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海

作品数:3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断层
  • 2篇盆地
  • 2篇褶皱
  • 1篇大杨树盆地
  • 1篇断层传播褶皱
  • 1篇断层相关褶皱
  • 1篇盆地构造
  • 1篇盆地构造特征
  • 1篇期次
  • 1篇白垩世
  • 1篇变形期次

机构

  • 3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3篇李晓海
  • 2篇刘志宏
  • 2篇朱德丰
  • 2篇吴相梅
  • 1篇林东成
  • 1篇崔敏
  • 1篇柳行军
  • 1篇杨建国

传媒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内蒙古拉布达林盆地构造特征与变形演化序列
拉布达林盆地为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上的中生代断陷盆地,主要发育下白垩统和第四系。拉布达林盆地的构造特征复杂,主要发育NE向、NEE向和NW向构造,其中NE向构造主要为一系列NE向犁式正断层及其与之相伴的同向正...
李晓海
关键词:断层相关褶皱
文献传递
大杨树盆地的构造特征及变形期次被引量:22
2008年
大杨树盆地是叠置于大兴安岭造山带的东部,与松辽盆地紧邻,呈北北东向长条带状展布的中新生代断陷-坳陷型盆地。大杨树盆地经历了多期变形作用,具有以伸展构造为主、并被挤压构造和反转构造叠加的构造特征。早白垩世龙江期主要受到了NWW—SEE向的拉伸作用,形成一系列北北东向控陷犁式正断层组合,在控陷断层的上盘发育小型箕状断陷;早白垩世九峰山期,大杨树盆地受挤压作用控制,使早期形成的断陷盆地发生反转作用,形成正反转构造,同时在某些地段形成逆冲断层和断层传播褶皱;早白垩世甘河期,大杨树盆地再次受到伸展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北北东向小型断陷。早白垩世晚期(甘河期之后)—晚白垩世早期,大杨树盆地受到强烈的挤压作用,使早期控陷正断层出现正反转作用,在盆地的浅部形成大型断层传播褶皱,使大杨树盆地全面隆升遭受剥蚀。第四纪大杨树盆地具有伸展的特征,发育一系列小型伸展断陷。
刘志宏吴相梅朱德丰崔敏柳行军李晓海
关键词:变形期次断层传播褶皱大杨树盆地
东北地区拉布达林盆地的构造特征及早白垩世变形序列被引量:7
2008年
拉布达林盆地为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上的中生代断陷盆地,主要发育下白垩统和第四系。拉布达林盆地的构造特征复杂,主要发育NE向、NEE向和NW向构造,其中NE向构造主要为一系列NE向犁式正断层及其与之相伴的同向正断层组合,NEE向构造具有剪切正断层的性质,NE向和NEE向断层都是形成于塔木兰沟组—伊列克得组沉积时期的控陷断层,它们是形成于同一应力场具有不同力学性质的构造。NW向断层形成较晚,切割了NE向和NEE向断层,具有左行走滑的特征。在大磨拐河组沉积时期经历了较大规模的挤压作用,不仅使部分早期NE向控陷正断层发生正反转作用,而且形成断层转折褶皱和断层传播褶皱。依据反射地震资料及相关地质资料,确定拉布达林盆地在早白垩世经历了3期变形作用,即塔木兰沟组—伊列克得组沉积时期的NW-SE向的伸展作用、大磨拐河组沉积时期的NW-SE向挤压作用和伊敏组沉积时期的近EW向伸展作用。
刘志宏朱德丰吴相梅杨建国林东成李晓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