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羽
- 作品数:38 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资本论》新解被引量:12
- 2013年
- 我首先想就今天演讲的特殊之处做一些说明。演讲分为两个部分,有点像一篇论文的两章,第一部分谈的是《资本论》第一卷,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这次演讲的客观部分。第二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称作主观的部分,谈的是全球化条件下的经验与政治,两部分的相通之处在于:都是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切关性。下面就先和大家来分享我对于《资本论》第一卷的解读,我认为这样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独创性的,当然这还需要大家来评判。
-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朱羽蒋晖
- 关键词:《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主义
- “野蛮”地纠正“人间消息”——《李作家和他的乡村朋友》与再造当代文学的可能性
- 2022年
- 《李作家和他的乡村朋友》是广西作家李约热两年下乡扶贫经历的产物。但它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主旋律作品,而是一个带有自我反思特质的文本,显示出了当代文学从内部产生改变的可能性。从《涂满油漆的村庄》《我是恶人》到《人间消息》,李约热的写作所呈现出的诙谐中带忧伤的特点实则是当代中国历史经验与写作经验的矛盾的折射,悲悯地注目于“人间消息”终究无法避免写作上的“虚弱”与“倦意”。呈现“再嵌入”特征的扶贫工作却使李约热真实地接触到了“人脸上的晨昏”。通过对比阅读《李作家和他的乡村朋友》与作者之前的创作,恢复出《李作家和他的朋友》诸篇章先后生成的顺序,李约热“野蛮”纠正自己所书写的“人间消息”的轨迹亦清晰地展示了出来。书写真实的乡村他者的难题在此得到了解决,写作者与书写对象之间的情感关系也得到了重建。李约热的道路为再造当代文学提供了积极的启示。
- 朱羽
- 关键词:下乡
- 辩证的共振——读《黑格尔变奏:论<精神现象学>》
- 2013年
- 《黑格尔变奏》(2010)是杰姆逊“辩证法三部曲”(另两部指《辩证法之价》(2009)和《表征资本:(资本论第一卷〉评述》(2011))中的第二部,具体谈的是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问题意识却是一以贯之的。简单说来,就是针对各种版本的“历史的终结”论,针对“晚期资本主义”灵活的“物化”状态,重新来确认“辩证法”的批判力量。
- 朱羽
- 关键词:《精神现象学》黑格尔变奏晚期资本主义一以贯之
- 中国社会主义喜剧脉络中的滑稽戏实践
- 2016年
- 考察20世纪50—60年代的滑稽戏实践及其批评,可以发现滑稽戏改造的难度表现为:许多旧有的招笑方式无法与新的政教文化达成一致,然而哂笑缺陷、从"黄色"中收获快感等,又是极难改造的"第二天性"。主题化的要求如果完全改写传统的招笑手段,就会造成"滑稽戏不滑稽"。新中国两类"新滑稽"的代表作——《三毛学生意》和《样样管》——具体揭示出滑稽戏改造的创造性与难题性。首先,《三毛学生意》对于社会主义喜剧的贡献在于提供一种"滑稽化"的"批判"而不是剥离滑稽语言与动作的批判。其次,歌颂性滑稽《样样管》通过更深入地进入政教机制获得生机。然而此种方式也包含危机:滑稽戏对于固有招笑机制的放弃,强化其"主题"模式,未必就能成功地塑造一种新的革命大众文化。
- 朱羽
- 关键词:立本小本生意主题化
- “革命”与“分心”——以1950-60年代新相声为例被引量:2
- 2017年
- 老舍曾说,“在民间的杂耍里,相声是最难创作与改编的。”在19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语境中,相声同样肩负着由“旧”人“新”的职责。“改造”的方式首先是:“替那些老段子恢复了讽刺,同时要把讽刺的对象弄清楚,好教相声也担起点宣传的、教育的责任。”然而,难度也是显见的。譬如说,旧有相声运用最多的是“矛盾律”,“这个定律是说着说着正面,冷不防来个反面,非常好笑。可是这就使相声很难尽由正面宣传的责任,也就是相声极难改编的主因。
- 朱羽
