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卫东

作品数:21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镇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心肌
  • 7篇心肌病
  • 7篇型心
  • 7篇扩张型
  • 7篇扩张型心肌
  • 7篇扩张型心肌病
  • 7篇肌病
  • 5篇动脉
  • 4篇心衰
  • 4篇心脏
  • 4篇疗效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蛋白
  • 3篇心衰大鼠
  • 3篇射频消融
  • 3篇起搏
  • 3篇消融
  • 3篇梗死
  • 2篇调控蛋白

机构

  • 14篇江苏大学附属...
  • 8篇镇江市第一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沭阳县人民医...

作者

  • 21篇李卫东
  • 19篇张国辉
  • 14篇真亚
  • 12篇鲍中华
  • 12篇郭俊芳
  • 7篇尹春阳
  • 6篇张建
  • 5篇孙琴芳
  • 5篇汪建飞
  • 5篇张凤琴
  • 4篇汪健飞
  • 4篇蒋世忠
  • 3篇陶艾彬
  • 3篇陈蓉
  • 3篇王成华
  • 2篇张健
  • 1篇金兆辰
  • 1篇葛均波
  • 1篇刁占帅
  • 1篇张赢予

传媒

  • 4篇江苏大学学报...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现代医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年份

  • 1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缬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肌预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拮抗剂缬沙坦对多柔比星诱导的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肌的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DCM组20只(多柔比星每周2 mg/kg腹腔内注射)和缬沙坦预处理组20只(多柔比星每周2 mg/kg腹腔内注射)。缬沙坦预处理组在造模的同时给予缬沙坦30 mg.kg-1.d-1灌胃,而正常对照组和DCM组则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行心脏超声和血流动力学检测,取各组大鼠心肌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VG染色,测定心肌胶原含量(CVF),并测定心肌组织中肌浆网钙泵(SERCA2a)、钙释放通道(RyR2)、受磷蛋白(PLB)和钠钙交换蛋白(NCX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DCM组心功能明显下降(P<0.05),CVF含量明显增多(P<0.01),SERCA2a、RyR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LB、NCX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和DCM组相比,缬沙坦预处理组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CVF含量明显下降(P<0.05),SERCA2a、RyR2蛋白水平增高(P均<0.05),NCX1、PLB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预防性给予缬沙坦能减轻多柔比星对钙调蛋白的下调作用和致心力衰竭作用,对防止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李卫东王罗卿张嬴予汪健飞张国辉
关键词:多柔比星
维拉帕米静脉应用转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2例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李卫东
关键词:维拉帕米静脉给药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悸
缬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缬沙坦(Val)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DCM组,n=15),Val组(DCM+Val组,n=15),对照组(C组,n=10)。DCM组及DCM+Val组给予阿霉素腹腔注射,DCM+Val组给予缬沙坦灌胃。8w后,采用Western印迹法、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CMAI)。结果①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DCM组和DCM+Val组大鼠心肌组织中VDAC、Smac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组(均P<0.05);与DCM组相比,DCM+Val组大鼠心肌组织中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CM组和DCM+Val组VDAC、Smac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C组;与DCM组相比,DCM+Val组两种蛋白阳性的细胞数显著减少。③TUNEL检测结果显示,DCM组和DCM+Val组大鼠CMAI与C组相比显著升高(均P<0.05);与DCM组相比,DCM+Val组大鼠CMAI有所降低,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l对DCM心衰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有抑制作用。
张赢予张馨木苏兆亮李卫东尹春阳陈建华张国辉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凋亡
多巴酚丁胺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作用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运动对心肌桥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观察8例心肌桥患者在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前后壁冠状动脉受压程度的变化,并运用腔内多普勒技术观察壁冠状动脉的基础峰值血流速率(bAPV)、最大峰值血流速率(hAPV)、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变化。结果多巴酚丁胺使壁冠状动脉受压程度由用药前的平均(51.7±21.4)%增加至(90.0±12.7)%,P<0.01;壁冠状动脉近段和远段的 hAPV 分别由(19.83±5.84)cm/s 和(20.75±4.91)cm/s 增加至(31.52±10.93)cm/s 和(30.46±9.01)cm/s;壁冠状动脉近段和远段的 CFR 分别由(2.91±0.62和2.46±0.82,P<0.05)下降至(2.17±0.66和1.83±0.51,P 均<0.01)。结论运动可能使壁冠状动脉受压程度增加,CFR 显著下降。
张国辉郭俊芳真亚李卫东鲍中华姜红钱菊英樊冰葛均波
关键词:多巴酚丁胺血流动力学血流速度壁冠状动脉心肌桥
