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伟
- 作品数:21 被引量:129H指数:7
- 供职机构: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评价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研究组患者接受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静脉溶栓治疗。治疗30d后,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NIHSS和mR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效果优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
- 李红伟刘金朝黄永华杨思福史宏生陈付文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动脉溶栓疗效
- 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妇产科急症出血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选择性髂内动脉栓塞术或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妇产科急症出血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性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59例妇产科急症出血患者,其中产后大出血30例,绒癌出血5例,子宫内膜癌出血8例,宫颈癌出血16例。对肿瘤患者用化疗药物加碘油混悬液、明胶海绵栓塞;对产后出血、宫内残留患者用明胶海绵栓塞。结果 59例妇产科急症出血患者均一次经皮双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止血成功,手术时间30~50 min,平均42.2±4.8 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对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妇产科急症出血具有确切的疗效。
- 李红伟
- 关键词:妇产科学急症出血动脉栓塞明胶海绵
- 急诊介入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5年3月~2010年8月接受介入治疗的31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35例正常产妇为对照组。结果①一次介入治疗止血成功率96.77%,止血平均时间(6±3)min,手术平均时间(40±5)min;②患者术中卵巢所受X线辐射量为(22±6)cGy,在正常允许耐受量范围内;③两组产妇产后恶露持续时间、第1次月经恢复时间、产后行经天数及月经周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是安全、高效的急救微创手术,能有效地保留患者生育功能。
- 孙红娜李红伟陶伟华
- 关键词:介入难治性产后出血疗效安全性
- 动脉栓塞术治疗盆腔大出血的应用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在治疗盆腔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Seldinger's技术对本组23例(膀胱癌出血3例,前列腺癌术后出血1例,子宫颈癌出血6例,子宫内膜癌出血3例,绒癌1例,产后大出血9例)不同程度盆腔出血患者行经皮双侧髂内动脉前干或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术,应用数字减影血管(DSA)技术明确出血部位后根据具体情况注入抗生素和/或抗癌药物,并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全部病例均为经保守治疗无效的盆腔出血患者,经TAE治疗后一次止血成功,止血时间5~13min,平均时间(8.1±3.6)min,手术时间30~50min,平均(41.8±6.4)min;DSA发现出血均来源于单侧或双侧髂内动脉前干,表现为局灶性出血、宫腔内弥漫性出血;随访14~30天均无再出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TAE对盆腔大出血有确切的疗效,具有止血快、副作用小的特点。
- 李红伟翟跃杰杨思福王勇
- 关键词:盆腔出血血管造影术髂内动脉明胶海绵栓塞
- CT及DSA在肝小静脉闭塞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CT及DSA在肝小静脉闭塞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2016年我院12例肝小静脉闭塞症、12例布加综合征和12例肝炎后肝硬化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CT及DSA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侧支循环显示情况:肝小静脉闭塞症组较少,与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肝小静脉闭塞症可见肝脏弥漫性肿大(5例)、尾状叶增大(7例)、肝实质低密度斑片状区(3例)、肝实质弥漫性密度减低(8例),所有病例均可见中-大量腹水;布加综合征可见肝脏弥漫性肿大(3例)、尾状叶增大(9例),少数病例可见多发良性结节(2例)、腹水(4例);肝炎后肝硬化可见肝脏体积明显缩小(12例)、肝脏边缘波浪状(10例)、肝裂增宽(8例)、左叶增大(12例)、脾大(4例)、腹水(4例)等。肝小静脉闭塞症门脉期地图样强化,布加综合征特征的表现为扇样强化,而乙肝肝硬化则肝实质强化相对均匀。结论 CT及DSA在肝小静脉闭塞症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李红伟刘金朝黄勇华杨思福
- 关键词:肝小静脉闭塞症
- 增强CT扫描对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分析被引量:25
- 2015年
- 目的观察和探讨增强CT扫描对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分析。方法入选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47例,入选患者均在发病内12小时入院,且进行急诊头CT平扫检查,于发病后24-48小时内进行头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并在入院7d后再次进行头部CT平扫检查,观察和分析增强CT造影剂外渗和脑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结果 47例患者中有17例出现陈旧性脑梗死病灶,12例患者出现局灶性改变,其余患者未见明显异常。发病24-48h对患者再次进行头CT平扫检查结果发现,47例患者均存在大面积脑梗死,其中2例发现出血转化,剩余的45例进行增强CT扫描检查,其中11例出现造影剂外渗情况加强。针对进行增强CT扫描的患者在1周内复查头CT平扫发现15例出血性转化,其中影像学检查中出现点片状高密度影患者占绝对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增强CT扫描造影剂外渗在复查CT梗死灶内均出现高密度改变。全部病例中发现出血转化17例(36.17%),其中经增强CT扫描可预测的出血性转化11例,预测准确度73.33%。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急性发作时早期应用头CT平扫基础上的增强CT扫描检查能够帮助临床早期发现脑出血转化,有助于快速诊断和调整治疗方案,有利于患者的疾病预后转归。
