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李士祥

李士祥

作品数:114 被引量:2,357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3篇石油与天然气...
  • 44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9篇盆地
  • 83篇鄂尔多斯盆地
  • 55篇延长组
  • 34篇页岩
  • 29篇页岩油
  • 27篇油层
  • 27篇三叠
  • 24篇延长组长
  • 21篇油层组
  • 20篇勘探
  • 15篇三叠系
  • 15篇储层
  • 12篇砂岩
  • 12篇鄂尔多斯盆地...
  • 12篇成藏
  • 11篇三叠统
  • 11篇上三叠统
  • 10篇地质
  • 10篇油气
  • 8篇陆相

机构

  • 104篇中国石油天然...
  • 52篇低渗透油气田...
  • 21篇长江大学
  • 16篇中国石油
  • 1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0篇中国石油长庆...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西...
  • 6篇北京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西南石油大学
  • 4篇西安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教育部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14篇李士祥
  • 28篇周新平
  • 25篇付金华
  • 24篇刘显阳
  • 20篇刘江艳
  • 20篇邓秀芹
  • 9篇牛小兵
  • 9篇罗顺社
  • 8篇杨智
  • 8篇吕奇奇
  • 7篇胡明毅
  • 7篇姚泾利
  • 7篇崔景伟
  • 7篇楚美娟
  • 6篇徐黎明
  • 6篇吕剑文
  • 6篇庞锦莲
  • 6篇吴松涛
  • 6篇张文选
  • 5篇李浮萍

