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胜

作品数:13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高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药物
  • 4篇菌药
  • 4篇抗菌
  • 4篇抗菌药
  • 4篇抗菌药物
  • 3篇用药
  • 3篇慢性
  • 2篇预防用
  • 2篇预防用抗菌药
  • 2篇预防用抗菌药...
  • 2篇湿疹
  • 2篇皮肤
  • 2篇皮肤瘙痒
  • 2篇皮肤瘙痒症
  • 2篇皮炎
  • 2篇切口手术
  • 2篇瘙痒
  • 2篇瘙痒症
  • 2篇洗液
  • 2篇慢性湿疹

机构

  • 13篇高州市人民医...

作者

  • 13篇李文胜
  • 8篇李坤浪
  • 7篇张胜才
  • 5篇李林
  • 3篇钟伟章
  • 2篇严丽华
  • 2篇涂均成
  • 2篇杨茵梅
  • 1篇黎超伟
  • 1篇邓增潮
  • 1篇雷燕
  • 1篇何凯
  • 1篇雷燕

传媒

  • 2篇中国医院用药...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智慧健康
  • 1篇中国药师
  • 1篇现代医院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北方药学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国药物评价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8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皮洗Ⅰ号洗液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皮洗Ⅰ号洗液治疗皮肤瘙痒症、急慢性湿疹、皮炎(包括脂溢性皮炎、皮脂溢出症、药物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50例,采用口服抗过敏药,3次/d,并用外擦激素制剂2次/d,5 d为1个疗程。治疗组70例采用皮洗Ⅰ号洗液250~500 ml擦洗或湿敷皮肤,2次/d,10 min/次,5 d为1个疗程。结果皮洗Ⅰ号洗液痊愈率高达57.1%,对照组痊愈率为40%,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皮洗Ⅰ号洗液对临床皮肤瘙痒症、急慢性湿疹、皮炎等具有痊愈率高,复发率低,远期疗效好,无不良反应。
李文胜严丽华张胜才涂均成杨丽华
关键词:皮肤瘙痒症急慢性湿疹皮炎
皮洗Ⅰ号洗液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皮洗l号洗液的药物成分,药物质量控制标准,并探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皮洗1号中药制剂,用薄层色谱法对所含的没食子酸、苦参碱进行鉴别。并设70例皮肤瘙痒症、急慢性湿疹、皮炎为治疗组,采用皮洗Ⅰ号洗液治疗,同时设50例常规治疗为对照组。结果皮洗l号洗液制备工艺可行,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皮洗1号用于临床安全可靠,并对皮肤瘙痒症、急慢性湿疹、皮炎等有良好的疗效。
李文胜严丽华张胜才涂均成杨丽华
关键词:皮肤瘙痒症急慢性湿疹皮炎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药理意义。方法:选取18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常规口服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观察3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在停药4周后复查病情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77%)较对照组有效率(83.87%)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李文胜李坤浪雷燕温永柯黎超伟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复方甘草酸苷片西替利嗪疗效观察
住院患儿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评价其应用合理性,为促进临床抗菌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儿科住院病历210份,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对抗菌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其使用合理性。结果在210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109份,使用率为51.9%,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25份,占使用抗菌药物病历的23.0%。结论抗菌药物使用基本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李文胜李坤浪张胜才李林
关键词:儿科抗菌药物
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调查结果分析及措施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的调查情况,并研究具体的措施加以干预。方法:我院临床药学组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12月共28个月每月随机抽取的门诊处方150张共4200张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处方点评根据药物选择不合理、用药方式选择不恰当、药物配伍以及联用不合理、药物未合理使用、出现滥用药物的情况以及药物使用剂量不当等展开统计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在所有应用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共包括136张,占3.23%;其中药物滥用21例,用药剂量不正确14例,配伍以及联用药物不合理50例,药物使用方法不合理15例,用药方式选择不当11例,选择药物不合理16例,药物应用时间不正确13例。结论:我院门诊处方还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建议医务科、质控科、临床药学室要针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选择有效方法针对性干预,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对患者的利益进行有效保护。
杨茵梅李文胜李林钟伟章李坤浪
关键词: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
98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了解高州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98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生的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2015年我院98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对其临床用药、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类型、临床表现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98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中,>5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为48.98%(48例),其次为≤12岁年龄段(29例,占29.59%);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数的占比最高,为68.37%(67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数的占比为62.24%(67例),高于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呼吸系统;治愈75例,好转例18,有后遗症4例,死亡1例。结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发生于静脉给药的特殊人群,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呼吸系统,虽治愈率高,但仍存在因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而留下后遗症甚至死亡的情况。因此,临床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时,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时发现其不良反应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杨茵梅李坤浪钟伟章李文胜
关键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统计分析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调查与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评价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以期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搜集我院2012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病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用药频率、给药时间及疗程等,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200例Ⅰ类切口手术使用抗菌药物的有504例,使用率为42%;其中合理使用424例,占84.13%,不合理用药80例,占15.87%;二联用药6例,占1.19%。结论: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品种选用不当、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等不合理现象,有待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药。
李文胜李坤浪张胜才李林
关键词:抗菌药物
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本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评价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促进本院抗菌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1~6月本院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病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用药频率、给药时间及疗程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200例Ⅰ类切口手术使用抗菌药物者504例,使用率为42.00%;其中,合理用药424例,合格率为84.13%;不合理用药80例,占15.87%;二联用药6例,占1.19%。结论本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品种选用不当、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等不合理现象,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
李文胜李坤浪张胜才李林
关键词:抗菌药物
中心药房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体会被引量:7
2006年
医院中心药房计算机网络化程序在医嘱执行方面实行无纸化传递,充分发挥了其简便、快捷,易于操作的特点,有效地解决了中心药房与用药各环节的信息流通工作,有效地解决缺药问题和防止药物流失,对药物的使用监督和保管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医师、药师、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
李文胜邓增潮
关键词:中心药房计算机网络化
55例造影剂碘普罗胺的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碘普罗胺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降低其在造影检查中的使用风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2017年1月-2021年2月55例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碘普罗胺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55例ADR报告中,男性32例,女性23例,ADR发生率男性大于女性,年龄为16~93岁。不良反应发生时间集中在30min内,占98.1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69.64%。结论临床在应用碘普罗胺注射液过程中难免出现ADR,因此,医务人员在患者使用碘普罗胺前,应详细询问病人相关病史、药物过敏史及近期用药情况,进行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评估;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碘普罗胺注射液并非绝对安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状况,如出现ADR需立即停药并迅速评估患者不良反应程度,加强对其用药风险评估及不良反应监测,早预防及时进行临床干预,确保用药安全。
陈钰茵李文胜钟伟章雷燕
关键词:造影剂碘普罗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