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旻宇

作品数:70 被引量:221H指数:7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会议论文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8篇腰椎
  • 21篇椎间盘
  • 17篇脊柱
  • 16篇椎间盘突出
  • 15篇腰椎间盘
  • 15篇颈椎
  • 14篇腰椎间盘突出
  • 13篇后路
  • 12篇突出症
  • 12篇椎间盘突出症
  • 12篇内固定
  • 12篇骨折
  • 1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0篇手术
  • 10篇椎弓
  • 10篇椎弓根
  • 10篇椎间孔
  • 9篇节段
  • 8篇术后
  • 7篇单节段

机构

  • 39篇温州医科大学
  • 24篇温州医学院附...
  • 6篇温州医学院附...
  • 5篇温州医学院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长征医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69篇朱旻宇
  • 62篇滕红林
  • 27篇王靖
  • 22篇李驰
  • 21篇王靖
  • 18篇王宇
  • 15篇周洋
  • 10篇林超伟
  • 9篇李驰
  • 7篇黄其杉
  • 5篇池永龙
  • 4篇徐华梓
  • 3篇毛方敏
  • 3篇戴宇森
  • 3篇吴春雷
  • 3篇王宇
  • 2篇吴立军
  • 2篇唐天驷
  • 2篇朱雄白
  • 2篇王向阳

传媒

  • 10篇中国骨伤
  • 3篇脊柱外科杂志
  • 3篇2015年浙...
  • 3篇第七届全国中...
  • 2篇医用生物力学
  • 2篇中医正骨
  • 2篇全科医学临床...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2008年浙...
  • 2篇2013中国...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浙江省医学会...
  • 1篇2007年浙...

