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初俊

作品数:15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内镜
  • 6篇直肠
  • 5篇直肠癌
  • 5篇结直肠
  • 5篇肠癌
  • 5篇肠镜
  • 4篇结肠
  • 4篇结肠镜
  • 4篇结直肠癌
  • 3篇球囊
  • 3篇球囊扩张
  • 3篇球囊扩张术
  • 3篇息肉
  • 3篇消化道
  • 3篇内镜下球囊扩...
  • 3篇内镜下球囊扩...
  • 3篇扩张术
  • 3篇化道
  • 2篇炎性
  • 2篇早期结直肠癌

机构

  • 14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4篇李初俊
  • 6篇陈俊榕
  • 6篇刘亚男
  • 4篇范德军
  • 3篇林绪涛
  • 3篇陈泓磊
  • 1篇胡民辉
  • 1篇李明哲
  • 1篇陈劲华

传媒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结直肠肛门外...
  • 2篇中华炎性肠病...
  • 1篇江苏卫生保健
  • 1篇新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消化肿瘤杂志...
  • 1篇中华胃肠内镜...
  • 1篇第四届全国肠...
  • 1篇2012南方...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镜肌层间剥离术在早期直肠癌诊断性切除中的一例应用报告
2024年
目的介绍内镜肌层间剥离术(EID)这一新技术应用于早期直肠癌诊断性切除的经验,并分享其术后垂直切缘情况。方法2024年1月26日,对1例70岁男性早期直肠癌(cTNM:T1~2N0M0)患者开展了内镜肌层间剥离术。肿物位于直肠左前壁距肛缘9 cm,直径20 mm。内镜肌层间剥离术包括以下6个步骤:(1)黏膜切开;(2)黏膜下剥离;(3)浅肌层切开;(4)肌层间剥离;(5)肿物完整切除;(6)创面处理。剥离速度为2.68 mm2/min,手术全程为109 min。结果术后第5天顺利出院,内镜术后病理为pT1b,垂直切缘阴性。术后随访1月余,恢复良好,无出血、穿孔、感染或狭窄等并发症发生;肠镜结果提示见增生物,活检病理提示炎性肉芽组织形成。结论EID应用于早期直肠癌诊断性切除的安全性尚可,且可获得垂直切缘阴性结果。
范德军黄凌玉齐静雯伍秋宁孔宪和李初俊
229例单中心中国南方儿童结肠镜检查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儿童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价值以及不同年龄儿童的结肠镜检查原因与检出疾病的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229例0~14岁儿童的结肠镜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按年龄段分为两组,分别为0。6岁组和7~14岁组,比较两组患儿行结肠镜检查的原因、检查情况及检出疾病的分布。结果229例患儿中,0~6岁组57例(24.9%),7~14岁组172例(75.1%)。全组进行结肠镜检查常见的原因包括腹痛(81/229,35.4%)、便血(64/229,27.9%)和肛周脓肿或肛瘘(40/229,17.5%)。便血是0.6岁患儿进行结肠镜检查的主要原因(40/57,70.2%),腹痛是7~14岁患儿进行结肠镜检查的主要原因(74/172,43.O%)。本组分别有50例(87.7%)0—6岁和147例(85.5%)7~14岁患儿完成结肠镜检查,完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81,P=0.671)。229例患儿中,仅1例(1/229,0.4%)在麻醉过程中出现一过性血氧下降,经鼻导管吸氧、吸痰等处理后迅速恢复正常。无一例出血、穿孔、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229例患儿中有147例(64.2%)检出肠道病变,主要为炎性肠病(57/147,38.8%)、息肉(40/147,27.2%)和其他肠炎(39/147,26.5%)。0~6岁儿童共发现结直肠病变45例(45/57,78.9%),息肉28例(28/57,49.1%),其中25例(25/28,89.3%)以便血为主要症状:7。14岁儿童共发现结直肠病变102例(102/172,59.3%),炎性肠病54例(54/172,31.4%),其中29例(29/54,53.7%)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结论儿童进行结肠镜检查安全有效,便血和腹痛分别是0-6岁和7~14岁儿童结肠镜检查的主要原因,而息肉和炎性肠病分别是其主要检出疾病。
陈劲华禹汇川钟伟杰陈泓磊孔宪和孙家琛王小琳李初俊
关键词:结肠镜便血腹痛炎性肠病结肠息肉
首次接受结肠镜检查群体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首次接受结肠镜检查人群的基本情况及检查结果,分析结直肠病变检出情况及其与检查目的、临床症状的关系,以助于结直肠病变的临床诊治.方法以表格问卷的形式调查入组人群的基本资料、检查目的,收集内镜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
区义红李初俊
关键词:结肠镜结直肠癌腺瘤性息肉检出率
便血嫌疑犯是谁
2019年
陈伯50多岁,患痔疮多年,近2年时常发现大便表面有暗红血迹,以为是痔疮出血,没太在意,直到一次体检发现直肠上段有糜烂肿物,经活检是直肠腺癌。医生告诉他,当初发现便血就该早些来做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癌情。当然,便血作为一种常见症状,不能说一定就代表得了癌,需及时到医院,找出'幕后真凶'。便血有显性与潜血之分医学上,将肉眼能见到的便中带血称为显性便血,肉眼见不到的称为大便潜血.
李初俊
关键词:肛门镜出血量消化内镜
自膨式覆膜支架在食管恶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自膨式覆膜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恶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至2017年6月30例经内镜置入覆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支架置放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30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支架,成功率为100%。其中4例患者为食管癌性狭窄并食管-支气管瘘。9例患者由于食管过于狭窄先行内镜下食管扩张,再行放置食管支架。有3例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再狭窄,行氩气刀切开后再通。1例患者出现支架移位。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胸痛,但无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进食能力提高,食管气管瘘闭合。结论内镜下自膨式覆膜食管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晚期食管癌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的安全有效方法。
陈泓磊刘亚男伍秋宁林绪涛范德军李初俊
关键词:食管癌食管气管瘘
