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林

作品数:15 被引量:43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肺癌
  • 7篇细胞
  • 5篇小细胞
  • 5篇非小细胞
  • 4篇晚期
  • 4篇细胞肺癌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非小细胞肺癌
  • 3篇单抗
  • 3篇疗效
  • 3篇化疗
  • 3篇肺癌诊断
  • 2篇单抗治疗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顺铂
  • 2篇疼痛
  • 2篇肿瘤

机构

  • 15篇江西省肿瘤医...
  • 1篇赣南医学院第...
  • 1篇丰县中医院
  • 1篇丰县人民医院

作者

  • 15篇李林
  • 7篇王迪进
  • 6篇万轲
  • 4篇徐国辉
  • 3篇任剑
  • 1篇周峥
  • 1篇蔡云
  • 1篇解长佶
  • 1篇钟斌
  • 1篇詹勤元
  • 1篇周存才
  • 1篇徐炎良
  • 1篇陈颖兰
  • 1篇张宾
  • 1篇何均
  • 1篇曾志平
  • 1篇钭方芳
  • 1篇徐宗全
  • 1篇王红英
  • 1篇王迪

传媒

  • 4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第八届中国肿...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08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ISH检测痰脱落细胞3、8、9、17染色体异常情况,研究肺癌诊断新手段
2015年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痰脱落细胞染色体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探讨FISH辅助诊断肺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肺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3、8、9、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对其痰脱落细胞进行FISH检测并进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肺癌确诊患者痰脱落细胞中3、8、9、17号染色体畸变阳性率分别为41.67%、45.83%、58.33%、41.67%;FISH检测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敏感度分别为83.33%和20.83%,特异性分别为66.67%和100%,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00%和36.67%,FISH检测敏感度和诊断符合率均高于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的发生发展与染色体畸变有关,FISH检查可明显提高肺癌诊断准确率,可作为肺癌诊断新手段。
李林
关键词:肺癌荧光原位杂交痰脱落细胞
抗PD-1/PD-L1单抗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抗程序性死亡因子(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单抗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于江西省肿瘤医院就诊的进展期NSCLC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DOC)治疗,观察组给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肿瘤浸润T细胞(TITL)密度及分布情况、血清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9周后,观察组疾病控制率(73.33%)较对照组(46.67%)高(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均较对照组高,CD8^(+)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较对照组(36.67%)低(P<0.05)。结论:进展期NSCLC患者应用抗PD-1/PD-L1单抗治疗可改善肿瘤浸润T细胞密度及分布情况,抑制肿瘤生长转移及新生血管生成,提高临床疗效。
李林
关键词:多西他赛非小细胞肺癌
唑唻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08年
任剑张宾李林
关键词:帕米磷酸二钠肺癌骨转移骨疼痛
TACE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联合贝伐单抗治疗不可切除结直肠肝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不可切除结直肠肝转移癌的患者随机分为TACE治疗组(40例)、贝伐单抗治疗组(40例)、TACE联合贝伐单抗治疗组(40例),观察这三组患者肿瘤大小、免疫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及患者生存情况等指标。结果 TACE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后,T淋巴细胞CD4+、CD8+细胞数CD4+、CD8+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CD4+/CD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中CEA、CA 199水平显著下降(P<0.05),肿瘤生长明显受抑制,坏死范围较另两组大;且TACE联合贝伐单抗组患者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TACE组、贝伐单抗组(P<0.05),TACE组与贝伐单抗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例TACE联合贝伐单抗患者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20例、肿瘤进展4例,中位生存期为27.3个月,比二者单独治疗时控制肿瘤发展效果更佳。结论 TACE联合贝伐单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时,相比较于TACE或贝伐单抗单独治疗更能有效抑制肝转移瘤的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徐国辉徐宗全周峥周存才曾志平何均解长佶李林
关键词:化学栓塞肝转移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cad、vegf表达与化疗表达疗效及预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E-cad、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及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的病理样本共计30例,对这30例非小细胞肺癌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钙粘附蛋白E(E-c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分析治疗有效率(OR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以及检测E-cad和vegf的表达,分析E-cad、vegf表达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E-cad、vegf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特征如大小、侵袭深度,肿瘤分期及分化程度、是否转移等并不存在相关性(P>0.05);而淋巴受累组E-cad相对表达量明显下调、vegf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而无淋巴受累组的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vegf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与淋巴结受累转移的风险有关;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后vegf高表达患者ORR为11.2%,PFS为2.1个月,均低于vegf低表达患者(ORR为46.3%,PFS为6.6个月)(P<0.05),E-cad高表达患者ORR为46.3%,PFS为6.6个月,与E-cad低表达患者(ORR为31.8%,PFS为3.5个月)(P<0.05)。结论 E-cad、vegf相对表达量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预后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vegf低表达者有效率较高;与E-cad呈正相关,E-cad高表达者有效率较高,但还需进一步分析。