- 谢启约耿俊山谢佳固李红伟侯庆宇王勇
-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增强CT扫描出血转化
- Solumbra技术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中的初步应用观察被引量:20
- 2019年
- 目的探讨Solumbra技术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和技术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59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中间导管联合支架取栓患者31例(Solumbra组),接受常规导引导管联合支架取栓患者28例(常规支架取栓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及临床结果,分析Solumbra技术优势。结果Solumbra组、常规支架取栓组患者间性别、年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动脉穿刺时间(OPT)、侧支循环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ICA)闭塞患者(12/31对2/28,χ^2=8.100,P=0.004)、伴心房颤动患者(15/31对6/28,χ^2=4.66,P=0.03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血管最终成功再通达到改良脑梗死溶栓(m TICI)治疗后血流评分标准2b/3级比例分别为93.5%、85.7%,一次取栓再通率达mTICI评分标准2b/3级比例分别为45.2%、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栓次数[2(1,2)对2(1.25,3),Z=-2.177,P=0.029]、二次栓塞率(23.8%对39.3%,χ^2=3.991,P=0.046)、穿刺至再灌注时间(PRT)[(81±31)min对(100±35)min,t=2.315,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9.4%、10.7%(P>0.05),90 d良好预后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别为48.4%、46.4%(P>0.05)。Solumbra组、常规支架取栓组ICA闭塞患者血管最终再通率分别为83.3%、0%(χ^2=5.833,P=0.016);90 d良好预后率分别为41.6%、0%(P>0.05),但Solumbra组占优。结论Solumbra技术是一种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方法,与传统支架取栓术相比取栓效率更高,推荐用于一些路径血管迂曲、血栓负荷量大的患者。
- 陈付文刘金朝康孝理赵玉铁杨思福李红伟史宏生汪子文
- 关键词:机械取栓抽吸
- 补救性支架植入在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再通失败后的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探讨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再通失败后采用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濮阳市油田总医院介入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行机械取栓但再通失败的29例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中的18例采用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支架组),11例不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非支架组),比较分析支架组与非支架组的最终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预后。结果支架组与非支架组的最终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8.9%(16/18)、36.4%(4/11),预后良好率分别为55.6%(10/18)、18.2%(2/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在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11.1%(2/18)vs.18.2%(2/11)]及死亡率[22.2%(4/18)vs.45.5%(5/11)]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再通失败后采用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且不增加颅内出血风险。
- 陈付文刘金朝赵玉铁康孝理杨思福李红伟史宏生汪子文
- 关键词:脑梗死机械取栓
- 肿瘤侵犯下咽部环后区的MRI表现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肿瘤侵犯下咽部环后区的MRI表现,为临床早期发现肿瘤侵犯下咽部环后区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 26例肿瘤侵犯下咽部环后区患者行MRI检查,观察其侵犯范围以及正常结构和层次的受累情况,分析其MRI典型特征。结果肿瘤侵犯下咽部环后区使肌层T2WI信号增高,并可见软组织肿块,黏膜层、黏膜下脂肪层正常组织破坏,下咽腔消失。肿瘤侵犯所在区域前壁的黏膜层及黏膜下脂肪层、后壁的黏膜层及黏膜下脂肪层、前壁肌层、后壁肌层分别有26例(100.0%)、25例(96.15%)、23例(88.46%)、22例(84.62%),其中25例(96.15%)可见软组织肿块,23例(88.46%)下咽腔消失,21例(80.77%)同时侵犯前、后壁全层,并伴有软组织肿块,下咽腔消失。结论下咽部环后区肿瘤侵犯时多伴有正常结构的破坏及信号异常,并可见软组织肿块,掌握肿瘤侵犯环后区的影像学表现,对于早期发现环后区肿瘤尤为重要,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 黄勇华王勇陈志章李红伟何玉平张忻宇
- 关键词:下咽肿瘤肿瘤转移磁共振成像
- 脑中线间腔的临床影像学诊断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脑中线间腔[透明隔间腔、Verga腔、中间帆腔(CVI)]的临床影像学诊断。方法对500例脑中线间腔患者进行CT/MRI扫描诊断及临床分型。结果 241例间隙型患者中仅6例轻度不适;236例中间型患者中124例感觉异常;20例囊肿型患者均有明显症状,3例CVI囊肿患者症状相对较轻。结论脑中线间腔(透明隔间腔、Verga腔、中间帆腔)的临床影像学诊断分型对指导临床工作有一定的价值。
- 谢启约李敬哲李红伟侯庆宇王勇
- 关键词:透明隔间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