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旭

作品数:15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纤维化
  • 4篇县域
  • 4篇间质纤维化
  • 4篇肺间质
  • 4篇肺间质纤维化
  • 4篇肺纤维
  • 4篇肺纤维化
  • 3篇卫生机构
  • 3篇基层医疗卫生...
  • 3篇博莱霉素
  • 3篇博莱霉素致肺...
  • 2篇衰竭
  • 2篇酸钠
  • 2篇通腑合剂
  • 2篇清肺
  • 2篇曲古抑菌素
  • 2篇曲古抑菌素A
  • 2篇肿瘤坏死因子
  • 2篇肿瘤坏死因子...
  • 2篇卫生服务

机构

  • 13篇杭州师范大学
  • 4篇杭州医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商学院
  • 1篇杭州市第二人...
  • 1篇嘉善县第一人...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14篇李旭
  • 7篇周驰
  • 5篇陈刚
  • 4篇林晓玲
  • 4篇黄旭晴
  • 3篇冯月娟
  • 3篇何文波
  • 2篇黄妙珍
  • 2篇李万成
  • 2篇李习鹏
  • 2篇陈兆军
  • 2篇全龙娟
  • 2篇陈升有
  • 2篇蔡薛芳
  • 1篇陈学远
  • 1篇梁颇
  • 1篇施长春
  • 1篇张俭
  • 1篇徐长青
  • 1篇王灿灿

