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斌

作品数:47 被引量:290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3篇腰椎
  • 14篇骨折
  • 11篇内固定
  • 10篇手术
  • 8篇椎间盘
  • 8篇内镜
  • 7篇胸腰椎
  • 7篇脊柱
  • 6篇退变
  • 6篇疗效
  • 6篇节段
  • 5篇腰椎间盘
  • 5篇腰椎间盘突出
  • 5篇腰椎间盘突出...
  • 5篇突出症
  • 5篇椎弓
  • 5篇椎弓根
  • 5篇椎骨
  • 5篇椎间融合
  • 5篇外科

机构

  • 41篇安徽医科大学...
  • 7篇复旦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皖西卫生职业...

作者

  • 47篇朱斌
  • 37篇田大胜
  • 35篇荆珏华
  • 32篇陈磊
  • 11篇周云
  • 9篇钱军
  • 7篇许新忠
  • 7篇吴靖平
  • 6篇张积森
  • 5篇丁磊
  • 4篇游木荣
  • 3篇李德芳
  • 2篇姚运峰
  • 2篇汤健
  • 2篇吕浩
  • 2篇卢伟
  • 2篇詹俊锋
  • 2篇叶宣光
  • 2篇余作冲
  • 2篇曹其亮

传媒

  • 4篇实用骨科杂志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颈腰痛杂志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复旦学报(医...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淮海医药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皖西学院学报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7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创内固定系统与小切口复位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比较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和小切口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RIN)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和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治疗的54例股骨远端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组统计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病例获得4~48个月随防,平均15个月。LISS组平均手术时间1.2h(1.0~1.5)h。术中出血量260mL(150~400)mL,骨折愈合时间平均2.5个月(2~3.5)个月,发生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15.8%。RIN组:手术时间1.4h(1.0~2.0)h。术中出血量平均280mL(200~450)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0个月(2.0~5.0)个月,发生并发症8例,发生率22.9%。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法(HSS),LISS组:优12例,良5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89.5%。RIN组:优21例,良6例,中4例,差4例,优良率为77.1%,两组膝关节功能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ISS及RIN均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微创方法,但对于C型骨折,LISS疗效优于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
朱斌吴靖平丁磊曾庆敏
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微创内固定系统逆行交锁髓内钉
术区局部镇痛在经皮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自身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术区局部麻醉镇痛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前瞻性研究我科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的患者35例。每位患者将左侧两切口和右侧两切口随机分为罗哌卡因联合肾上腺素配方的局麻药物注射侧(A组)和对照侧(B组)。记录麻醉清醒后3、6、12、24、48 h、术后1年单侧腰痛VAS评分,术前和术后1年的ODI评分,观察术后并发症和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局麻药物注射组术后3、6、12、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0.05);术后48 h、1年VAS评分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0.05)。术后1年的ODI评分较术前显著性降低(<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全身或局部并发症。结论脊柱后路手术术区罗哌卡因联合肾上腺素局麻镇痛可缓解术后早期疼痛,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早期镇痛方法。
陈磊荆珏华钱军朱斌钟华璋田大胜
关键词:胸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局部镇痛
无骨折脱位型中央管综合征的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无骨折脱位型中央管综合征的特点并评估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中央管综合征患者2l例,常规行x线片、cT和MRI检查。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标准评估神经功能障碍及其改善情况。对所有患者的影像学、临床表现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手术前、后ASIA分级及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例患者颈脊髓均存在局部受压,致压因素为颈椎间盘突出18例,其中5例伴有黄韧带肥厚皱褶,2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1例后纵韧带骨化。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上肢型15例,四肢型6例。平均随访13.5个月。术前ASIA评级C级9例,D级12例,末次随访时C级1例,D级6例,E级14例。ASIA评分运动功能障碍改善率为(84.3±12.5)%,感觉功能障碍改善率为(62.7±14.6)%。运动和感觉功能ASIA评分在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问盘突出是无骨折脱位型中央管综合征的主要脊髓致压因素,神经功能障碍以上肢型多见,手术治疗是解除颈脊髓受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
钱军荆珏华田大胜周云陈磊朱斌杨惠林
关键词:颈椎脊髓损伤外科手术
基于EBM理念的PBL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评价
2023年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结合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理念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进入本科室的48名实习生随机分为试验组(PBL结合EBM理念教学组24人)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组24人)。试验组由带教教师选取典型病例并设计具有一定灵活性和复杂性的问题,围绕实际问题组织学生查阅文献、分组讨论、汇报总结。对照组授课时根据带教教师的临床经验采用传统教学。教学效果评价分为问卷调查、理论试卷考试、临床技能考核3部分。采用SPSS 16.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学生对自身接受的教学方法在提高理论知识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团队协作意识、文献检索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动机,增强科研思维创新能力方面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试卷考试成绩显示,试验组平均得分(92.42±2.55)高于对照组(86.17±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显示,试验组平均得分(85.79±3.15)高于对照组(78.88±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实习中采用PBL教学,并将EBM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改善骨科临床教学质量,提高临床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思维创新、构建问题、综合分析、文献检索、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田大胜钟华璋荆珏华陈磊朱斌周云
关键词:循证医学传统教学
RNA干扰技术及其在椎间盘退变研究中的进展
2011年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基因沉默技术,它是由双链RNA介导的靶向基因序列特异性转录后的沉默机制。RNA干扰序列特异性的抑制效应较反义DNA、抗体封闭技术等传统基因调节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在哺乳动物细胞中,RNAi可由21~25个核苷酸长度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介导完成,近年来已发展为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工具。在后基因时代,RNAi在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药物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研究中。现就RNAi的发展及其在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研究中的进展做一综述。