传媒

  • 16篇天然气地球科...
  • 12篇石油学报
  • 10篇沉积学报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石油勘探与开...
  • 6篇中国石油勘探
  • 4篇岩性油气藏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3篇内蒙古石油化...
  • 3篇古地理学报
  • 3篇石油天然气学...
  • 2篇地质学报
  • 2篇低渗透油气田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地球科学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科学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0篇2023
  • 10篇2022
  • 15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10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9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北地区长10油层组油源对比及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陕北地区长10油层组为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发现的含油新层系。根据岩性、电性及沉积旋回特征将长10油层组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长10l、长102和长103三段,每段地层厚度在95-llOm。现今发现的含油显示段均位于长10...
李士祥
关键词:油源对比成藏控制
文献传递
晚三叠世卡尼期梅雨事件(CPE)在陆相盆地中的沉积学响应——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被引量:10
2023年
卡尼期梅雨事件(CPE事件)是三叠纪地球上最显著的气候突变事件之一,而气候环境突变对内陆湖盆沉积物特征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以我国陆上最主要的含油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有关全球古气候、事件沉积、陆相盆地烃源岩发育机理及异整合面等最新研究进展基础上,对延长组沉积与成藏问题重新思考与研究,取得了如下3点新认识:1)重新厘定了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卡尼期时限,明确了延长组CPE事件的沉积响应,认为卡尼阶底界大致相当于延长组长7与长8之间的地层界限,顶界相当于长4+5与长3之间的地层界限,CPE事件大致与“长7黑色页岩事件”沉积相对应;2)在卡尼期及CPE事件期间,延长组沉积期湖盆表现为“快速湖侵、震荡式缓慢湖退”特点,十分有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3)受卡尼期古气候及CPE事件影响,延长组内部发育上下两个由于气候环境突变而形成的异整合面,它们对油气分布均具有明显控制作用。该研究对于深入探讨延长组湖盆形成演化机理、沉积层序充填演化特征及指导油气勘探实践均有积极意义。
李相博朱如凯朱如凯惠潇苏明军黄军平邱振黄军平刘化清李士祥王菁杨占龙刘化清
关键词: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早印支期盆地演化特征分析
邓秀芹蔺昉晓庞锦莲吕剑文李士祥
关键词:沉积演化特征鄂尔多斯盆地
一种基于矿化度演化分析地层水与油藏耦合关系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油气勘探技术中的油气成藏分析与模拟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矿化度演化分析地层水与油藏耦合关系的方法。本发明通过沉积期原始地层水古盐度恢复、成岩期水岩离子交换分析、成藏期包裹体盐度分析、分析后期调整改造的影响...
周新平刘显阳李士祥邓秀芹张文选左静李涛涛廖永乐刘江艳郭雯韩天佑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_(3)亚段页岩油特征及勘探方向被引量:11
2023年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3亚段(简称长7_(3)亚段)岩心观察、实验分析测试、测-录井等资料分析,揭示长7_(3)亚段多类型页岩油发育的地质特征及富集规律,探讨多类型页岩油勘探潜力及攻关方向。研究表明:①长7_(3)亚段发育运移-滞留复合型和滞留型2类页岩油,运移-滞留复合型储集层为砂质碎屑流、低密度浊流成因的砂质纹层和半深湖—深湖富有机质泥页岩纹层频繁互层叠置的组合段,滞留型页岩油储集层为页理及显微纹层频繁发育的黑色页岩,运移-滞留复合型页岩油品质略好于滞留型页岩油。②优质烃源岩提供大量高势能富烃优质流体;源储压差为渗流条件较好的贫有机质砂岩类薄夹层和页岩中的长英质纹层、凝灰质纹层及页理缝原油聚集提供动力;生烃增压缝-页理缝-微裂缝为原油微运移提供高速通道;频繁发育的砂岩夹层及长英质纹层不仅为烃类规模聚集提供有效的储集空间,还能有效提高烃类的可动性。③环洼富砂区是运移-滞留复合型页岩油规模勘探的主要方向,成熟深洼区是中高成熟度滞留型页岩油风险勘探的主要方向,围绕低熟深洼区积极推进原位转化研究和现场实施是中低成熟度滞留型页岩油勘探的主要攻关方向。
郭芪恒李士祥金振奎周新平刘成林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勘探方向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沟道型重力流沉积特征研究被引量:40
2015年
致密砂岩目前已成为中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本文通过野外剖面及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和深水重力流沉积理论对就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重力流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砂质碎屑流沉积、浊流沉积及滑塌沉积3种成因类型的重力流沉积砂体。砂质碎屑流沉积由灰色、褐灰色细砂岩构成,厚度均在0.5m以上,多数大于1m,块状层理发育,具有近源分布特征;浊流沉积由灰色、深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构成,单层厚数度从几厘米到十几厘米,具有完整或不完整的鲍马序列,呈远源分布特征;滑塌沉积在研究区发育较少。研究区长7段重力流沉积砂体横向连通性较差,纵向连通性较好,具有带状展布的特征,为沟道型(非扇型)重力流沉积体系。
付金华罗顺社牛小兵吕奇奇徐黎明冯胜斌李士祥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浊流沉积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多类型页岩油特征及勘探潜力被引量:42
2021年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长7段)沉积期为湖盆发育鼎盛阶段,发育一套以富有机质泥页岩为主夹砂质沉积的烃源岩层系。多年来,针对这套烃源岩层系的地质特征与勘探开发潜力,开展了一系列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结果表明:长7段主要发育夹层型和页岩型2类页岩油,其中夹层型页岩油可进一步细分为重力流夹层型和三角洲前缘夹层型,页岩型页岩油可进一步细分为纹层页岩型和页理页岩型。重力流夹层型页岩油受到湖盆中部优质烃源岩的高强度充注影响,砂质储层长英质含量高,可压裂性好,微米级孔隙众多,连通性好,目前在庆城油田已实现规模效益开发。三角洲前缘夹层型页岩油厚层砂岩储层横向连续性好,油气侧向运移成藏,砂质储层孔隙度较大,目前水平井试验攻关已获得突破,是现实的后备领域。纹层页岩型页岩油单砂体厚度薄、泥质含量高,致使优质储层钻遇率低,但油气充注程度高,“甜点”评价标准的确定与开发技术的突破是下一步的攻关方向,远景资源量巨大。页理页岩型页岩油储层长英质矿物含量高,纹层发育,孔隙度小于2%,储集空间小,结构复杂,烃类恢复预测资源量巨大,目前泥页岩储层的风险勘探与原位转化技术攻关都在稳步推进。
付金华郭雯李士祥刘显阳程党性周新平
关键词:页岩油地质特征勘探潜力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湖相页岩油赋存状态评价与定量表征被引量:9
2021年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源内夹层型页岩油已取得勘探突破并实现规模效益开发,但泥页岩层系是否具有勘探潜力,页理型页岩油的烃类赋存状态与表征方法仍然不够明确。通过对比页岩层产出的页岩油与滞留烃性质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页岩层产出的页岩油具有中轻质烃类组分(nC_(25-))显著优势、沥青质组分很低的特征,属于轻质油,而滞留烃中大分子化合物含量较高。各项分析测试与试验研究表明,油质组分与沥青质相容性差,两者赋存状态差异明显,沥青质组分主要被干酪根所吸附,油质组分主要以游离态赋存于孔裂隙中。长7段富有机质泥页岩中较高的沥青质含量不会明显影响页岩油的可流动性。同时建立的“泥页岩中分离提取游离烃的方法”,可作为页岩含油性快速评价的实用技术,定量表征结果表明长7泥页岩中游离烃含量较高,平均在5 mg/g左右,页理型页岩油勘探潜力很大。
刘显阳杨伟伟李士祥孙林常睿
关键词:页岩油赋存状态鄂尔多斯盆地
页岩油原位转化开发甜点区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页岩油原位转化开发甜点区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有机碳含量、氢指数以及页岩密度确定产出油气潜力指数;根据所述产出油气潜力指数以及相应的油气潜力指数下限值确定加热页岩段,所述油气潜力指...
侯连华付金华罗霞刘显阳张丽君李士祥林森虎杨智邹倩崔景伟吴松涛王京红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深水碎屑流沉积特征及成因被引量:15
2021年
为了明确不同类型深水碎屑流沉积特征及其成因,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深水重力流沉积为研究对象,综合测录井资料、岩心观察分析、薄片分析和定量统计,分析碎屑流沉积特征、总结沉积序列和探讨成因机制。研究表明:研究区的深水碎屑流主要发育砂质碎屑流、泥质碎屑流和泥流3种类型。砂质碎屑流沉积以块状砂岩最为常见,漂浮状泥质碎屑发育,单层厚度分布在0.24~1.10 m,平均厚度为0.55 m。泥质碎屑流沉积包含孤立块状沉积和与下伏块状砂岩成对产出两种类型,前者内部大量发育漂浮状泥岩撕裂屑及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后者富含漂浮状泥质碎屑与砂质团块,单层厚度分布在0.21~1.29 m,平均厚度为0.60 m。泥流沉积包含孤立块状沉积和与下伏块状砂岩成对产出两种类型,前者整体为泥质砂岩或砂质泥岩,后者内部可见漂浮状成层排列的毫米级泥质碎片,单层厚度分布在0.20~0.60 m,平均厚度为0.30 m。高浓度砂质沉积物或泥质沉积物搬运过程中环境水体卷入导致的流体转化是形成砂质碎屑流、孤立块状泥质碎屑流和泥流沉积的主要原因。与下部块状砂岩相伴生的泥质碎屑流沉积多为流体侵蚀成因或砂体液化成因;与下部块状砂岩相伴生的泥流沉积包含流体减速膨胀导致的流体转化和碎屑颗粒的差异沉降等成因。
周新平何青刘江艳刘江艳李士祥
关键词:砂质碎屑流泥流鄂尔多斯盆地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