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玉林

作品数:330 被引量:1,027H指数:1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3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14篇专利
  • 11篇科技成果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1篇医药卫生
  • 35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64篇细胞
  • 81篇血管
  • 75篇干细胞
  • 74篇肿瘤
  • 57篇蛋白
  • 52篇间充质干细胞
  • 52篇充质干细胞
  • 46篇骨髓间充质
  • 44篇骨髓间充质干...
  • 42篇分化
  • 41篇内皮
  • 37篇腺癌
  • 36篇人骨髓
  • 36篇人骨髓间充质...
  • 33篇乳腺
  • 33篇免疫
  • 25篇血管内皮
  • 25篇乳腺癌
  • 24篇基因
  • 20篇蛋白酶

机构

  • 259篇吉林大学
  • 60篇白求恩医科大...
  • 36篇吉林大学第一...
  • 35篇吉林大学第二...
  • 25篇吉林大学中日...
  • 12篇广州医学院第...
  • 8篇北华大学
  • 6篇牡丹江医学院
  • 5篇空军航空大学
  • 5篇白求恩医科大...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北里大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广东医学院
  • 2篇北京大学
  • 2篇长春中医学院
  • 2篇吉林大学口腔...
  • 2篇日本九州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吉化...

作者

  • 329篇李玉林
  • 82篇张丽红
  • 49篇李一雷
  • 43篇何旭
  • 43篇王心蕊
  • 33篇朱桂彬
  • 25篇王医术
  • 23篇张秀英
  • 23篇张丽红
  • 21篇邓方阁
  • 19篇吴珊
  • 16篇张海英
  • 16篇寇伯君
  • 15篇马英智
  • 15篇高绪兰
  • 13篇郭新
  • 13篇池光范
  • 12篇李伟
  • 11篇李荣贵
  • 10篇全成实