传媒

  • 3篇浙江医学
  • 3篇中国卫生事业...
  • 2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曲古抑菌素A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小鼠NF-κB表达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曲古抑菌素A(TSA)对博莱霉素(BLM)诱导的肺纤维化小鼠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96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SA早期干预组和TSA晚期干预组,各24只。模型组、TSA早期干预组和TSA晚期干预组小鼠均予以气管内滴注BLM(10mg/kg体重)溶液0.15ml诱导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小鼠予0.9%氯化钠注射液0.15ml气管内滴注。建模后,TSA干预组分阶段(早期:第1~14天;晚期:第15~28天)予以TSA(40mg/kg体重)溶液腹腔注射,2次/周。模型组和对照组予以等体积二甲基亚砜腹腔注射作为溶媒对照。建模后第7、14、28天各组均随机分3批处死小鼠8只,留取右肺上叶组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并行Szapiel评分,右肺中、下叶组织碱水解法检测羟脯氨酸(HYP)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κB表达水平。结果病理学检查比较,对照组小鼠肺泡结构正常,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在第7天出现出血、渗出等肺泡炎性改变,第28天出现明显肺纤维化。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各时点肺泡炎Szapiel评分、HYP含量、NF-κB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TSA早期干预组小鼠各时点以上指标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而TSA晚期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早期应用TSA或能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发挥延缓肺纤维化的作用。
黄旭晴徐长青李旭
关键词:曲古抑菌素A肺间质纤维化核因子-ΚB
曲古抑菌素A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小鼠新生血管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组蛋白脱乙酰基转移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A,TSA)对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小鼠的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12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控制对照组(CG)、肺纤维化模型组(MG)、TSA早期处理组(EG)和TSA晚期处理组(LG)。MG、EG、LG予以博莱霉素溶液10mg/kg气管内注射建立小鼠肺纤维化模型,CG予以等体积019%氯化钠溶液注射。TSA处理组在造模后分两个阶段(早期:第1~14天;晚期:第15~28天)予以TSA溶液40mg/kg腹腔内注射,每周2次;CG和MG则予以等体积二甲基亚砜(Dmso)腹腔注射。各组于造模后第7、14、28天分三批处死,观察肺组织大体,行HE和Masson染色,Szapiel评分,测定羟脯氨酸(HYP)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thfactor,VEGFo结果小鼠造模均成功:CG小鼠未见蓝色胶原沉积;MG小鼠可见蓝色胶原沉积明显;并随着小鼠生存时间延长,蓝色胶原沉积加重,EG小鼠可见蓝色胶原沉积介于CG组与MG组之间;LG组蓝色胶原沉积较EG更重。与CG组比较,其他各组各时点HYP含量及VEGF的tOD值均发生显著变化(均P〈0.01);与MG组比较,EG组第7、14、28天HYP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1);与EG组比较.LG组第7、14、28天HYP含量均显著升高(均P〈0.01)与MG组比较,EG组第7、14、28天VEGF的IOD值均发生显著变化(均P〈001);与EG组比较,LG组第7、14、28天VEGF的IOD值均显著升高(均P〈0.01o结论早期予以TSA可以抑制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小鼠新生血管形成,减轻肺问质纤维化,晚期干预则没有明显作用。
黄旭晴施长春李旭陈刚
医防融合视角下浙江省县域医共体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服务开展现状评价及改进对策研究
2025年
背景为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和健康中国建设,国务院办公厅明确指出要在县域组建医疗共同体,浙江省在医共体建设中率先进行了慢性病一体化门诊的探索,而目前国内关于慢性病一体化门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探讨,针对服务现状开展的定量研究较少。目的了解浙江省县域医共体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服务开展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完善慢性病一体化门诊运行提供对策建议。方法于2023年10—11月,采用典型抽样法兼顾地理位置均衡原则,选取浙江省杭州临平区、台州玉环市、衢州江山市、嘉兴嘉善县4个地区的6家医共体下的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在相应机构门诊候诊处拦截门诊患者。采用课题组自设问卷调查患者对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服务的评价,评价内容涉及服务类别、服务途径及团队建设3方面。结果共发放问卷540份,回收有效问卷51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4%。患者对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服务的总体评分为(4.4±0.5)分,对诊前服务的评分为(4.4±0.5)分,对诊中服务的评分为(4.3±0.5)分,对诊后服务的评分为(4.1±0.6)分,对服务途径维度各条目的平均评分均≥3.7分,对服务团队建设维度各条目的平均评分均≥3.9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月收入、对医院诊疗环境的满意度、对医院总体医疗服务能否满足自身需求的满意度是患者对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服务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浙江省县域医共体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服务开展现状整体较好,但在诊后服务、服务途径、总体医疗服务水平上仍有待改进。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重视诊后服务的延续性,强化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服务方式与团队建设,促使医疗服务向多元化、高质量方向发展,提升居民就医体验感。
林晓玲瞿楷校李旭陈静纯黄群芳周驰
协同共生视角下的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慢性病医防融合实现路径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索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慢性病医防融合的影响要素与实现路径,为进一步推动医防融合及完善医防协同机制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10—11月,依据地理位置均衡的抽样原则,选取浙江省6家医共体的6家牵头医院和18家其他成员单位的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医共体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开展情况和服务效果评价情况,其中的服务开展情况依据协同共生管理模型设计,含协同共生场景、意愿、能力和过程4个维度及11个二级要素。以二级要素为条件变量,以慢性病医防融合效果为结果变量,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多个条件变量及其组合与高慢性病医防融合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回收有效问卷571份,有效回收率为96.62%。单个二级要素(含条件非集)对高医防融合效果的一致性均<0.9,无法构成解释结果变量的必要条件。组态分析结果显示,多个二级要素交互形成的条件组合的结果一致性为0.835~0.845,显示多个要素的条件组合构成了高慢性病医防融合效果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实现高医防融合效果的组态路径可分为4类,其中场景-过程主导型的特征是以营造完善的服务场景与服务过程为主导;意愿-过程主导型的特征是通过激发医务人员的服务意愿与完善服务过程为主导;场景-意愿-能力主导型的特征是以营造完善的服务场景、激发医务人员服务意愿和提升服务能力为主导;意愿-能力-过程主导型的特征则是通过激发医务人员的服务意愿、提升服务能力和完善服务过程为主导。此外,上述4类组态路径均涵盖内生动力与专业能力两个二级要素。解的总覆盖度为0.626,总一致性为0.821。结论通过多重要素交互形成的组态路径可有效实现慢性病医防融合,医共体应基于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组态路径。此外,应�
