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洋
-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黄蜀葵花半浸膏片”防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造影剂相关急性肾损伤30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黄蜀葵花半浸膏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造影剂相关急性肾损伤(PC-AKI)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0例入院拟行PCI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相应的基础治疗和进行术前抗血小板干预,行PCI的造影剂选取碘克沙醇注射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PCI术前3 d至术后3 d加用黄蜀葵花半浸膏片口服,1.8 g/次,3次/d。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PCI术前2 d、术后2 d时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β2-MG]和炎症指标[血清硫氧还蛋白(Trx)、白细胞介素(IL)-8]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PC-AKI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术后2 d时血清Scr、BUN及尿β2-MG水平均较术前2 d时明显升高(P<0.01,P<0.05);观察组术后2 d时血清Scr、BUN、β2-MG及尿β2-MG水平与术前2 d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2 d时对照组血清Trx水平较术前2 d时明显降低(P<0.01),血清IL-8水平较术前2 d时明显升高(P<0.05);术后2 d时观察组血清Trx、IL-8水平与术前2 d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血清Trx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2 d内观察组PC-AKI发生率为0%,对照组PC-AKI发生率为1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结论:黄蜀葵花半浸膏片能改善PCI术后患者肾功能指标,提高抗炎能力,从而降低了PC-AKI的发生风险,值得进一步研究。
- 李思洋缪晓帆林欣
-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Β2微球蛋白硫氧还蛋白
- 基于生物信息学研究GABRD基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免疫浸润和预后的关系
- 2022年
- 基于生物信息学研究γ-氨基丁酸A受体δ亚基(gamma-aminobutyric acid type A receptor delta subunit,GABRD)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深入挖掘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比较GABRD mRNA在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在Tumor Immune Estimation Resource (TIMER)网站分析结肠癌患者GABRD基因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在UALCAN网站分析GABRD表达与预后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在Metascape网站对GABRD相关基因进行基因富集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织相比,GABRD 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GABRD基因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率比低表达患者更低,预后更差。GABRD mRNA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和病理分期相关,而与性别和种族无关。在结肠癌组织中,GABRD的表达水平与CD4 T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浸润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与CD8 T细胞呈负相关(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和GABRD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而CD8 T细胞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5)。GABRD正相关关联基因主要参与了细胞黏附作用的调节、血管生成、细胞外基质的组织、细胞迁徙的正向调节、细胞活化作用和炎症反应等生物过程。结论 GABRD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高表达与预后差密切相关,GABRD高表达与CD4 T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浸润水平呈正相关。
- 朱芝娴李思洋
- 关键词:结肠癌预后分析
- POCT法和常规检测法在BNP检测中的对比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比较即时检验(POCT)法和常规检测法在B型钠脲肽(BNP)检测中的相关性。方法运用Alere Triage?MeterPro(美国)荧光免疫分析仪或Beckman Coulter Access?2化学发光仪分别检测40份住院患者全血或血浆样本中BNP含量,按照CLCS EP9-A2文件要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OCT法和常规检测法检测住院患者血样BNP含量的线性回归良好,相关系数(r)=0.999 7。结论 POCT法和常规检测法在BNP检测中的相关性良好,POCT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以用于临床检测。
- 朱小飞季明德李思洋葛亮顾万建
- 关键词:利钠肽
- 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检测
- 目的分析14种常见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在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中的分布特点,为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 贾宁人李思洋赵水娣
- 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在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FAD)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FAD疑似患者血清中的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结果 281例患者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检测,蛋清/蛋黄、牛奶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相对较高,蘑菇和猪肉过敏原IgG抗体阳性率很低;不同性别患者间玉米、牛奶及大米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鳕鱼、玉米、蟹、蛋清/蛋黄、牛奶与小麦过敏原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蛋清/蛋黄、牛奶、鳕鱼、甲壳类是FAD主要过敏原。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对食物过敏原可逐渐形成免疫耐受。FAD的防治重点在于婴幼儿与学龄期人群,应对蛋清/蛋黄、牛奶等主要食品进行饮食干预以降低FAD发病率。
- 赵水娣贾宁人李思洋
- 关键词:食物过敏原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异性IGG抗体婴幼儿儿童
- 南京及周边地区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的截点值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研究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糖化血红蛋白(HbA1c)应用于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IGR)筛查与诊断的可行性,并预测其最佳的诊断截点值。方法将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高危人群共2 767例作为研究对象,行葡萄糖耐量试验,用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试验2h血糖进行分组,检测HbA1c,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寻找诊断最佳截点值。结果南京及其周边地区健康、糖尿病及IGR人群的HbA1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HbA1c结果呈上升趋势。HbA1c诊断糖尿病的最佳截点值为6.45%,而诊断IGR的最佳截点值为6.05%。结论南京及其周边地区可以尝试采用6.05%与6.45%分别作为HbA1c诊断IGR与糖尿病的截点值。
- 朱芝娴李思洋朱小飞
- 关键词:糖尿病糖调节受损糖化血红蛋白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验证技术探讨黄蜀葵花防治造影剂肾损伤的作用机制
- 2024年
- 目的探讨黄蜀葵花防治碘对比剂所致急性肾损伤(CI-AKI)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方法根据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及已发表文献收集并筛选出黄蜀葵花有效活性成分及药物作用靶点,运用疾病靶点数据库筛选CI-AKI相关靶点,并获取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黄蜀葵花活性成分-靶点网络、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论(GO)生物过程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1.1.2软件对活性成分与CI-AKI相关疾病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合活性。结果黄蜀葵花活性成分中5-羟基-7,8,4’-三甲氧基黄酮、槲皮素、9,12-二烯十八酸等活性成分对于CI-AKI治疗有较强的靶向作用,核心靶点包括IL-6、AKT1、SRC、EGFR、MAPK3、ESR1等。GO及KEGG富集分析显示,黄蜀葵花活性成分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及通路的调控,主要涉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蜀葵花多种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具有较好地对接能力,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结论黄蜀葵花中多种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控炎症、氧化应激、糖脂代谢、抗纤维化、新生血管生成、免疫应答等多条通路发挥治疗CI-AKI的作用。
- 缪晓帆李思洋林欣
- 关键词:黄蜀葵花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