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叶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审美
  • 1篇意象
  • 1篇审美发生
  • 1篇审美关系
  • 1篇审美意象
  • 1篇实践存在论
  • 1篇实践存在论美...
  • 1篇逻辑在先
  • 1篇美学
  • 1篇美意
  • 1篇江格尔
  • 1篇《江格尔》
  • 1篇存在论美学

机构

  • 2篇吉林大学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作者

  • 2篇李叶
  • 1篇李志宏
  • 1篇李叶

传媒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齐鲁学刊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江格尔》审美意象的认知美学考察被引量:3
2017年
作为流传至今的活形态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在历代江格尔奇的传唱、创作之下,结构设置、人物形象、审美价值日趋完善,现已成为研究古代蒙古族审美心理及审美文化的重要文本。《江格尔》中所呈现的独具民族特色的审美意象,如:马、太阳、月亮、兵器、色彩等构成了蒙古族审美心理及民族审美特征的重要内容。运用认知美学的相关理论,从科学美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审美意象,可以清晰地呈现蒙古族独具特色的民族审美意识、审美文化以及其背后的深层审美发生机制。
李叶
论审美关系的发生与结成——实践存在论美学“审美关系逻辑在先说”评析
2014年
实践存在论美学提出的"审美关系逻辑上在先"理论以审美关系的当下结成来替代历史的发生,将审美关系与审美主客体相割裂,将事实与逻辑相分离,自相矛盾地把审美关系设定为现成的存在。认知美学提出:审美关系是由人与事物之间的利害性关系及一般认识关系转化而来的,转化的关键环节是形式知觉模式的形成和显效。审美关系、审美主体、审美客体这三者必定是同时发生、同时结成的,不能有任何一方"逻辑上在先"。
李志宏李叶
关键词:实践存在论美学审美关系审美发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