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卫忠

作品数:6 被引量:69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胶体界面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微乳液
  • 3篇活性剂
  • 2篇硅氧烷
  • 2篇硅氧烷表面活...
  • 2篇表面活性
  • 2篇表面活性剂
  • 1篇动力学
  • 1篇动态光散射
  • 1篇氧化物
  • 1篇乙烯
  • 1篇乙酰水杨酸
  • 1篇乳液
  • 1篇乳液聚合
  • 1篇散射
  • 1篇散射法
  • 1篇水解反应
  • 1篇水杨酸
  • 1篇塑料
  • 1篇泡沫塑料
  • 1篇微乳液聚合

机构

  • 6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6篇朱卫忠
  • 5篇李干佐
  • 3篇刘少杰
  • 1篇孙明宇
  • 1篇郑立强
  • 1篇汪汉卿
  • 1篇隋华
  • 1篇梁好均
  • 1篇水玲玲
  • 1篇马成松
  • 1篇吴奇
  • 1篇李树本
  • 1篇沈润南
  • 1篇毕研英

传媒

  • 3篇日用化学工业
  • 1篇分子科学学报
  • 1篇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1
  • 2篇1999
  • 3篇199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反相微乳液中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反应的研究被引量:6
1998年
研究了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在AOT/水/异辛烷微乳液中的多底物酶促反应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反相胶束中动力学反应机制与纯水中不同,并且利用紫外可见光度法研究了中间化合物Ⅲ在2种不同介质中的稳定性.
马成松李干佐沈润南沈润南李树本朱卫忠
关键词:反相微乳液辣根过氧化物酶反应动力学
微乳液中乙酰水杨酸水解反应动力学和微乳液聚合反应的研究
微乳液中化学反应的研究目前是胶体与界面科学关注的热点.该文结合核磁共振、紫外、光散射、偏光显微镜等现代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醇、油和水四元微乳液体系酰水杨酸碱水解反应动力学和苯乙烯、丙烯酸十八酯聚合反应机...
朱卫忠
关键词:微乳液水杨酸水解反应
文献传递
表面活性剂研究新进展被引量:48
1999年
根据美国71届胶体和界面科学会议论文,评述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学科发展趋势,介绍一些新的概念和新的方法。
李干佐隋华朱卫忠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
硅氧烷表面活性剂(Ⅵ)(续5) 硅氧烷表面活性剂在尿烷泡沫塑料制备中的作用被引量:2
1998年
介绍尿烷泡沫塑料生成的化学反应和过程,并且阐明在“一步法”制备尿烷泡沫塑料的工艺中,硅氧烷表面活性剂起关键作用。详细讨论了该表面活性剂在反应体系中的分散、气泡的形成、长大、稳定以及气室的开放等方面的作用机理。
李干佐毕研英刘少杰朱卫忠刘淑芹
关键词:硅氧烷表面活性剂泡沫塑料塑料
硅氧烷表面活性剂(V)(续4) 作为表面改性剂在聚合物中的应用被引量:2
1998年
聚合物的表面性质在许多应用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最佳性能是在树脂应用时使整体/表面性质达到平衡。有许多方法可以对聚合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其中大多数方法是对终产物的表面进行处理。本文中我们将阐述特定的含硅氧烷的共聚物,把它们作为表面改性添加剂加入到各种有机聚合物中,它们在加工过程中移到体系表面,从而使聚合物表面得到改性。虽然硅氧烷本身是疏水性的,但是如果使用含有亲水链节的硅氧烷共聚物也可以得到亲水性的表面。同样,在硅氧烷是接上一些有特殊功能的有机基团,如UV稳定剂、阻燃剂等能增加最终产物的表面特性。添加剂向表面移动的动力学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包括组成、分子量、应用的硅氧烷共聚物的结构、混合物中添加剂量、样品制备和热处理方法等。
刘少杰孙明宇李干佐朱卫忠
关键词:硅氧烷共聚物表面改性剂高聚物
光散射法研究丙烯酸十八酯和苯乙烯微乳液共聚机理被引量:11
2001年
在十六烷基溴化吡啶 /叔丁醇 / 15 %丙烯酸十八酯和苯乙烯 /水体系的O/W微乳液中 ,使用动态光散射法 ,研究其中两种单体共聚反应的成核机理 .结果表明 ,聚合过程中乳胶粒成核位置主要在增溶胶束的单体微珠中 。
朱卫忠李干佐郑立强刘少杰水玲玲梁好均吴奇
关键词:动态光散射O/W微乳液微乳液聚合丙烯酸十八酯苯乙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