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
星期六
|
欢迎来到贵州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湘
作品数:
3
被引量:1
H指数:1
供职机构:
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张政祥
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
欧阳爱云
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
熊礼宽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院
郭广州
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
管业伟
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2篇
医药卫生
主题
2篇
血压
2篇
高血压
2篇
高血压病
1篇
心室
1篇
心室肥厚
1篇
血管
1篇
血管紧张
1篇
血管紧张素
1篇
血管紧张素转...
1篇
血管紧张素转...
1篇
血管紧张素转...
1篇
血浆
1篇
血浆内皮
1篇
血浆内皮素
1篇
逆转
1篇
皮素
1篇
左心
1篇
左心室
1篇
左心室肥厚
1篇
相关肽
机构
2篇
深圳市第五人...
1篇
深圳市慢性病...
作者
2篇
张政祥
2篇
李建湘
1篇
郭广州
1篇
熊礼宽
1篇
欧阳爱云
传媒
1篇
广东医学
1篇
汕头大学医学...
年份
1篇
2008
1篇
2006
共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苯那普利逆转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89例高血压LVH患者ACE基因型,同时测定血清ACE活性。观测给予口服苯那普利(10~20mg/d)6个月前后患者的坐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超声心动图左室重量指数(LVMI)的变化。结果①89例高血压LVH患者中,ACE基因DD型30例(34%)、ID型43例(48%)、Ⅱ型16例(18%),D和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8和0.42。②治疗前DD,ID,Ⅱ基因型患者血清ACE水平分别为(278.10±70.32)U/L、(240.39±58.26)U/I.和(138.96±66.45)U/L,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治疗前DD基因型患者LVMI明显高于Ⅱ基因型患者(P〈0.05)。④所有患者苯那普利口服6个月后,SBP、DBP明显下降;但LVMI因基因型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LVMI的下降幅度,DD型为12、4%,ID型为5.8%,Ⅱ型为2、3%,DD型与ID型、Ⅱ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①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与高血压LVH有关,基因DD型可能是高血压LVH的独立危险因子。②苯那普利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LVH患者的血压、逆转LVH,且以ACE基因DD型效果较好(与ID型、Ⅱ型相比)。
李建湘
张明
熊礼宽
郭广州
欧阳爱云
张政祥
关键词:
高血压病
左心室肥厚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苯那普利
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2006年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影响。方法:高血压病组(治疗组,58例)121服贝那普利[(10~20)mg/d]8周;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ET、CGRP、D-dimer的水平。并与对照组(38例)比较。结果:治疗前。治疗组血浆ET、D-dimer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CG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口服贝那普利2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P〈0.05);维持治疗8周,BP稳定,血浆ET、D-dimer水平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血浆CG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贝那普利在降低BP的同时可使高血压病患者血浆ET、D-dimer水平降低,CGRP水平升高。
李建湘
张政祥
关键词:
高血压
贝那普利
内皮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D-二聚体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