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冰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家蚕
  • 3篇基因
  • 2篇性状
  • 2篇连锁图
  • 2篇基因定位
  • 2篇分子标记
  • 1篇性基因
  • 1篇性染色体
  • 1篇遗传连锁图
  • 1篇隐性基因
  • 1篇数量性状
  • 1篇数量性状位点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位点
  • 1篇相关性状
  • 1篇连锁群
  • 1篇家蚕茧
  • 1篇家蚕茧质
  • 1篇茧丝

机构

  • 5篇江苏科技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5篇李冰
  • 4篇李木旺
  • 3篇侯成香
  • 2篇黄勇平
  • 2篇徐安英
  • 2篇刘先方
  • 2篇马晓
  • 2篇王修业
  • 1篇汪生鹏
  • 1篇郭秋红
  • 1篇郭锡杰
  • 1篇张蕊
  • 1篇梅兴林
  • 1篇易晓莉

传媒

  • 3篇蚕业科学
  • 1篇遗传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家蚕茧质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家蚕的相关茧质性状是蚕业生产中的最重要的经济特性,它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利用两个茧丝经济性状存在较大差异的家蚕品种:箐松和兰10做亲本获得回交群体(BC1)去研究家蚕的相关 QTLs。在本次试验中我们通过 BC1回交群体构...
李冰
关键词:家蚕茧质性状分子标记
对家蚕第2隐性赤蚁基因(ch-2)的SSR标记定位及连锁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家蚕蚁蚕体色突变之一的第2隐性赤蚁(ch-2)有作为特殊遗传系统的实用价值。采用家蚕正常黑蚁品种P50和第2隐性赤蚁品种k04为亲本组配正反交群体,回交后获得回交群体(k04×P50)×k04和k04×(k04×P50),分别记作BC1F和BC1M,基于雌性家蚕的W与Z染色体不发生交换的特点,用已构建的家蚕SSR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对ch-2基因进行定位和连锁分析。在第18连锁群上的20个多态性标记中共筛选出7个与ch-2基因连锁的SSR标记。根据第18连锁群上已有但不表现多态性的微卫星序列,寻找其所在Scaffold上的其他SSR位点并设计引物,结果找到2个新的多态性SSR标记。BC1F群体中的所有黑蚁个体均表现出与F1(k04×P50)相同的杂合型带型,而所有赤蚁个体带型与亲本k04一致,为纯合型,说明家蚕ch-2基因位于第18连锁群。利用另一个群体BC1M构建了ch-2基因的SSR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连锁图的遗传距离为70.7cM,ch-2基因位于69.6 cM处。2个与ch-2最近的SSR标记为S1814和S1819,与ch-2的距离分别为7.9、1.1 cM。
张蕊梅兴林王修业郭秋红李冰汪生鹏徐安英黄勇平郭锡杰李木旺
关键词:家蚕SSR定位遗传连锁图
利用STS标记对家蚕雏翅基因mw的定位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家蚕成虫翅膀的飞行能力已经退化,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翅突变基因进行定位分析,可为家蚕翅发育调控机制研究以及鳞翅目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采用家蚕正常翅形品种P50和雏翅(minute wing,mw)品种u11为亲本组配正反交群体,并获得回交群体(P50×u11)♀×u11♂和u11♀×(P50×u11)♂,分别记作BC1F和BC1M,用STS分子标记方法对mw基因进行定位。由于雌性家蚕的染色体不会发生交换,利用BC1F群体筛选与mw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并用BC1M群体构建mw基因的STS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筛选到与mw距离最近的STS标记T2272,其与mw的遗传距离为1.1 cM。
马晓刘先方易晓莉侯成香李冰李木旺
关键词:家蚕基因定位STS标记
家蚕茧丝相关性状的性连锁QTLs定位与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家蚕的茧丝性状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以茧丝性状成绩差异较大的家蚕品种兰10和菁松为亲本组配回交1代分离群体(BC1M),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Mapmaker软件构建含有17个SSR或SNP分子标记的家蚕性染色体的遗传连锁图,并对茧丝量、全茧量、茧层量、蛹体质量、茧丝长等性状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扫描,获得与上述5项茧丝相关的QTL位点,其LOD值分别为11.175、6.196、11.036、5.156和8.717。研究结果为家蚕茧丝相关QTL位点的精细定位与克隆奠定了基础。
侯成香王修业李冰徐安英黄勇平李木旺
关键词:性染色体数量性状位点茧丝性状分子连锁图SNP标记
对家蚕第18连锁群隐性基因elp、ch-2和mln测交系的分子定位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家蚕长形卵(elp)、第二隐性赤蚁(ch-2)、暗化型(mln)均为第18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在经典连锁图谱上的顺序和遗传距离已经排定。文章采用正常卵、正常黑蚁及正常白蛾品种P50与包含此3个隐性突变的三隐性测交系W18组配正反交群体,F1回交W18后获得回交群体(P50×W18)♀×W18♂和W18♀×(P50×W18)♂,分别记作BC1F和BC1M,利用已构建的家蚕SSR分子连锁图谱和根据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设计的STS标记,对这3个突变基因elp、ch-2、mln进行了分子定位研究,并根据家蚕基因组精细图,将第18连锁群的经典遗传图、分子连锁图和基因组物理图进行了对应。整合后的图谱遗传距离为94.2 cM,突变基因和分子标记的排列顺序分别与形态标记连锁图和基因组精细图相一致,研究结果对家蚕第18染色体上其他突变的定位与克隆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刘先方马晓侯成香李冰李木旺
关键词:家蚕分子标记基因定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