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中明

作品数:16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毛发
  • 6篇秃发
  • 4篇病理
  • 3篇雄激素
  • 3篇雄激素性
  • 3篇雄激素性秃发
  • 3篇素性
  • 3篇激素
  • 3篇激素性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电镜
  • 2篇电镜观察
  • 2篇乳头
  • 2篇扫描电镜
  • 2篇脱发
  • 2篇染色
  • 2篇周期
  • 2篇瘢痕
  • 2篇纤维性

机构

  • 12篇江苏省人民医...
  • 9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15篇李中明
  • 12篇范卫新
  • 11篇许文嵘
  • 6篇杜旭峰
  • 4篇孙杰
  • 2篇林永丽
  • 2篇施和建
  • 2篇杨军
  • 2篇孙蔚凌
  • 2篇周南
  • 2篇吴瑾
  • 2篇陈琢
  • 1篇李子海
  • 1篇葛以信
  • 1篇尹晓晴
  • 1篇李磊磊
  • 1篇王羿婷
  • 1篇陈蕾
  • 1篇曹蕾
  • 1篇许文荣

传媒

  • 8篇中华皮肤科杂...
  • 5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毛乳头细胞在聚乙烯乙烯醇膜上的生长特征研究
2010年
目的:观察人毛乳头细胞聚集性生长特征。方法:将人毛乳头细胞在聚乙烯乙烯醇(EVAL)膜上以不同的密度梯度进行体外培养,观察人毛乳头细胞聚集性生长特征,与普通细胞培养板培养作对照,并对膜上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进行鉴定,电镜扫描观察。结果:将传代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以(80~120)×10~3个/1.1 cm^2接种至铺有EVAL膜上培养时,平均3~5 d后出现人毛乳头细胞的球形聚集体,对照组中人毛乳头细胞呈现平铺至多层聚集生长的特征,通过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及碱性磷酸酶对毛乳头细胞形成的球形聚集体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电镜扫描发现其与刚分离的人头皮毛囊毛乳头形态相似。将形成的毛乳头细胞微聚体在普通培养板中重新贴壁,仍具有多层平铺生长至多层聚集生长特征。结论:在EVAL膜上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具有聚集成球形生长的能力,其比在普通培养基上培养更能体现毛乳头细胞聚集性生长的特征,且形态上与刚贴壁的人毛乳头相似,为研究毛乳头细胞聚集性生长特征及为毛乳头细胞诱导毛囊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李中明范卫新许文嵘林永丽崔毓桂
关键词:毛乳头细胞
雄激素性秃发的遗传机制研究现状
2009年
雄激素性秃发是脱发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认为它是一种雄激素依赖性的、具有遗传特性的多基因遗传病。第一个发现的雄激素性秃发易感基因一雄激素受体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另外,位于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常染色体上的脱发基因等也与雄激素性秃发发病有关。最近,有学者通过对全基因扫描分析和精确定位,发现了雄激素性秃发新的易感位点-3q26和20p11,为研究雄激素性秃发的遗传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李中明范卫新
关键词:秃发染色体
C57BL/6小鼠不同毛发周期的皮肤组织微RNA表达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构建小鼠毛发周期的动物模型,筛选差异表达的微RNA。方法30只雌性6-8周龄近交系C57BL/6小鼠,体重15~18g。1%水合氯醛麻醉,松香/石蜡拔毛法拔除小鼠背部毛发。在拔毛后第0、8、20天,分别取3只小鼠,颈椎脱臼法处死,背部相同部位平行于脊椎取皮肤组织,按常规方法提取总RNA,进行微RNA微阵列芯片检测并行数据分析,发现其中有差异表达的微RNA。结果与休止期毛发皮肤组织相比,在生长期上调表达的有:miR-690、obselote-49、miR-1308,下调表达的有:miR-291a-5p、miR-212;在退行期上调表达的有:miR-690、obselote-49、MiR-31,下调表达的有:miR-127—3p、miR-212。结论初步筛选出小鼠毛发周期中皮肤组织存在的7个差异表达的微RNA,为今后其功能研究提供方向。
李中明许文嵘王磊施和建范卫新
关键词:毛发微RNAS
小鼠毛发周期相关的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2013年