- 关键词:相声社会主义改造历史语境
- 刘师培“正名”思考的乌托邦瞬间被引量:2
- 2014年
- "正名"问题贯通了刘师培"变节"之前的思想脉络。刘师培一方面看到中国的意义系统在西方冲击之下需要依照"公例"来修正,另一方面也意识到在西方所主导的世界格局中,此一公例只会将中国置入这一霸权性关系,因而他的"正名"冲动意在同时"克服"中西弊端,也引导他走向无政府主义革命。刘师培的"正名"冲动呈现出晚清知识分子回应中西古今冲突的独特方式,此种冲动的兴衰起伏正相符于刘前后变化的轨迹。"正名"可以说激发出一个新的"起源"瞬间:名物之间的关系的重新整理与确认,而且这一"视野"的边界不单是中国,甚至涵括进整个世界。刘师培激进的"乌托邦"政治观正是更大的"正名"问题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刘师培、章太炎和鲁迅关于"语言"问题思考的同异也暗示着他们对于中国未来的不同设想。
- 朱羽
- 关键词:刘师培乌托邦
- 我的批评观
- 2023年
- 我的面目更像是研究者,而非批评家。看起来“十七年”文学—文化的世界是我的工作场地,历史的总体似乎是我追踪的对象。我有时也沉陷在文献当中。然而,“他们”的“提问”跟我的“提问”有何关系?沉入过去,是为了使过去与当下照面,是为了未来而释放过去。这种“动作”同时包含了三项企图:回到那些已经令人感到陌生的言说方式、立场态度与审美趣味,迫使我摆脱独断的自我;更为内在地进入过去的思路,了解它到底想要什么;理解这些言说及其支撑要素。
- 朱羽
- 关键词:批评观言说方式审美趣味提问批评家
- 历史、形式与文化政治——当代文学研究的“当代”构造被引量:7
- 2022年
- 一、历史同质时间批判与"当代文学"概念再阐释当我们准备着手处理任何"当代文学"对象时,稍有反思意识者都会体验到一种困难。与"古代""现代"这类依托相对明确历史分期的表述不同,"当代"一语所携带的语义含混,可能是造成困难的根由之一。唐弢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当代文学不宜写史",第一次挑明了这种含混性,也透露出将"新时期"与之前历史阶段切割开来的冲动:西方确实有Contemporary Literature。
- 朱羽
- 关键词:当代文学研究历史分期
- “古人”与“当代”——重释陈翔鹤的两篇历史小说
- 2023年
- 虽然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的文史研究往往强调“厚今薄古”,但是对于“古”的书写又时常作为象征行为出现,这一行为不可仅仅化约为作者个人意图的展现,毋宁说是对于更广泛的社会主义文化问题的回应。陈翔鹤创作于1960年代初的《陶渊明写〈挽歌〉》与《广陵散》正可作如是解读。参考当时的批评者所指认的核心问题,两篇小说所具有的对话性质也得到了揭示:陶渊明对生死的看法与革命者的生命观构成了富有意味的对照;嵇康受刑前弹奏《广陵散》所带来的效果,则似乎在提示社会主义实践需要适当调整情感与政教之间的关系。由此陈翔鹤的历史小说拥有了一种别样的“古为今用”意味,也暗示出知识阶级难以真正“解脱”的东西。
- 朱羽
- 关键词:历史小说《广陵散》社会主义文化
- “情”与“众”——钱谷融先生“人学”的两个面向及其当下意义被引量:1
- 2021年
- 钱谷融先生发表于1957年5月号《文艺月报》的《论"文学是人学"》曾在1950年代末期被归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与"人性论"谱系予以批判;而在新时期以来,评论者多从"人道主义精神"等方面给予"人学"以极高的评价。辩证的是,前一种批判虽然粗暴,却给出了"人学"说重要的思想论辩语境,后一种肯定性评价虽然抓住了"人学"说的某些思想旨趣,但随着80年代启蒙思路暴露出自身的历史局限,也成为思想上的障碍。通过重读钱谷融写于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期的文艺论说,追问"文学是人学"所诉诸的"情感"议题,并将之摆放在当时围绕"情感"的论争中进行解析,便可剥离出"人学"的对话性价值:阶级情感与同情问题构成了一种持久的张力关系。其次,钱先生关于"典型"的思考若放到共和国文学人物塑造问题脉络中予以重读,"人学"既关注"个体"但又极为强调人物间所构造的社会关系形式的美学旨趣,尤其彰显了出来。正是"情"与"众"这两个面向,具有一种从内部扬弃旧有美学僵硬性的可能,也具有了一种与当下文学创作产生良性互动的可能性。
- 朱羽
- 关键词: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