B型利钠肽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的评价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价B型利钠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周内的动态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心脏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首次发生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组),患者入院后即刻、入院后24小时以及入院后1周,共3次抽取静脉血,床旁即刻测定B型利钠肽含量,同时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超声心动图同步评价左室形态、心功能的变化及室壁节段性运动评分。随访3月,再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重新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入院1周时的B型利钠肽值与3月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介入组偏相关系数-0.863(P<0.001),对照组为-0.805(P<0.001)。3月后的介入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检测B型利钠肽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
张建汪健飞尹春阳真亚李卫东张国辉
关键词:B型利钠肽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毛细血管生成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静脉途径移植对阿霉素诱导的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阿霉素性心肌病模型,随机分为三组:DCM空白组(B组)、静脉移植组(C组)和静脉对照组(D组),另设正常对照组(A组)。经尾静脉注射在体外扩增并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培养基至C组和D组大鼠,A组和B组大鼠不干预。移植后8周心脏彩超观察左室舒张末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多导生理记录仪观察左室最大压力上升速率(+LVdp/dtmax)、左室最大压力下降速率(-LVdp/dtmax),并分析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细胞移植后8周,C组LVEF高于B组和D组;LVDD稍低于B组和D组;+LVdp/dtmax明显高于B组,也显著高于D组;-LVdp/dtmax明显高于B组和D组;C组心肌中可见带有蓝色荧光的DAPI标记的骨髓MSCs,心肌胶原容积百分比低于B组和D组,毛细血管计数高于B组和D组;C组VEGF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D组。结论骨髓MSCs静脉移植治疗阿霉素诱导的扩张型心肌病大鼠,提高VEGF水平,促进心肌毛细血管新生,减少胶原纤维,改善心功能。
陈蓉张国辉蒋世忠汪健飞李卫东真亚郭俊芳张建鲍中华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
扩张型心肌病心衰大鼠钠钙交换蛋白的变化及缬沙坦的干预作用
尹春阳李卫东陶艾彬王成华汪建飞张国辉
缬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衰大鼠肌浆网Ca^(2+)-ATP酶及其调控蛋白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滞剂(ARB)缬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衰大鼠心肌肌浆网Ca2+-ATP酶(SER-CA2a)及其调控蛋白(PLB)的影响及意义。方法腹腔注射多柔比星建立SD大鼠DCM模型。随机分为DCM组(M组,n=11)、缬沙坦组(V组,n=10)、另设正常对照组(C组,n=10),V组予以缬沙坦30 mg.kg-1.d-1,C组和M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行血流动力学检测,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SERCA2a、PLB的mRNA和蛋白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M组左心室压峰值(LVSP)、左室最大压力上升及下降速度(±dp/dtmax)显著下降(均P<0.05),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上升(P<0.05);缬沙坦组LVSP、±dp/dtmax显著高于DCM组(均P<0.05),LVEDP显著低于DCM组(P<0.05);DCM组SERCA2a的mRNA及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PLB的mRNA及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缬沙坦治疗后SERCA2a的mRNA及蛋白含量显著升高(均P<0.05),PLB的mRNA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PLB蛋白含量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缬沙坦改善DCM心功能可以与其部分纠正SERCA2a、PLB的异常有关。
尹春阳李卫东王成华俞捷汪建飞张国辉
关键词:多柔比星扩张型心肌病受磷蛋白
缬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衰大鼠肌浆网Ca2+-ATP酶及其调控蛋白的影响
张国辉尹春阳李卫东王成华陶艾彬汪建飞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双心室同步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评价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双心室同步性的影响。方法50例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按照心室电极的位置,分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组(RVS组)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RVA组),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QRS波的形态、宽度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之间的运动延迟(SPWMD)和心室间机械运动延迟(IVMD)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LVEF、SPWMD及IVMD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与术前相比,RVS组起搏心电图Ⅱ导联QRS波间期无明显变化,而RVA组较术前及RVS组显著延长(均P<0.05)。术后3个月随访,RVS组LVEF、SPWMD、IVMD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而RVA组LVEF较术前下降,SPWMD、IVMD较术前延长;与RVS组相比,RVA组LVEF显著下降,SPWMD、IVMD显著延长(均P<0.05)。结论RVA起搏使左、右心室不同步,与RVA起搏相比,RVS起搏尽可能地维持了双心室的正常激动顺序和双心室的同步性,比RVA起搏更接近生理性起搏。
鲍中华郭俊芳张国辉真亚李卫东汪建飞孙琴芳张凤琴
关键词:心脏起搏右心室间隔部右心室心尖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