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曾睿芳

曾睿芳

作品数:9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3篇咽肿瘤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2篇阴性
  • 2篇手术
  • 2篇腔镜手术
  • 2篇中晚期
  • 2篇中晚期鼻咽癌
  • 2篇晚期
  • 2篇晚期鼻咽癌
  • 2篇下咽
  • 2篇下咽癌
  • 2篇下咽肿瘤
  • 2篇淋巴结转移
  • 2篇颈部
  • 2篇局部中晚期鼻...
  • 2篇化疗
  • 2篇甲状腺
  • 2篇鼻咽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中山大学
  • 3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湖南省肿瘤医...
  • 1篇深圳市宝安人...

作者

  • 9篇曾睿芳
  • 4篇苏勇
  • 3篇吴峥
  • 3篇邓雪英
  • 2篇郑列
  • 2篇龙健婷
  • 2篇古模发
  • 2篇谢传淼
  • 2篇戴强生
  • 1篇彭振维
  • 1篇周波
  • 1篇尹韶晗
  • 1篇幸思忠
  • 1篇周树
  • 1篇曾志荣
  • 1篇杨建勇
  • 1篇夏云飞
  • 1篇叶升
  • 1篇张赟
  • 1篇李鹤平

传媒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当代医学
  • 1篇癌症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超声引导下定位导丝辅助在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切除中的应用及意义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究运用超声引导下定位导丝辅助在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近3年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80例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试验组运用超声引导下定位导丝辅助协助切除病灶,诊治疾病。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8.89%)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定位导丝辅助诊断并治疗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邓博龚建安刘永存曾睿芳
关键词:触诊阴性
奥曲肽预防伊立替康引起的迟发性腹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评估奥曲肽对伊立替康化学治疗引起迟发性腹泻的预防作用。方法:接受伊立替康化学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116例,按治疗时间分组,预防用药组(n=60)化学治疗前皮下注射奥曲肽0.1 mg,每8 h一次,治疗5 d;对照组(n=56)化学治疗前不接受奥曲肽治疗。观察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比较两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迟发性腹泻(16/60比32/56)、严重腹泻(6/60比16/56)、因腹泻导致化学治疗疗程改变(3/60对比11/56)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住院费用明显降低(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预防用药组奥曲肽相关不良反应主要有注射部位疼痛、颜面潮红、头痛头晕,但均不影响化学治疗。结论:奥曲肽可以降低伊立替康引起的迟发性腹泻、严重腹泻的发生率,用药安全且可降低住院费用和缩短住院时间。
戴强生彭振维龙健婷曾睿芳叶升
关键词:奥曲肽伊立替康迟发性腹泻
腔镜手术治疗cN0甲状腺微小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腔镜手术治疗颈部淋巴结阴性(cervical lymph node-negative,cN 0)甲状腺微小癌的可行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2年2月顺德桂州医院普外科行腔镜手术治疗的cN0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 carcinoma,TMC)患者13例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无明显增加,疼痛时间短,并发症无明显增加。平均随访35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4例患者术后出现同侧V区淋巴结转移,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91.7%。3、5年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1.4%、59.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远处转移。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cN0甲状腺微小癌安全可行。
邓博龚建安刘永存曾睿芳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腔镜手术
PF方案化疗同步放射治疗局部中晚期鼻咽癌的5年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用PF方案同期化疗联合放射治疗局部中晚期鼻咽癌5年疗效。方法:52例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在放疗第1、5周联合PF方案化疗,DDP70 mg/m2,d1,静脉滴入;5-FU 500 mg/m2,d2起96 h静脉灌注,共2个周期。另配对选取同时期52例单纯放疗者为对照组,两组放疗方法和剂量相似。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鼻咽肿物完全缓解率,同期组高于单放组,P=0.014。>3级毒副反应发生率同期组>单放组,P<0.05。5年总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同期组较单放组分别为78.8%vs57.1%(P=0.016)、97.9%vs76.0%(P=0.002)和80.7%vs76.6%(P=0.674)。分层分析,T晚期(T3-4N0-1M0)同期组仅在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明显提高(P=0.025),N晚期(T1-4N2-3M0)同期组在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总生存率均有提高(P=0.038;P=0.008),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结论:PF方案同期化放疗提高了局部中晚期鼻咽癌5年总生存率及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对提高N晚期病例的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也有潜在获益。
曾睿芳苏勇邓雪英夏云飞吴峥
甲状腺良性肿瘤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比较采用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2年11月进入佛山市顺德区桂洲医院普外科行甲状腺腔镜手术的患者共148例,选择同期具有可比性且行传统甲状腺手术的病例153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较之开放组,手术时间(min)、切口长度(cm)、术中出血(mL)分别为[(81.94±45.25)vs.(60.98±13.72)(P=0.043)]、[(1.95±0.53)vs.(6.58±1.43)(P=0.000)]、[(12.23±5.49)vs.(10.15±6.82)(P=0.238)];术后引流量(mL)、疼痛持续时间(h)、术后住院时间(d)分别为[(40.03±28.20)vs.(19.18±10.62)(P=0.048)]、[(26.34±12.71)vs.(26.68±12.43)(P=0.178)]、[(3±0.5)vs.(6±1.5)(P=0.038)];并发症发生率与满意率分别为[4.5%vs.6.7%(P:0.121)]、[99.91%vs.95.23%(P=0.010)]。结论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在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和病患满意率方面显示出优势,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增加,疼痛时间无明显延长,并发症无明显增加。然而,腔镜组较之开放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后引流量有所增加。腔镜甲状腺手术将有待进一步改良技术和进一步开展临床应用。