内镜下球囊扩张术与内镜下狭窄切开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对比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内镜下球囊扩张术与内镜下切开扩张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内镜下吻合口球囊扩张或切开扩张的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治疗前后吻合口狭窄情况,对比两种扩张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原发部位、吻合口位置、吻合口大小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球囊扩张组有效3例(23.1%),无效10例(76.9%),狭窄切开组有效7例(63.6%),无效4例(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出血、感染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狭窄切开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较传统内镜下球囊扩张有效率更高。
钟伟杰刘亚男陈俊榕范德军林绪涛李初俊
关键词:内镜下球囊扩张术结直肠癌吻合口狭窄
非放大内镜下结直肠病变的国际NICE分型判断结直肠息肉的应用及学习曲线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研究非放大内镜下结直肠病变的国际分型(NICE)在结直肠息肉判断准确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明确不同经验的内镜医师对NICE分型应用的学习曲线。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经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肠镜检查105例患者的1674张结直肠息肉图片,分别由3位初级医师和1位高级医师进行NICE分型,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计算准确率并绘制学习曲线。结果初级医师和高级医师判断NICE分型的准确率分别为88%和95.6%,判断炎性增生的准确率分别为87.4%和99.2%,判断浸润性癌的准确率分别为84%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医师判断腺瘤和黏膜内癌的准确率分别为63.2%和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级医师和高级医师判断NICE分型与病理结果一致性检测的Kappa值分别为0.8和0.93;初、高级医师分别观察900张和350张结直肠息肉图片后,判断准确率接近100%且波动减小。结论非放大内镜下NICE分型判断结直肠息肉总体准确性高,内镜医师经过一定数量内镜图片的学习和积累,可以实现较高的准确性,易于临床推广。
卓宪华陈俊榕卢祎孙家琛刘亚男李初俊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金标准
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老年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9
2020年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在老年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老年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组(观察组)和鼻胃管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组(对照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98.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0,P<0.05);观察组患者首个48 h腹围缩小程度和胃肠减压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停止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自主排便时间、液气平消失时间、梗阻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 d观察组炎症指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874,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老年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孙家琛陈俊榕刘亚男卢祎钟伟杰孔宪和李初俊
关键词:肠梗阻导管生长抑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关于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思考
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Waye等创立了结肠镜单人操作法,随后传至日本并得到推广应用。随着电子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医生可通过电子显示屏幕进行观察,内镜操控部的操作灵活性大大提高,使结肠镜单人操作更成为可能。由于结肠...
李初俊
关键词:结肠镜单人操作法
文献传递
双气囊小肠镜在肠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BE)对肠道疾病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怀疑小肠疾病同时行经口及经肛DBE患者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症状、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发现、病理检查、治疗性操作、进镜方式、进镜深度、操作时间、并发症、最后诊断。结果158例DBE患者纳入研究,中位年龄33.5岁,主要主诉为腹痛(45例)、消化道出血(65例)。DBE操作时间为50(39,65)min,经口DBE操作时间短于经肛DBE[47(36,60)min vs.53(42,76)min,t=3.917,P<0.001];进镜深度为2.0(1.5,2.0)m,经口DBE进镜深度大于经肛DBE[(2.0(1.5,2.5)m vs.1.5(1.0,2.0)m,t=-6.640,P<0.001]。150例次操作在小肠中有阳性发现,包括糜烂、溃疡、炎症或瘢痕(115例次)、息肉(7例次)、肿瘤或肿块(9例次)、憩室(10例次)等,经肛DBE与经口DBE比较,经肛DBE阳性发现率更高(53.8%vs.41.1%,P=0.029)。治疗性操作包括活检(126例次)、息肉切除(3例次)、胶囊内镜取出(1例次)和内镜下止血(1例次)。DBE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2%,均为轻-中度。结论DBE是小肠疾病诊治中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卢祎孙家琛钟伟杰陈俊榕李初俊
关键词:双气囊小肠镜小肠疾病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