朱斌吴靖平
关键词:RNA干扰椎间盘退行性变
髓内钉固定术中斯氏针辅助闭合复位治疗多段股骨干骨折被引量:10
2015年
股骨干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导致。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是多数闭合性股骨干骨折的标准治疗方法,并发症发生率很低可以达到99%的愈合率。由于股骨干周围很多肌肉附着,骨折一般移位明显,尤其对于股骨干多段骨折,术中闭合复位往往很困难,增加了手术时间,同时对术者和患者均有一定的辐射,而且术后旋转畸形的发生率很高,出现临床症状,甚至加速关节的退变。同时有报道,辐射可致多种肿瘤的发生,如白血病、甲状腺癌、肺癌等。
许新忠荆珏华张积森田大胜朱斌徐又佳
关键词:闭合性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治疗髓内钉固定术斯氏针股骨干多段骨折髓内钉内固定
L形骨块复位器辅助减压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L形骨块复位器辅助减压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取后路切开L形骨块复位器辅助椎管减压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治疗3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观察术后腰痛VAS评分、椎管中心矢状径占位率、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相对高度、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等指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1年,VAS评分由术前6.86分±0.30分降低到1.08分±0.24分,椎管占位率由术前53%±16%降低到9%±5%,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16.27°±9.66°降低到2.62°±7.57°,伤椎前缘相对高度由术前59%±13%增加到91%±6%,各项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年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除A级中1例未恢复,20例A~D级患者获得了≥1级的神经功能恢复。结论 L形骨块复位器辅助减压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操作简单、椎体高度及椎管重建良好,疗效满意。
陈磊田大胜钱军谢武昆朱斌荆珏华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内固定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分析被引量:14
2022年
目的 :评估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TLIF/BE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5月行BETLIF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共60例,其中Ⅰ度退行性腰椎滑脱33例(L3/4 1例,L4/527例,L5/S1 5例),Ⅰ度退行性腰椎滑脱伴峡部裂6例(L3/4 1例,L4/5 3例,L5/S1 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15例(L4/5 14例,L5/S1 1例),腰椎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5例(L3/4 1例,L4/5 4例),单纯腰椎不稳1例(L4/5 1例);男14例,女46例,年龄38~70岁(56±8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2±3.0kg/m2。统计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统计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腿痛和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及术后1、3、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标准。计算术后6个月腿痛VAS、腰背痛VAS、ODI改善率;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腿痛/腰背痛VAS评分和ODI在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是否有统计学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术后6个月腿痛VAS与腰背痛VAS改善率差异;两名脊柱外科医生根据Bridwell椎间融合分级标准在X线/CT上统计术后6个月手术节段融合情况。结果:6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45.9±12.6min;术后留置引流管35例(58.3%),平均引流量为56.40ml;术后下地时间为2.9±1.0d;术后住院时间为7.8±2.7d。术中硬脊膜撕裂2例,术后切口皮下水肿3例。患者术后1周及1、3、6个月的腿痛、腰背痛VAS评分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腿痛VAS改善率为(65.6±7.1)%,腰背痛VAS改善率为(62.3±7.2)%,腿痛比腰背痛改善更佳(P<0.05)。术后1、3、6个月的ODI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ODI改善率为(60.9±4.7)%。术后6个月复查X线/CT结果显示节段发生融合26�
吕剑伟朱斌钟华璋刘建军尤星宇余航赵庆中田大胜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椎间融合术内镜手术
前路C-jaws内固定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2020年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C-jaws颈椎内固定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016年48例诊断为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临床指标包括围手术期情况、累及区肌力、感觉、病理反射,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评分评价临床结果;影像学指标包括测量椎管面积、椎间隙高度和局部Cobb角,评价内固定情况以及邻近椎间隙退变的程度。[结果]手术时间(46.30±15.20)min,术中出血量(45.00±23.50)ml。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发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48例患者随访36~52个月,平均(41.60±11.20)个月。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显示累及区肌力、感觉、病理反射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60±0.61)分,低于术前的(8.15±0.52)分(P<0.05);JOA评分为(15.30±0.92)分,高于术前的(7.42±0.60)分(P<0.05)。末次随访影像显示椎管面积、椎间隙高度及局部后凸Cobb角显著增加(P<0.05)。所有患者均达到手术节段骨性融合,其中1例患者内固定轻度前移,其余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其中3例上、下邻近节段轻度退变,无明显退变病例发生。[结论]颈椎前路压力内固定器固定融合术治疗单阶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满意,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发生率低。
朱斌荆珏华田大胜陈磊
关键词:颈椎前路
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36
2020年
目的探讨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8月单边双通道内镜下椎板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31例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资料。MRI判断髄核来自L2/31例,L3/41例,L4/55例,L5/S124例。25例髄核向尾侧脱出,6例向头侧脱出(其中3例游离至头侧椎弓根水平,1例游离至椎间孔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3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4~79 min,(65.2±7.8)min。术中硬膜囊撕裂1例。随访3~12个月,(6.4±2.9)月。术前腰腿痛VAS评分(5.9±0.7)分,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下降至(2.4±0.7)分、(1.2±0.6)分、(0.6±0.5)分(F=653.970,P=0.000)。术前ODI(53.1±6.5)%,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下降至(28.6±4.6)%、(15.2±2.4)%、(11.3±3.6)%(F=856.115,P=0.000)。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优25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3.5%(29/31)。结论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镜下视野清晰开阔,操作空间大,可用于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田大胜朱斌刘建军陈磊王其飞荆珏华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