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文卿

作品数:26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显微镜
  • 8篇角膜
  • 5篇微镜观察
  • 5篇显微镜观察
  • 5篇结膜
  • 5篇共聚焦
  • 4篇细胞
  • 4篇显微镜检
  • 4篇显微镜检查
  • 4篇镜检
  • 4篇激光
  • 3篇滴眼
  • 3篇滴眼液
  • 3篇眼液
  • 3篇视觉
  • 3篇视力
  • 3篇膜炎
  • 3篇结膜炎
  • 3篇角结膜
  • 3篇角结膜炎

机构

  • 26篇复旦大学
  • 1篇东华大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上海市金山区...

作者

  • 26篇朱文卿
  • 13篇徐建江
  • 12篇孙兴怀
  • 7篇乐琦骅
  • 5篇王艳
  • 5篇洪佳旭
  • 4篇王文韬
  • 2篇郑天玉
  • 2篇陈宇虹
  • 2篇孔祥梅
  • 2篇庄宏
  • 2篇黄颖
  • 2篇李祥梅
  • 1篇戴毅
  • 1篇戴毅
  • 1篇王申江
  • 1篇韩宇
  • 1篇宋芳
  • 1篇王晓蕾
  • 1篇邱婷

传媒

  • 6篇中华眼科杂志
  • 3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眼科研究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活体共焦显微镜下观察正常人眼球结膜组织结构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应用活体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正常人球结膜的组织结构。方法横断面研究。2008年2月至7月选择50名无眼部外伤、感染及配戴接触镜史,且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无异常的正常人的50只眼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激光共焦显微镜对其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球结膜进行检查,各层图像均被记录,分析球结膜各层形态,并对上皮细胞、杯状细胞及树突状细胞密度进行计数。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层上皮细胞密度和各方位杯状细胞密度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最小显著性差异分析组间差异。结果球结膜七皮浅表层细胞体积较大,排列松散,胞核呈低反光,细胞平均密度为(1643±206)个/mm^2。中间层细胞呈卵圆形,体积较小,排列紧密,胞核呈点状高反光,细胞平均密度为(4693±228)个/mm^2。基底层细胞呈多边形,排列规整,有清晰而高亮的细胞边界,细胞平均密度为(4420±230)个/mm^2。经统计学分析3种上皮细胞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F=1160.312,P=0.000)。类似杯状细胞的细胞呈圆形,胞体较大,胞内充满透亮颗粒,成团或散在分布,细胞的平均密度为(432±72)个/mm^2。树突状细胞呈高反光颗粒,伴树枝状突起,分散于结膜各层,细胞的平均密度为(22±25)个/mm^2。在结膜上皮与固有层之间,存存一层致密的高反光的基底膜。球结膜固有层由高度血管化的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可见大最小规则的条状纤维或大片的网状纤维,弥散分布小圆高亮的游走细胞,还可清晰观察钊血管中血液的流动。结论活体激光共焦显微镜是研究球结膜组织结构的一种有效工具,为眼表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快速而无创的检查的手段。
朱文卿徐建江孙兴怀郑天玉乐琦骅
关键词:显微镜检查共焦结膜杯状细胞树突细胞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春季角结膜炎患者的角膜形态变化
乐琦骅洪佳旭朱文卿孙兴怀徐建江
基于平板电脑的低视力视觉认知训练系统
本发明属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平板电脑的低视力视觉认知训练系统,本发明基于Matlab软件及其Psychtoolbox的工具包设计知觉训练任务程序,根据受训练者残存视功能的评估,设计相关知觉训练任务,编写相应的知觉训...
孙兴怀刘婷婷朱文卿
文献传递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对LASEK与LASIK术后角膜神经修复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早期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对角膜神经修复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2009年1至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视光学中心行LASEK患者25例(49只眼)和LASIK患者23例(44只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随机分为2组:LASEK术后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组16例(32只眼)和未用药对照组9例(17只眼);LASIK术后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组13例(24只眼)和未用药对照组10例(20只眼)。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准分子激光术前检查和常规操作。术后给予治疗组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每日3次涂眼治疗,连续使用3个月。分别在术前、术后1、3、6个月及1年时采用共焦显微镜检查角膜上皮下神经,并测量角膜中央知觉,泪膜破裂时间(BUT)。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ASEK和LASIK术后1年,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组和对照组间角膜神经修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z=0.0000,P=1.00),但LASEK治疗组在术后3个月即观察到神经交通支形成。