传媒

  • 6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3篇中国实验诊断...
  • 18篇白求恩医科大...
  • 17篇中国老年学杂...
  • 17篇中华病理学杂...
  • 16篇中国免疫学杂...
  • 16篇临床与实验病...
  • 7篇中国临床康复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中国肿瘤临床
  • 5篇中华医学会病...
  • 4篇中风与神经疾...
  • 4篇中华肿瘤杂志
  • 4篇中华医学会病...
  • 3篇中华医学会病...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特产研究
  • 2篇吉林医学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3篇2010
  • 37篇2009
  • 18篇2008
  • 21篇2007
  • 29篇2006
  • 35篇2005
  • 16篇2004
  • 19篇2003
3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基质侵袭增生活性
2009年
目的研究老年黄斑变性(AMD)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M)的增殖活性。方法22例AMD病人的CNV膜,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CNV膜中的表达。结果活动期CNV膜与消退期、静止期CNV膜对比,VEGF、MMP2、MMP9均有较高的表达;在静止期CNV膜的VEGF、MMP2、MMP9无表达或表达较少(P<0.01)。结论细胞的基质侵袭力、促细胞增殖活性的VEGF、MMP2、MMP9与CNV膜的病理分期(活动期、消退期、静止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李亚萍王玲刘早霞苏冠方吴雅臻李玉林
关键词:老年黄斑变性
体外传代培养成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观察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观察成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培养过程中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成体大鼠骨髓 MSC 的分离培养,流式细胞仪观察 MSC 免疫表型及细胞周期,检测细胞的诱导分化能力以及细胞的生长曲线,TRAP-ELISA 方法检测其端粒酶活性。结果体外培养的成体大鼠 MSC,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长梭形细胞的体积逐渐增大。第4代时免疫表型阳性细胞率分别为 CD29:(94.75±3.68)%,CD71:(95.43±2.23)%,CD90:(98.08±3.88)%;当传到第7代时,阳性细胞率仅为 CD29:(50.00±3.35)%,CD71:(50.70±2.43)%,CD90:(48.60±2.83)%;第9代时 MSC 检测不到任何阳性免疫表型。前5代 MSC 增殖较快,第3代时处于 S 期和 G_2/M 期的细胞比例为(38.36±2.01)%,处于 G_0/G_1期细胞为(61.64±2.13)%;第7代以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第12代时处于 S 期和 G_2/M 期的细胞为(10.83±1.63)%,而 G_0/G_1期的细胞为(89.17±1.96)%,此时 MSC 已经基本停止增长。当体外培养的 MSC传到第9代以后,在成骨和成脂肪诱导体系作用下,细胞丧失了分化为 Von Kossa 法染色和油红 O 染色阳性细胞的能力;同时其端粒酶活性也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多由最初的(52.7±0.78)%逐渐降低为阴性。结论体外培养的成体大鼠骨髓 MSC 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其生物学特性发生明显改变。
于晓霞石英爱辛颖张丽红李玉林吴珊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细胞周期生物学标记
用于体外大量扩增毛囊干细胞的培养方法
用于体外大量扩增毛囊干细胞的培养方法属细胞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建立一种以微球作为细胞培养的载体、旋转瓶作为细胞增殖的发酵罐,体外大量扩增毛囊干细胞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经济实用,避免反复传代细胞而导致的细胞增殖能力减弱...
刘晋宇李玉林
文献传递
槲寄生碱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体外实验研究槲寄生碱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 CCK-8法测定槲寄生碱对体外培养的 ACC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抑制率(%)=(对照孔...
王医术李亚娟葛岩王心蕊李玉林
关键词:槲寄生碱凋亡
文献传递
胃癌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对血管新生和肿瘤进展的影响被引量:19
2002年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对血管新生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74例胃癌 ,17例癌旁组织bFGF表达及间质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胃癌组织中肿瘤细胞、间质新生血管高度表达bFGF。癌组织bFGF表达(77.0 3% )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2 9.4 1% ,P <0 .0 1)。癌旁胃黏膜及伴有肠上皮化生的胃黏膜表达bFGF较弱。bFGF高表达组的平均MVD值 (79.3± 11.2 )明显高于bFGF低表达组 (71.2± 11.9,P <0 .0 5 )。此外bFGF表达程度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结论 bFGF可促进肿瘤间质微血管生成 ,加速肿瘤浸润和转移。
郭新李玉林张丽红
关键词:胃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新生肿瘤生长
层粘连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对人肺癌细胞形态、粘着及铺展的影响被引量:3
1994年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观察了层粘连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McB_1)加入培养液或预处理人肺巨细胞癌(PG)和肺腺癌(PAa)后某些生物学行为的改变。在体外McB_1预孵育可抑制PG和PAa在层粘连蛋白基质上的粘着和铺展。培养液中加入McB_1经扫描电镜观察,McB_1明显改变该两种细胞的表面形态。说明层粘连蛋白受体在肿瘤浸润和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层粘连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在阻断肿瘤转移的发生上可能具有应用价值。
吴珊王勇李玉林郑杰吴秉铨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层粘连蛋白受体肺癌
多西紫杉醇对鼠血管肉瘤细胞株增殖抑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多西紫杉醇 (docetaxel,TXT)对小鼠血管肉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 Alamar Blue法检测 TXT和其他 5种抗肿瘤药对体外培养 ISOS- 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复制鼠血管肉瘤模型 ,2 0只移植瘤模型小鼠分为 4组 ,每组 5只 ,即 1 5 mg/kg TXT组 ;2 1 0mg/kg TXT组 ;3 2 0 mg/kg TXT组 ;4对照组。静脉给予 TXT治疗 ,每周 1次。结果 体外试验 ,TXT对 ISOS- 1的 IC50 为 1 5.8ng/ml,比其他 5种抗肿瘤药物明显低 ;体内试验 ,TXT三个剂量组瘤体积抑制率均达 70 %以上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 ,且经 TXT治疗的荷瘤小鼠生存期优于对照组。结论  TXT对恶性度高的鼠血管肉瘤细胞株 ,体内、体外试验具有明确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延长生存期的效果 ,是治疗血管肉瘤有应用前景的抗肿瘤药物。
姜日花王连有李玉林
关键词:多西紫杉醇血管肉瘤细胞增殖抗肿瘤药物
基质蛋白与整合素参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内皮的分化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基质蛋白与整合素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内皮分化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其分化机制。方法:实验于2001-10/2003-03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采用不同基质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Ⅰ型胶原,在诱导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作用下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内皮诱导分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分析检测分化标志和β1整合素。结果:纤维连接蛋白和Ⅰ型胶原组细胞诱导后可引起内皮分化早期标志KDR和CD34增强,纤维连接蛋白效应较为明显;两种基质蛋白也引起分化细胞β1整合素表达增强。结论:细胞外基质-整合素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互作用调控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后具备内皮分化趋势;β1整合素的改变参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内皮分化。该研究为寻找组织修复再生、心肌梗死和缺血性疾病治疗,以及血管组织工程的新型种子细胞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郭新李伟朱桂彬何旭张丽红李玉林李一雷
关键词:纤连蛋白类骨髓细胞结合素类
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对合并重度肺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肺保护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期间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合并重度肺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20例合并重度肺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主动脉阻断后经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照组则不灌注肺保护液。不同时间点采集外周动脉血,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不同时间点检测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气道阻力,计算氧指数。结果对照组在升主动脉开放20min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实验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在体外循环结束时明显高于术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氧指数在体外循环结束后6h达到最低点,实验组的氧指数在体外循环结束后12h回升接近术前正常水平,而对照组则未回升至术前正常水平。在体外循环结束后0、3、6、12h,实验组的氧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循环后存在肺损伤,使用低温肺动脉灌注液可明显减轻合并重度肺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这种肺损伤。
林柏松李玉林张秀和李一雷李哲
关键词:抑肽酶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
免疫缺陷裸鼠无创性心肌缺血缺氧损伤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通过对免疫缺陷裸小鼠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构建一种无创性裸小鼠的心肌缺血缺氧损伤模型。方法:16只免疫缺陷裸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5只,实验A组7只,实验B组4只,其中实验A、B组连续3d重复腹腔注射5mg/kg异丙肾上腺素,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实验A组于第3次注射后24h处死,实验B组则于第3次注射后2周处死。各组裸小鼠处死前取血清进行心肌酶检测,心脏标本称重,常规HE染色。结果:实验A组、B组、对照组的心脏质量分别为(94.97±6.12)mg、(79.35±7.63)mg、(81.38±10.11)mg,A组相对于B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显示A组局部心肌组织损伤与变性坏死,而B组病变程度明显较轻,未见斑痕形成。实验A组、B组、对照组的乳酸脱氢酶(LDH)分别为(6662.70±884.78)U/L、(4096.75±448.75)U/L、(4419.40±880.50)U/L,A组相对于B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反复大剂量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可构建免疫力缺陷裸小鼠的心肌缺血缺氧损伤模型。
邓方阁陆冬晓张秀英李玉林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裸鼠异丙肾上腺素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