨继文
  • 2篇罗芙蓉

传媒

  • 8篇皖南医学院学...
  • 7篇放射免疫学杂...
  • 4篇检验医学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口腔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微...
  • 1篇沈阳医学院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5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6
  • 1篇1995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zrin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胃癌SGC-7901细胞系中的表达
2009年
目的构建ezrin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并建立ezrin基因稳定干扰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系,为ezrin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设计ezrin基因特异性RNA干扰靶序列,与PHR-SIN-CSGW-H1a载体定向连接,构建PHR-SIN-CSGW-H1a真核入门表达载体。通过与psPAX2和PMD2.G载体进行重组,获得ezrin基因真核表达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利用包装细胞293FT获得重组的慢病毒,感染人胃癌SGC-7901细胞。结果成功构建PHR-Eai-psPAX2-PMD2.G真核表达慢病毒干扰载体并获得相应的慢病毒,病毒悬液的滴度>1×107U/L。RT-PCR、Western blot结果表明,ezrin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成功构建人ezrin基因特异性的重组慢病毒干扰载体,获得ezrin基因稳定干扰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系。
王红建白阳秋熊晓鹏戴云海张强姚惠香朱金水
关键词:EZRINRNA干扰慢病毒SGC-7901
“云克”与^(153)Sm-EDTMP改良法联合治疗肿瘤骨转移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分析"云克"与153Sm-EDTMP两种联合方法治疗对肿瘤骨转移癌疗效的优劣。方法:51例骨转移癌患者,其中27例患者采用经典法治疗,24例采用改良法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闪烁"现象发生率、骨痛缓解率和骨转移灶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典法与改良法治疗后,骨痛缓解率和骨转移灶治疗有效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而改良法治疗"闪烁"现象发生率明显低于经典法。结论:改良法治疗优于经典法,可作为临床上治疗骨转移癌最佳的联合治疗方案。
程光华吴克芳戴云海杨军苏晓丽
关键词:^153SM-EDTMP
哮喘患者血浆VIP水平的观察被引量:6
1999年
目的:观察哮喘患者发作期与缓解期血浆中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改变,以探讨VIP在哮喘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27例发作期和21例缓解期哮喘患者血浆VIP与ET含量,并对肺功能进行监测。结果:哮喘发作期血浆VIP与ET水平分别为30.4±8.4pg/ml和58.2±11.6pg/ml,分别显著低于和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哮喘缓解期VIP、E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尤其在ET水平<51.7pg/ml的12例发作期患者,血浆VIP水平为27.3±7.5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并与所测FEV1%下降呈正相关(r=0.73,p<0.01)。结论:体内VIP水平低下所致的调节作用减弱、气道舒缩状态的紊乱可能在哮喘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戴云海谢家政王荣鑫
关键词:血管活性肠肽内皮素哮喘病理学
犬椎动脉狭窄早期血浆血管活性因子水平的变化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椎动脉狭窄后血管活性因子的变化,探讨血管活性因子与椎动脉狭窄后早期脑缺血损伤的关系。方法:选用24只家犬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中度狭窄组(B)、重度狭窄组(C)、完全狭窄组(D)四组,每组各6只。B、C、D组手术结扎右侧椎动脉,结扎程度分别为50%-69%、70%~99%、100%。测定术后2h术静脉血浆血管活性因子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6-k-PGF1α)含量。结果:同A组相比较,B、C、D三组血浆ET、CGRP、TXB2、6-k-PGF1α水平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性,ET、TXB2、6-k-PGF1α水平各狭窄组间亦有差异。结论:血管活性因子参与了椎动脉狭窄所致脑缺血损伤后的早期病理生理过程,对脑缺血损伤的存在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早期观察血管活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椎动脉病变及脑缺血病变的进展,对于评估病情及判定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戴云海程光华苏晓丽
关键词:椎动脉狭窄血管活性因子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栓素6-酮-前列环素
结核菌L型的致病性及其与肺癌的关系被引量:5
1996年
结核菌L型的致病性及其与肺癌的关系蚌埠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蚌埠233003戴云海,黄谷良细菌L型是细菌的细胞壁缺陷型。早在1888年就有人报道在结核患者的分离培养物中发现丝状体、球状体等多种形态,以致难于识别,并在一般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
