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蓉 作品数:8 被引量:21 H指数:3 供职机构: 晋江市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体成分与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对生育期正常糖代谢肥胖女性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生育期正常糖代谢肥胖女性体成分、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及其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根据体重指数(BMI)将95例生育期正常糖代谢女性分为4组:非肥胖组(BMI〈23,20例)、超重组(23≤BMI〈25,20例)、Ⅰ度肥胖组(25≤BMI〈30,28例)和Ⅱ度肥胖组(BMI≥30,27例)。身体各部位骨密度和脂肪、瘦组织质量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并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计算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胰岛素急性分泌时相(AIR)评估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以稳态模型B细胞功能指数(HOMA2-%B)、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估测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情况。结果随BMI增加,上肢、下肢、躯干、全身脂肪质量、瘦组织质量和骨密度均递增(P〈0.05),以脂肪增加更为显著;IVGTT第0分钟胰岛素(IVGTTins0)、AIR、AUCins、HOMA2-%B、HOMA2-IR亦呈增加趋势(P〈0.01)。上肢、下肢、躯干、全身骨密度与BMI、空腹血糖、对应部位瘦组织质量和(或)脂肪质量呈正相关(P〈0.05);躯干、全身骨密度分别与IVGTTins0、AIR、AUCins和HOMA2-IR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OMA2-%B、HOMA2-IR与骨密度具有线性关系;若引入体成分指标,HOMA2值则不能进入方程。偏相关分析显示,控制体成分因素后,β细胞功能指标与身体各部位骨密度均无相关。结论以脂肪增加为主的肥胖人群所伴随的胰岛素抵抗或β细胞功能代偿对骨密度益处较小,其作用可能是体成分改变的间接反映。体成分尤其瘦组织是肥胖女性骨密度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严孙杰 李美蓉 沈喜妹 杨立勇 张松菁 易如海 颜晓芳关键词:肥胖 Β细胞功能 体成分 骨密度 来氟米特、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近远期效果 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晋江市医院收治的120例难治性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0例予以来氟米特及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60例则采用来氟米特、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评价两组难治性RA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难治性RA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6、32、64周ESR、CRP、RF、DAS28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放射学评分及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4周观察组侵蚀评分及T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64周两组狭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来氟米特、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近远期效果均更为理想,可控制病情活动,有效阻滞病情进展,且治疗安全性好。 邓菊梅 李美蓉 李小婷关键词:来氟米特 甲氨蝶呤 艾拉莫德 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近远期疗效 司美格鲁肽联合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伴肥胖患者采用司美格鲁肽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对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晋江市医院收治的共计90例T2DM伴肥胖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45)与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达格列净治疗,研究组给予司美格鲁肽联合达格列净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体重指数(BMI)、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较治疗前下降,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HOMA-IR较对照组更低,HOMA-β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MI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1.11%)与对照组(17.78%)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司美格鲁肽联合达格列净应用于T2DM伴肥胖患者治疗中,能够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缓解炎症反应,提高体重控制效果,安全性较高。 李美蓉 柯移新 张育仁 李小婷 邓菊梅关键词:2型糖尿病 肥胖 胰岛素抵抗 降钙素配伍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 探讨降钙素配伍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降钙素配伍阿仑膦酸钠治疗)和对照组(单纯阿仑膦酸钠治疗)各45例.两组持续治疗半年时间,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清25-羟维生素D等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 (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较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椎L1~4骨密度水平较对照组高,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水平较低(P<0.05),但两组β胶原特殊序列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降钙素配伍阿仑膦酸钠的治疗效果良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增强患者的骨代谢能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李美蓉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降钙素 阿仑膦酸钠 吡格列酮对高糖环境下MC3T3-E1成骨细胞凋亡、增殖和功能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PIO)对高糖环境下(22.5 mmol/L) 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凋亡及功能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MC3T3-E1成骨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2.5 μm... 李美蓉 严孙杰 林经安高糖环境中吡格列酮对MC3T3-E1成骨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下吡格列酮对MC3T3-E1成骨细胞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高糖(22.5 mmol·L^(-1))环境培养MC3T3-E1细胞,分为对照组,吡格列酮2.5、5、10μmol·L^(-1)组,干预24、48 h。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凋亡率、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ALP)分泌水平,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成骨因子runt相关基因2(Runx2)和骨形态蛋白2(BMP-2)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PPARγ、Runx2的表达与骨钙素、ALP、BMP-2的相关性。结果在相同干预时限,吡格列酮各组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活性、骨钙素和ALP的分泌水平、Runx2 mRNA和BMP-2 mRNA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凋亡率和PPARγ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随吡格列酮浓度增加,细胞增殖活性、骨钙素和ALP的分泌、Runx2 mRNA和BMP-2 mRNA的表达均降低,而细胞凋亡率和PPARγmRNA的表达增高(P<0.05)。与干预24 h相比,干预48 h时相同浓度吡格列酮组细胞增殖活性,骨钙素和ALP的分泌水平,PPARγ、Runx2、BMP-2 mRNA的表达或无变化或略增加。结论高糖环境下吡格列酮对成骨细胞有损害作用,促进PPARγ表达、抑制Runx2的表达可能为其作用机制之一。 李美蓉 林经安 严孙杰关键词:吡格列酮 成骨细胞 骨钙素 碱性磷酸酶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阿法骨化醇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阿法骨化醇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6月福建省晋江市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0例在常规血糖控制基础上应用阿法骨化醇治疗,观察组60例则在常规血糖控制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法骨化醇及利拉鲁肽,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骨代谢相关指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FPG、2 hPG、HbA1c)、骨代谢(BALP、TRAP-5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血糖及骨代谢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拉鲁肽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疗效显著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糖及骨质代谢状态,且联合用药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李美蓉 邓菊梅 李小婷关键词:阿法骨化醇 利拉鲁肽 老年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 骨质代谢 超声造影评价糖尿病患者足拇短伸肌微循环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CEUS)评价糖尿病患者足拇短伸肌微循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内分泌科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14例(DM组),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16例(DM+MC组),另选同期健康志愿者25例作为正常组,应用CEUS测量各组足拇短伸肌的血流灌注情况,获取到达时间(AT)、造影剂自跗外侧动脉到足拇短伸肌的渡越时间(ΔAT)、峰值强度(PI)、增强强度(ΔPI)及基本强度(BI),比较各组上述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CEUS参数对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各组PI、ΔPI、AT及ΔA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PI及ΔPI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M组与DM+MC组、正常组与DM+MC组AT和ΔA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各CEUS参数中以ΔAT、ΔPI对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的诊断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9、0.954)。结论 应用CEUS可以评价糖尿病患者足拇短伸肌的微循环情况,其中ΔPI及ΔAT可为临床早期发现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提供参考。 颜富强 施迎迎 林金淼 黄珊珊 李美蓉 蔡名利 吕国荣关键词:造影剂 糖尿病 微循环 骨骼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