邓博刘永存龚建安曾睿芳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良性肿瘤
下咽癌颈部及咽后淋巴结转移的CT/MRI分析被引量:23
2010年
背景与目的:下咽癌早期即可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然而关于下咽癌区域淋巴结尤其是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报道少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下咽癌CT/MRI扫描结果的分析,探讨下咽癌区域淋巴结特别是咽后淋巴结转移的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09年3月我院病理证实的88例下咽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CT/MRI结果。对其局部分期、各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相互关系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研究。结果:下咽癌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为73.9%,Ⅱa、Ⅱb、Ⅲ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最高,分别为61.4%、44.3%及37.5%。Ⅰ、Ⅳ、Ⅴ、Ⅵ区及咽后淋巴结转移都较少,并且均合并Ⅱ、Ⅲ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Ⅰb、Ⅲ区淋巴结转移与Ⅳ区淋巴结转移,Ⅱb区、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Ⅳ区淋巴结转移与Ⅵ区淋巴结转移,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咽癌区域淋巴结转移途径遵循一定的规律,跳跃性转移少见,以Ⅱ、Ⅲ区转移最常见。双侧颈部淋巴结可能是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邓雪英苏勇郑列谢传淼古模发曾睿芳尹韶晗
关键词:下咽肿瘤咽后淋巴结
β-葡萄糖神经酰胺与HBsAg-DC瘤苗协同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β-葡萄糖神经酰胺(β-GC)联合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瘤苗治疗肝癌的作用。方法以重组腺病毒为载体构建HBsAg-DC瘤苗。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6组(A-F,6只/组),其中A、B、C组接种PBS液2次,D、E、F组接种HBsAg-DC瘤苗2次。皮下注入HepG222.1.5肝癌细胞当天始,B、E组接受β-GC(1.5μg)腹腔注射,C、F组接受β-GC(15μg)灌胃给药,A、D组为安慰剂对照,比较不同组间移植瘤生长情况。结果 B、C组移植瘤生长较之A组明显受抑(P<0.05),E、F组移植瘤生长较之D组明显受抑(P<0.05)。A-F组移植瘤大小(mm3)分别为364.2±3.06,236.5±8.96,251.0±5.76,75.0±5.9,35.3±4.46,38.5±5.47。经腹腔注射给药与灌胃给药相比在抗瘤作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β-GC经腹腔或灌胃给药均具有提高HBsAg-DC瘤苗的免疫治疗作用,其协同抗肿瘤效应的机制可能通过激活NKT细胞。
戴强生李鹤平龙健婷曾睿芳张冰周波幸思忠曾志荣陈伟杨建勇
关键词:瘤苗基因疗法
局部中晚期鼻咽癌四程诱导化疗后肿瘤靶区勾画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根据诱导化疗后肿瘤变化勾画靶区的方式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57例局部中鼻咽癌患者,行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诱导化疗前后鼻咽原发肿瘤范围(gross tumor volume,GTV)(包括咽后淋巴结)分别为GTVnx-pre和GTVnx-post。临床靶区(clinical tumor volume,CTV)CTVnx1为GTVnx-post外扩10 mm范围,并包括GTVnx-pre的区域。颈部淋巴结的靶区勾画与上述方法相似,分别命名为GTVnd-pre、GTVnd-post和CTVnd1。CTV2为CTVnx1及CTVnd1外扩5 mm^10 mm范围及淋巴引流选择性预防照射范围。观察全组患者不良反应、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GTVnx-pre和GTVnx-post平均体积分别为63.7 cm3和21.8 cm3(P<0.01);GTVnd-pre和GTVnd-post平均体积分别为21.7 cm3和7.5 cm3(P<0.01)。中位随访时间60.0个月,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86.0%(49/57),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t metastasis free survival rate,DMFS)为91.2%(52/57),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ocal recurrence survival rate,LRFS)为93.0%(53/57),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93.0%(53/57),复发患者均为GTVnx-post或GTVnd-post内复发。结论:鼻咽癌4个疗程诱导化疗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按化疗后肿瘤勾画靶区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验证。
王蕾吴峥程皖琴周树钟睿曾睿芳苏勇
关键词:鼻咽癌诱导化疗调强放射治疗靶区勾画
186例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影像学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分析下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及规律,探讨Ⅵ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0年8月至2010年12月期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下咽癌病例186例,均经病理证实,行治疗前CT/MR检查。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下咽癌淋巴结转移率为79%,Ⅱ、Ⅲ区转移最常见,转移率分别为72.0%、54.8%。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咽后壁癌和环后区癌双侧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3.3%和50.0%,梨状窝癌原发灶侵犯过中线后对侧淋巴结转移率(40.0%)较未过中线者(11.1%)明显增高(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Ⅳ区转移、咽后淋巴结转移和食管受侵与Ⅵ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结论:下咽癌淋巴结转移率高,转移遵循一定的规律,跳跃性转移少见。咽后壁癌和环后区癌及梨状窝癌侵犯过中线后易发生双侧淋巴结转移。Ⅳ区转移、食管受侵和咽后淋巴结转移可能是Ⅵ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吴峥邓雪英苏勇古模发曾睿芳谢传淼张赟郑列
关键词:下咽肿瘤淋巴结计算机体层摄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