目的:构建小鼠毛发周期的动物模型,筛选差异表达蛋白。方法:提取不同毛发周期(0,8,20 d)蛋白质样品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及质谱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其中45个蛋白通过质谱分析和SwissProt蛋白数据库检索得到鉴定,如肌球蛋白轻链、原肌球蛋白1、膜联蛋白A、核纤层蛋白A/C、延伸因子1、细胞色素b、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等。结论:初步筛选出毛发周期中存在的45个差异表达的蛋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向。
王磊许文嵘曹蕾李中明施和建范卫新
关键词:毛发周期蛋白质组学
生长期毛发松动综合征二例毛发形态学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2例生长期毛发松动综合征患者毛发形态。方法普通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患者的毛干及毛蜒。结果光学显微镜下见毛球变形,发干扭曲、损伤、断裂.远端明湿尖细,扣描电镜下弛患符毛球变形扭曲,毛护膜边缘呈波浪状等。透射电镜下见病变主要在内毛根鞘,内外毛根鞘细胞均见多数空泡化改变.细胞间黏附减低,桥粒结构减少或消失等。结论生长期毛发松动综合征患者病变主要在内毛根鞘。
陈琢李中明范卫新
关键词:形态学观察生长期透射电镜观察外毛根鞘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
脱发性疾病病理活检及切片技术方法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毛发病理对于脱发性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关于标本的取材、处理以及具体的切片方法,多年来有许多争议。该文总结已有文献,对相关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杜旭峰许文嵘李中明宋闯孙蔚凌范卫新
关键词:脱发切片技术
非那雄胺和米诺地尔治疗雄激素性秃发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观察非那雄胺、5%米诺地尔及两者联合治疗男性雄激素性秃发(AGA)的疗效。方法:男性AGA患者共248例,分为3组,分别外用5%米诺地尔、口服非那雄胺,及米诺地尔与非那雄胺联合治疗,随访12个月,每次随访时拍照并进行分级和评分,同时观察和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用药6个月、12个月时,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口服组及外用组。口服组、联合用药组的疗效与疗程呈正相关,各组患者的疗效与脱发严重程度相关,与发病年龄和家族史无相关性。结论:联合治疗与单独口服非那雄胺、单独外用米诺地尔相比,起效快,疗效好;且疗程长达1年,联合用药的疗效优于单独用药。
王羿婷李子海尹晓晴储小燕李中明许文荣吴瑾陈蕾关宁宁李磊磊孙蔚凌范卫新
关键词:雄激素性秃发非那雄胺米诺地尔
Paget病相关的特殊疾病
2018年
近年来,文献陆续报道了一系列表现特殊的Paget病相关疾病,这些疾病临床表现多样,HE染色结果各异,免疫组化也非同寻常。本文回顾既往文献报道的此类特殊疾病,介绍其组织病理改变和免疫组化,从而更加深入了解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某些联系,对可能的组织来源及发生机制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在临床诊断、治疗中对此类疾病引起足够的重视。
周南杨军孙杰李中明许文嵘杜旭峰
关键词:PAGET病特殊疾病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相关疾病染色结果
前额纤维性秃发研究进展
2023年
前额纤维性秃发是一种原发性淋巴细胞性瘢痕性秃发,因组织病理学改变与毛发扁平苔藓相似,通常被认为是毛发扁平苔藓的一种亚型。该病病因尚不明确,随着对该病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病例数量逐年增多。本文综述前额纤维性秃发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李煜乾朱麒麟朱晶陈启韬李中明许文嵘杜旭峰范卫新
关键词:秃发扁平苔藓瘢痕
雄秃样纤维性秃发一例被引量:1
2020年
报道1例雄秃样纤维性秃发(FAPD)及其临床病理、皮肤镜和TrichoScan特征,以提高对FAPD的认识。患者男,23岁,前额及头顶部进行性脱发10年,伴局部头发变细、软,偶有头皮瘙痒。皮肤科检查:前额至头顶部头发弥漫性稀疏,前额发际线后移,局部发质细软,脱发区可见部分毛囊角化性丘疹、毛囊周围红斑,未见明显鳞屑。TrichoScan检查:毛发密度明显降低,毳毛比例增加。皮肤镜检查:部分毛囊开口消失,融合性白点征。头皮组织病理检查:毛囊漏斗部、峡部淋巴细胞苔藓样浸润,毛囊周围同心层状纤维化,毛囊结构破坏,毛囊性微瘢痕形成,残留毛囊直径变异度明显增加,可见部分毳毛。诊断:FAPD。FAPD临床易误诊为雄激素性秃发,需及早诊断并治疗。
李中明许文嵘朱麒麟朱晶孙杰尹莉李煜乾彭安易杜旭峰Dirk M.Elston
关键词:秃发雄激素性秃发瘢痕性秃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