年份

  • 3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19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雌二醇在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中抗自噬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自噬在雌二醇干预严重脊髓损伤(SCI)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72只SD雌性大鼠,体重为20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4只。其中2组(模型组和干预组)采用动脉夹(15 g闭合力)建立大鼠严重脊髓损伤夹闭模型。干预组在脊髓损伤前1周即开始隔天肌注苯甲酸雌二醇,持续到安乐死之前。为比较高剂量雌二醇的疗效,脊髓损伤后7、14、21、28 d采用BBB(Basso,Beattie,Bresnahan)评分评估大鼠运动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记检测脊髓损伤后3 d自噬标志物表达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损伤后3 d LC3在运动神经元中的免疫活性。结果高剂量雌二醇明显改善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损伤后14、21、28 d各时间点对应的BBB评分较模型组高。脊髓损伤术后3 d,模型组的LC3、Beclin-1表达高于假手术组,雌二醇干预治疗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抑制其表达。与之相反,自噬底物P62在模型组较假手术组相比有明显降低。然而,给予雌二醇治疗后,P62表达显著增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运动神经元中增强的LC3免疫活性被高剂量雌二醇所抑制。结论雌二醇在脊髓损伤过程中的神经保护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与抑制过度自噬相关。
朱旻宇滕红林王靖林超伟黄克伦陈毕王宇李驰周洋
关键词:雌二醇脊髓损伤自噬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血透人群中化脓性脊柱炎的短期疗效分析
目的 通过回顾分析本院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血透人群中的化脓性脊柱炎患者,总结手术疗效及风险.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本院2016.9至2016.12间行经皮椎间孔镜下脓肿清除减压术患者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9.4岁,其中L2...
黄克伦滕红林朱旻宇林超伟
关键词:化脓性脊柱炎血透
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发生C_5神经根麻痹的原因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两种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接受椎管成形术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0例接受4节段(C3-C6)椎管成形术(A组),男44例,女36例,平均年龄(68.4±9.2)岁;80例接受3节段(C4-C6)椎管成形术(B组),男48例,女32例,平均年龄(66.8±8.9)岁。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分别记录颈痛VAS评分,上肢痛VAS评分,JOA评分,MR最小脊髓直径,颈椎的Cobb角及活动度。术后观察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及C5神经根麻痹时三角肌肌力,伴随神经症状,恢复时间。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2.4±3.2)个月。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颈痛VAS评分、上肢痛VAS评分、JOA评分、MRI最小脊髓直径、颈椎的Cobb角及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中7例(8.75%)发生C5神经根麻痹,其中4例出现上肢放射痛,3例出现上肢感觉减退;在末次随访时2例残留轻微的上肢放射痛及感觉减退。B组患者中5例(7.5%)发生C5神经根麻痹,其中3例出现上肢放射痛,2例出现上肢感觉减退,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上肢放射痛及感觉减退均恢复正常。两组C5神经根麻痹的患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5神经根麻痹时三角肌肌力、伴随神经症状、恢复时间A组分别为(2.3±1.0)N、30例(37.5%)、(11.4±1.0)周,B组分别为(2.8±0.8)N、23例(28.8%)、(8.2±0.8)周,三角肌肌力下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随神经症状及恢复时间A组比B组差。结论:两种术式相比,患者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的概率相当,但是C4-C6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患者C5神经根麻痹症状较轻,恢复较快。
周洋滕红林王靖朱旻宇李驰
关键词:颈椎椎板成形术神经根病病例对照研究
Postinjection paraspinal tuberculosis abscessus:report of thirteen cases
An outbreak of postinjection abscesses occurred in Wenzhou,China,and was associated with local injections of l...
王靖滕红林朱旻宇张怀保卓高豹
文献传递
PELD术后早期MRI征象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后早期的腰椎MRI影像学表现.并研究这些MRI特征与患者术后短期和长期临床症状缓解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我科成功行PELD术,并在术...
王宇滕红林朱旻宇王靖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PELD临床症状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椎间孔哑铃形肿瘤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切除胸腰椎椎间孔哑铃形肿瘤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收集胸腰段哑铃形肿瘤患者32例:神经鞘瘤23例,神经纤维瘤6例,神经纤维瘤病3例。手术采用胸腰椎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术中分离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切除关节突关节后,暴露椎间孔内外的肿瘤,完整切除肿瘤。必要时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脊柱植骨融合术重建脊柱稳定性。所有患者获得随访。结果所有肿瘤均全切除,其中23例行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神经功能均有改善。术后随访8个月至6年,平均32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脊柱后凸、侧凸等畸形。结论以椎间孔及椎间孔外部分为主的腰椎椎间孔哑铃形肿瘤,可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间孔切开切除,必要时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此方法具有肿瘤暴露好、术中出血少、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兼顾脊柱稳定性等优点。
滕红林吴哲褒吴春雷王靖朱旻宇陈鑫肖建如
关键词:哑铃形肿瘤胸腰椎显微外科手术
镜下骨凿在脊柱内镜中的应用
林超伟滕红林朱旻宇
PTED术后短期内复发病例报告
目的:回顾总结我科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后短期内再发腰腿痛患者病例,对如何预防及处理PTED术后短期内再发腰腿痛患者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回顾分析3例本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间行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
黄克伦滕红林朱旻宇王宇陈毕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短期复发
Solis融合器在前路颈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邻椎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Solis融合器在前路颈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邻椎病(ASD)中的应用,总结其在颈椎前路术后ASD翻修术中的临床疗效、优势及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使用Solis融合器行颈椎前路手术后需行翻修术的12例ASD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通过患者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吞咽困难情况等评估神经功能,结合手术前后X线片、CT及MRI影像学表现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114(61.8±29.3)个月。术后JOA评分、N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翻修术后均未出现吞咽困难等并发症,复查颈椎正侧位X线片均证实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Solis融合器应用在颈椎前路手术后ASD翻修术中安全有效,具有暴露范围小、手术时间短、对原手术节段无干扰、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等优点。
黄克伦李道友钱云帆应金威朱旻宇滕红林
关键词:椎间盘退行性变手术后并发症脊柱融合术内固定器再手术
对带横连杆的椎弓根钉固定胸腰段脊柱骨折(T11~L3)的稳定性评价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评价带横连杆椎弓根钉固定胸腰椎骨折后脊柱的稳定性。方法将新鲜小牛胸腰椎标本(T11~L3)用椎体楔行切除法在L1椎体上制作严重压缩性骨折模型,部分骨折标本作带或不带横连杆的椎弓根钉内固定。这样共有4种脊柱标本:(1)正常标本;(2)未固定骨折标本;(3)用带横连杆椎弓根钉固定的骨折标本;(4)用不带横连杆椎弓根钉固定的骨折标本。用三维激光扫描仪依次测量各脊柱标本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然后将其标准化为稳定指数以比较4种标本的差异。结果与未固定骨折标本相比,两种固定均能显著提高损伤脊柱在各个运动方向的稳定性。带横连杆椎弓根钉固定的骨折标本稳定性虽优于无横连杆固定,但无统计差异。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无论有无横连杆,均能有效提高损伤脊柱的稳定性,而横连杆似乎未能进一步增加稳定效果。
朱旻宇黄其杉池永龙吴立军滕红林王靖
关键词:椎弓根钉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