戴云海黄谷良
关键词:肺肿瘤结核菌L型
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C57BL/6N小鼠致病与致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探讨结核菌L型的致病性与诱发小鼠肿瘤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临床分离的1株结核菌L型分别经腹股沟皮下注射和经尾静脉注射感染C57BL/6N小鼠,观察90 d后,用HE、IK抗酸及免疫酶染色(ABC法)分别检查感染小鼠主要脏器组织学改变、结核菌L型及其抗原的分布情况.结果结核菌L型2种途径感染分别有8/12和7/11只小鼠出现病变,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间质性炎症,末见典型结核病变,病变组织内IK抗酸染色均检出抗酸菌L型,并经免疫酶染色证实.其中各有2例分别于肝、肺、肾和睾丸内见有典型抗酸杆菌,而结核杆菌感染小鼠组织内未见结核杆菌原菌型,抗酸染色检出结核菌L型.此外,L型感染小鼠中有1例肝脏梭形细胞瘤样增生,3例卵巢有卵泡膜瘤样增生,免疫酶染色示瘤样增生组织的间质及细胞内有结核菌抗原存在.结论结核菌L型仍有一定致病力,主要引起感染动物各脏器组织间质性炎症,结核菌细菌型与L型可在体内相互转变,并在结核病的病程发展与转归中起一定作用;结核菌L型可能有诱发肿瘤的作用,但其确切关系及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戴云海林特夫姚敏何杰张世馥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动物实验
分枝杆菌及其L型液体鉴定培养基的研制与应用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研制用于鉴定培养结核与非结核分枝杆菌(包括细菌型和L型)的液体鉴定培养基.方法在92-3TBL液体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对硝基苯甲酸(PNB)和α-羧酸肼噻吩(T2H),接种分枝杆菌及其L型标准株进行试验,根据生长情况选择适宜浓度PNB和T2H制成液体鉴定培养基,并对48份分离自结核患者标本的分枝杆菌和L型进行了鉴定培养.结果加入0.25 mg/mlPNB的液体培养基可抑制人型和牛型结核杆菌及其L型的生长,加入2 5μg/ml T2H的液体培养基可抑制牛型结核杆菌及其L型的生长,而非结核分枝杆菌均不被抑制.即由92-3TBL培养基、0.25 mg/ml PNB培养基和2 5μg/ml T2H培养基各1管组成液体鉴定培养基.48份结核患者标本经鉴定培养,人型、牛型及非结核分枝杆菌及其L型分别占83.33%、4 17%和12.50%.结论该液体鉴定培养基既保持了液体培养检出率高、所需时间少的优势,又可使分离与鉴定一次完成,更为简便和节省时间,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治.
戴云海李明君林特夫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
治疗中期PET/CT评估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价值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在化疗中期应用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简称PET/CT)对评价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预后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本院有完整医疗资料的初诊DLBCL患者3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在化疗前及化疗4个疗程后开展检查。应用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分组,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数据。结果通过4个疗程的化疗后,有效组的4max值显著低于无效组(P=0.000),而有效组△max值显著高于无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UV4max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且SUV4max数值越小,患者预后越好。结论在化疗中期对患者进行检查有重要意义,可做为患者化疗后疗效评价的有力依据,并且对后期治疗方案的确定起到支持作用。
高光健戴云海郑文强陈青杨继文葛俊亮陈晓磊
关键词:淋巴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预后
分枝杆菌L型的诱导及形态学观察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异烟肼(INH)诱导分枝杆菌形成L型,并观察其形态、细胞结构及染色性的变化.方法在92-3 TBL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INH,分别接种H37Ra、牛型结核杆菌和堪萨斯分枝杆菌,抗酸染色观察细菌形态及染色性的变化.结果诱导H37Ra与牛型结核杆菌,INH浓度以1.25μg/ml为最佳,生成的L型呈缠绕成团的长丝体,涂片不易散开,抗酸染色阴性,偶见菌体内有抗酸阳性球状体,细胞壁染色示菌体浓染缺壁.诱导堪萨斯分枝杆菌以10μg/ml浓度INH为最佳,杆菌型与L型丝状体一直并存,细胞壁染色示丝状体浓染缺壁.扫描电镜示L型株呈缠绕成团的长丝状,丝状体可见分枝,偶见有成堆的圆球体.透射电镜示L型株长丝体和圆球体细胞壁缺失,菌体内电子密度较低.微区图谱分析显示H37Ra诱导生成的L型稳定株细胞膜厚度的平均值(44 995nm)明显大于原菌型细胞膜与细胞壁厚度之和的平均值(27 969nm),P<0.001.结论INH临床应用中耐药菌株的出现,可能与其有关;液体培养基中诱导的分枝杆菌生成L型以丝状体为多见.
戴云海林特夫李明君
关键词:形态学
多重耐药性结核病的现状、机制与诊治
1995年
结核病仍然是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特别是多重耐药性(MDR)结核病病例的增多,造成了诊断和治疗上的巨大困难,严重影响到结核病的控制。本文阐述了多重耐药结核病的现状、传播、诊断和防治,并着重介绍了目前在耐药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耐药性的检定方面取得的一系列进展。
戴云海
关键词:多重耐药性结核病分子生物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