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应续

作品数:23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咸宁学院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澳科技合作特别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细胞
  • 5篇动脉
  • 4篇解剖学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内皮
  • 3篇再灌注
  • 3篇缺血
  • 3篇椎动脉
  • 3篇麦芽
  • 3篇麦芽醇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细胞
  • 3篇灌注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 2篇凋亡
  • 2篇氧张力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受体
  • 2篇酸酶

机构

  • 16篇咸宁医学院
  • 7篇咸宁学院
  • 6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咸宁医学院附...

作者

  • 23篇李应续
  • 3篇钱月楼
  • 3篇胡振武
  • 3篇李成武
  • 3篇陈浩
  • 3篇余海元
  • 3篇胡圣望
  • 3篇宋健
  • 2篇刘树人
  • 2篇李敏才
  • 2篇朱从丽
  • 2篇胡松林
  • 2篇宋铁山
  • 1篇戴冀斌
  • 1篇吴红年
  • 1篇陈小武
  • 1篇陈小武
  • 1篇王乔
  • 1篇冯晓祥
  • 1篇化伟

传媒

  • 9篇咸宁医学院学...
  • 6篇咸宁学院学报...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国局解手术...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 4篇2000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第1肋间隙胸腔穿刺引流的解剖学基础及应用
2002年
目的 总结经第1肋间隙胸腔穿刺引流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方法 26具成年人尸体标本,测量锁骨中线与第1肋上缘交点(引流点)至胸顶诸条血管的最近距离,对10例经第1肋间隙胸腔穿刺引流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引流点至锁骨下静脉的距离左侧为(29.6±1.9)mm,右侧(28.0±1.5)mm;至锁骨下动脉左侧(32.2±1.6)mm,右侧(31.6±1.8)mm;至无名静脉左侧(34.0±1.6)mm,右侧(33.8±1.5)mm;至胸廓内动脉左侧(30.0±2.1)mm,右侧(29.8±2.0)mm。临床观察表明,此引流点对胸膜腔顶部的包裹性残腔疗效满意。结论 临床上采用第1肋间隙胸腔穿刺引流是可行的,当病变高于第2肋间时,可采用经第1肋间隙穿刺引流胸腔。
李应续陈浩余海元陈克能
关键词:胸腔穿刺引流解剖学
麦芽醇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2002年
目的 研究麦芽醇对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健康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成①假手术对照组(Control组);②缺血再灌注组(IR组);③缺血预处理组(IPC组);④麦芽醇处理组(Maltol组),测定各组血中循环内皮细胞数量,NO及ET的含量,以及心肌组织中SOD活性及MDA的含量。结果 IR组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增多,NO含量下降,ET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IPC组和Maltol组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减少,NO含量升高,ET含量下降,SOD活性增强,MDA含量下降。结论 麦芽醇对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李应续余海元陈浩
关键词:麦芽醇缺血预处理血管内皮细胞IPC
氧张力对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研究氧张力对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VEC)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方法: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取VEC,在不同氧张力下培养8天,检测其SOD活性。结果:在高氧张力下培养的VEC其SOD活性比在低氧张力下培养的高(P<0.01)。结论:氧张力对培养的VEC内SOD活性有调节作用。
李应续陈锡昌张友云冯晓祥
关键词:氧张力内皮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
全文增补中
正中神经返支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7
1995年
观察了200侧人上肢标本的正中神经返支.返支的起始分三型,其中起自第1指掌侧总神经为69.0%;从腕管外发出的占69.6%;从腕管内发出的占30.4%.返支中14.1%穿过腕横韧带;与桡动脉掌浅支有伴随关系的仅25.0%.从肌肉近侧1/3进入鱼际肌的占返支的90%,由1支返支神经进入鱼际肌各块肌肉的占53.0%。提出正中神经返支的体表投影是从鱼际纹近。中1/3交点向舟骨结节尖与拇指近节指骨底桡侧点连线所作的垂线.为临床开展正中神经返支修复提供解剖依据.
钱月楼李应续胡松林
关键词:正中神经正中神经返支解剖学
在医学形态学教学中开展启发式教学被引量:1
2000年
钱月楼李应续吴红年
关键词:医学形态学启发式教学自然辩证法
脊髓5-HT_3受体激活对大鼠伤害性行为的双向调节作用
2011年
目的探讨脊髓5-HT3受体对大鼠伤害性行为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鞘内给予受体特异性激动剂和拮抗剂,观察动物给药前后对辐射热产生缩爪反应潜伏期(HWL)的变化。结果鞘内注射5-HT3受体特异性激动剂2-甲基-5-羟色氨(2-m-5-HT),浓度依赖性地延长HWL,该延长作用可被5-HT3受体拮抗剂ICS205930完全阻断;鞘内单独注射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对动物的HWL无显著影响(P>0.05),但Bic和2-m-5-HT共同注射后,2-m-5-HT对HWL的延长作用不仅完全被阻断,而且动物的HWL较注射前显著缩短(P<0.05),该缩短作用也可被ICS20593完全阻断。结论脊髓5-HT3受体对伤害性信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经GABAA受体介导抗伤害性效应,阻断GABAA受体后,激活5-HT3受体产生痛觉易化。
化伟闫秋丽罗丽丹李应续
关键词:5-HT3受体脊髓
国人双上腔静脉变异1例
1997年
男尸,约40岁,身高165cm,发育正常,解剖中发现呈双上腔静脉变异。右侧上腔静脉于右胸锁关节后上方0.5cm处由同侧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汇合而成,长8.3cm。
陈小武李应续
关键词:主动脉弓颈内静脉胸锁关节
麦芽醇对AD大鼠空间记忆障碍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麦芽醇对AlCl3致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AlCl3灌胃制作AD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免疫印迹检测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麦芽醇明显缩短大鼠寻找平台的时间,降低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结论麦芽醇能有效改善因AlCl3所致的大鼠空间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有关。
李成武李应续宋健
关键词:麦芽醇阿尔茨海默病空间记忆TAU蛋白
脑挫伤早期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实验性研究
2003年
目的探讨脑挫伤早期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Fas -L的表达变化规律及神经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用光镜观察脑挫伤后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 ,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脑挫伤早期不同时程Bcl-2、Fas/Fas -L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伤后 8h在脑挫伤周围可见典型的凋亡神经细胞 ;伤后 3 0min损伤灶周围神经细胞出现Bcl-2、Fas/Fas-L阳性表达 ,以后呈逐渐上升趋势且表达范围亦逐渐扩大 ,其中Bcl-2蛋白表达在伤后 4h达高峰 ,随后呈下降的趋势 ,至伤后 1 0 -1 2h其表达程度与伤后 1h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神经细胞凋亡参与脑挫伤后病理形态学改变 ,神经细胞凋亡的形成可能与促凋亡调控基因和抑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不平衡有关。
陈小武李应续胡圣望宋旭东
关键词:脑挫伤细胞凋亡BCL-2FAS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肌皮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酸性磷酸酶法研究
2000年
目的 :研究大鼠肌皮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方法 :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 ,采用酸性磷酸酶法。结果 :大鼠肌皮神经感觉纤维纵向投射 ,主要至脊髓C6上段至C7下段胶状质 .其横向投射均在胶状质中线以内 ,主要位于胶状质内侧半外侧 2 /3和胶状质内侧半中 1 /3及外 1 /3区域 ,部分动物C7中段至C7下段占居胶状质内侧半中外 1 /3范围。结论 :投射柱从上至下有向外扩展趋势。
胡圣望胡振武李应续陈拥彬高秀福
关键词:脊髓胶状质肌皮神经酸性磷酸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