王迪进李林
关键词:微血管密度淋巴结转移
伊班膦酸钠抑制肺癌骨转移45例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伊班膦酸钠对肺癌骨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医院收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联合顺铂进行全身化学治疗(简称化疗),21 d为1个周期,共化疗3个周期,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伊班膦酸钠治疗,每21天静脉滴注1次,连续治疗3个周期;患者不能耐受疼痛时给予曲马多等镇痛药物。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骨转移病灶缩小程度为6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7%(P<0.05);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指标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班膦酸钠对肺癌骨转移患者有一定积极作用,用于辅助治疗可缩小患者溶骨性病灶,缓解患者疼痛,并控制骨转移,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李林王迪万轲徐国辉
关键词:伊班膦酸钠肺癌骨转移临床疗效疼痛
槲皮素对人肺腺癌NCI-H1395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人肺腺癌NCI-H1395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0-200μmol/L槲皮素作用12、24、48 h对NCI-H1395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Hochest33258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0、20、50、100μmol/L槲皮素作用24 h对NCI-H1395细胞凋亡的影响;检测100μmol/L槲皮素对经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Caspase-8)、Caspase-9、Caspase-3抑制剂处理后NCI-H1395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槲皮素可抑制NCI-H1395细胞的增殖,且与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20、50、100μmol/L槲皮素可诱导NCI-H1395细胞凋亡,凋亡率分别为(18.6±4.1)%、(39.1±4.5)%、(58.2±3.5)%。抑制Caspase-8、Caspase-3激活可明显降低槲皮素对细胞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槲皮素可抑制NCI-H1395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作用可能与凋亡外源通路Caspase-8和Caspase-3的激活有关。
李林王迪进万轲徐国辉
关键词:槲皮素细胞凋亡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非小细胞肺癌P53基因与DP方案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分析
<正>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表达P53基因与化疗耐药的相关性。方法以2011年3月-2013年9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3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肿瘤组织标本的P53表...
万轲王迪进李林陈颖兰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P53基因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信迪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信迪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3年1月南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进院诊疗时间分为2组,每组21例。对照组口服仑伐替尼,观察组口服仑伐替尼联合静脉滴注信迪利单抗,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期、肝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85.7%,高于对照组的57.1%(χ^(2)=4.200,P=0.040)。观察组OS、PFS均长于对照组增长(t=12.654,P<0.001;t=14.324,P<0.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5.645,P<0.001;t=7.012,P<0.001;t=6.654,P<0.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A199、CEA、AF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7.689,P<0.001;t=7.342,P<0.001;t=15.698,P<0.001)。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3,P=0.153)。结论信迪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为无法进行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王勇军王志英王红英李林
关键词:中晚期肝癌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在肺癌诊断及淋巴结转移监测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在肺癌诊断及淋巴结转移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及江西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收治的肺癌患者共79例作为肺癌组,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共4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79例肺癌患者和42例健康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以及促甲状腺素。分析比较肺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淋巴结转移肺癌患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肺癌患者的血清FT3、FT4、TT3、TT4、促甲状腺素水平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对诊断肺癌及监测淋巴结转移有用的指标,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各指标在肺癌诊断及淋巴结转移监测中的价值。结果肺癌组血清FT3、FT4、TT3、TT4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FT3、FT4与肺癌诊断相关(P值均<0.001),血清FT3、FT4及两者联合诊断肺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1、0.887和0.9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淋巴结转移肺癌患者血清FT3、TT3水平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FT3、TT3水平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值均<0.05),血清FT3、TT3及两者联合监测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6、0.733和0.8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结论肺癌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发生改变,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辅助肺癌诊断及淋巴结转移监测。
钟斌饶运帷李林
关键词:甲状腺激素淋巴结肿瘤转移ROC曲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