LASEK和LASIK术后1年,角膜上皮下神经的形态仍未恢复到术前水平。LASEK术后1个月,LASIK术后1和3个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组和对照组角膜中央知觉分别为(4.95±0.84)μm、(3.29±1.40)μm、(4.31±1.61)μm和(3.6201.38)μm、(2.35±1.51)μm、(3.18±1.6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P〈0.01;t=2.10,P〈0.05;t=2.31,P〈0.05)。术后6个月,LASEK治疗组、对照组和LASIK治疗组角膜中央知觉分别为(5.81±0.35)μm、(5.79±0.36)μm及(5.25±0.91)μ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
牛凌凌周行涛丁岚李凯乐琦骅朱文卿
关键词:核苷类角膜角膜磨镶术激光原位角膜切削术激光
一种视觉优化保护性眼罩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视觉优化保护性眼罩,所述的保护性眼罩由眼罩本体和弹性固定带组成,所述眼罩本体的水平中端两侧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的弹性固定带穿过固定孔与所述眼罩本体系带式连接,所述在眼罩本体的外表面上还均匀设置有若干透气孔...
韩宇宋芳黄颖李祥梅范一丹朱文卿
文献传递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与温度敏感性支架材料研制的实验研究
作为一种来源充足、具有良好生理学活性、能有效避免排斥反应的角膜替代物,组织工程角膜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种损伤修复,其中角膜上皮的构建对于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患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支架材料的应用与种子细胞的选择对于组织工程技术至...
朱文卿
关键词:细胞培养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温度敏感性
文献传递
环孢素眼液治疗继发性Sjogren综合征干眼患者的临床分析
2010年
Sjogren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眼部表现为泪液分泌功能障碍导致的干眼。SS患者的眼部组织病理学显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泪腺和结膜组织(以T细胞为主),而活体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进一步发现其角膜中央可见大量郎格尔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s,LCs)分布。SS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庄宏马晓昀徐建江朱文卿王文韬王艳何琳萍
关键词:SJOGREN综合征继发性干眼环孢素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郎格尔汉斯细胞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春季角结膜炎患者的角膜形态变化
乐琦骅洪佳旭朱文卿孙兴怀徐建江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角膜异物剔除术的预后评估
2023年
使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观察角膜异物剔除术后的角膜各层形态特征,同时与传统的裂隙灯检查比较,评估患者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168例上海郊区角膜异物患者,在术后当天均运用裂隙灯和AS-OCT检查,记录角膜各层形态。另外随访25例异物剔除术后患者,记录角膜各层形态的恢复情况,评估其预后。结果 观察到168例患者在异物剔除术当天,裂隙灯下观察发现角膜水肿47例(27.98%),后弹力层皱褶22例(13.10%);AS-OCT观察发现角膜水肿164例(97.6%),角膜后弹力层皱褶31例(18.45%)。两者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5例术后复诊的患者中,AS-OCT观察下的角膜各层恢复情况均晚于裂隙灯观察结果。结论 与裂隙灯观察相比,AS-OCT能更清晰显示角膜伤口及周围角膜组织的变化,可以发现裂隙灯下不能观察到的隐匿性角膜病变,因此运用AS-OCT评价更加直观、更加准确,能更有效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以及更易于健康宣教。
沈文娟颜赛梅朱文卿陈晨露吴晓燕
关键词:角膜异物角膜水肿
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时机探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行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的患儿120例,所有患儿按年龄分为3组,A组(4~7岁)40例,B组(8~10岁)48例,C组(11-14岁)32例。观察比较各组术后的双眼视觉及眼位情况。结果术后双眼视觉恢复率A组为100.00%(40/40),B组为72.92%(35/48),C组为53.13%(17/32),3组患儿术后双眼视觉恢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位正位率A组为97.50%(39/40),B组为70.83%(34/48),C组为56.25%(18/32),3组患儿术后眼位正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34,P<0.05)。结论年龄4岁以上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年龄越早,手术效果越好。
赵玉萍朱文卿
关键词:眼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