李旭林晓玲黄群芳陈静纯赖思宏周驰
关键词:慢性病管理
清肺通腑合剂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改善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评价清肺通腑合剂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将慢性呼吸衰竭伴胃肠功能障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46例随机分为莫沙比利对照组(23例)和清肺通腑合剂观察组(23例)。于实验开始前以及用药7天后对患者进行胃肠功能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测定,治疗28天后观察患者的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肠功能评分、APACHEⅡ评分、血清IL-8、TNF-α水平均有所降低,而肠鸣音较前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清肺通腑合剂治疗组在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肺通腑合剂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具有保护作用,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冯月娟蔡薛芳李习鹏黄妙珍陈兆军李旭全龙娟张检何文波陈升有陈刚
高血压患者感知服务质量及其行为依从性的关系研究——以医生信任为中介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调查杭州市高血压患者感知服务质量、医生信任及高血压行为依从性现状以及三者之间的路径关系和作用机制。方法:运用慢性病管理评价量表(PACIC)、维克森林医师信任量表中文修订版(C-WFPTS)和高血压依从性量表(CHPS)为研究工具调查356名高血压患者,利用AMOS24.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路径分析。结果:PACIC、C-WFPTS中仁爱维度和技术能力维度以及CHPS的条目均分分别为(3.05±0.66)、(3.85±0.65)、(3.99±0.57)和(3.35±0.40)分;仁爱信任和技术能力信任均在感知服务质量和高血压行为依从性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注重提高慢性病管理质量以及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态度水平,从而提高患者高血压行为依从性。
陈静纯赖思宏李旭谈芳周驰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感知服务质量结构方程模型
组蛋白脱乙酰基转移酶抑制剂丙戊酸钠在肺纤维化中的抗炎作用
2012年
目的探讨组蛋白脱乙酰基转移酶抑制剂丙戊酸钠在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大鼠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表达的调节。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控制对照组、肺纤维化组、肺纤维化+丙戊酸钠干预组。肺纤维化模型组、丙戊酸钠干预组给予博莱霉素溶液按5mg/kg气管内注入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各组随机于造模后第7天处死,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数及LDH的变化,肺组织大体及HE变化和Masson染色,Szapiel评分,大鼠肺组织羟脯氨酸(HYP)检测及TNF-α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BALF中LDH、BALF白细胞数的变化(P〈0.01),肺组织TNF-α及HYP含量显著增高(P〈0.05),丙戊酸钠干预后增高的Szapiel评分,TNF-α及HYP受到明显抑制。结论给予VPA干预后能显著降低TNF—a水平,减小早期肺部炎症,从而达到抑制肺纤维化的发生。
黄旭晴李万成梁颇李旭陈刚
关键词:肺间质纤维化肿瘤坏死因子-Α
不同肺部疾病血清CA19-9水平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肺部疾病患者血清CA19-9水平,探讨CA19-9与肺部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对65例健康体检者和167例住院治疗的肺部疾病病人行血清CA19-9测定,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65例,肺癌63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16例,胶原血管病相关性肺纤维化(CDPF)14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BP)9例,比较不同肺部疾病血清CA19-9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中位数=5.75U/ml)相比,肿瘤标志物CA19-9在肺癌患者中明显升高(中位数=29.87U/ml)(P<0.05);在其他肺部非恶性疾病中也明显升高(P<0.05):其中IPF组(中位数=61.61U/ml)、CDPF组(中位数=59.0U/ml);而在AECOPD组(中位数=8.56U/ml)、DBP组(中位数=7.58U/ml)中无明显升高;在肺癌组中以腺癌组患者升高为最明显,与健康对照组及肺癌鳞癌组、小细胞肺癌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CA19-9在肺部多种疾病中都可升高,血清CA19-9水平升高对肺部疾病诊断无特异性。CA19-9高水平升高可能是疾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冯月娟王灿灿何文波李旭陈学远
关键词:IPFAECOPD
清肺通腑合剂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改善作用的临床研究
:评价清肺通腑合剂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方法:将慢性呼吸衰竭伴胃肠功能障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46例随机分为莫沙比利对照组(23例)和清肺通腑合剂观察组(23例).于试验开始前以及用...
冯月娟陈升有陈刚蔡薛芳李习鹏黄妙珍陈兆军李旭全龙娟张俭何文波
关键词:胃肠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慢性呼吸衰竭患者
健康价值导向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23年
目的在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背景下,构建以健康价值为导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通过文献研究初步筛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核心指标;采用立意抽样法,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管绩效考核的院长/副院长、医疗服务工作负责人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负责人,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考核方案及存在问题等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依据"投入-过程-产出"绩效评价模型,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并结合文献研究结果初步构建健康价值导向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022年3—5月,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各级指标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评分,运用界值法进行指标筛选,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形成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50个三级指标的健康价值导向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按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产出(0.3773)、投入(0.3363)和过程(0.2864);二级指标中权重排名前3位者为卫生人力(0.1778)、健康素养和健康结局(0.1576)、反应性与满意度(0.1426);三级指标包含医疗指标17个、预防指标16个以及医防融合指标17个,三级指标权重排名前2位者为就诊居民满意度(0.0524)和医务人员满意度(0.050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健康价值导向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较好,有助于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并提升运行效率。
赖思宏李旭陈静纯施译楠周驰
关键词:卫生服务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