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记芬

作品数:12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荀子
  • 2篇新论
  • 2篇儒家
  • 2篇尚书
  • 2篇礼义
  • 2篇刘敞
  • 2篇节性
  • 2篇克己
  • 2篇克己复礼
  • 2篇复礼
  • 2篇《尚书》
  • 1篇性善
  • 1篇疑经
  • 1篇优秀传统文化
  • 1篇之谓
  • 1篇中华优秀传统...
  • 1篇人性
  • 1篇儒家仁爱思想
  • 1篇生态伦理
  • 1篇生态伦理价值

机构

  • 12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2篇李记芬
  • 1篇向世陵

传媒

  • 2篇道德与文明
  • 2篇儒学评论
  • 1篇东岳论丛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现代哲学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精神文明导刊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刘敞疑经思想新论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历史的又一高峰,历来为学界所重视,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宋初经学思想进行研究的理论要求也渐渐凸显出来,即不同于从应对佛道理论挑战的道统论的角度来标宋明理学之“开新”,而是从被视为儒家主体的经学研究出发,...
李记芬
关键词:宋明理学刘敞
试论荀子“和合”思想
2019年
荀子的“和合”就是指人人共同协作,从而能得生时和居、死时合聚之欢。首先,从“合”上讲,“和合”主要是指与父母亲人在生时的聚合,并且这一聚合在其死后也能继续延续下去,即通过思慕使人得生死合聚之全。其次,从“和”上说,“和合”即调和人心以得其同。一方面,(声)乐以调和的方式使人心同好公道,使人能得和乐境界;另一方面,君子调和人与万物的关系,使人能合群居住、和睦相处。“和合”既有对人的生的考虑,也有对死的思考;既有对个人修养的探讨,也有对整体人群之道的考量,是人生之乐的重要方面。和合在荀子那里是一个有着全面和深层次内涵的概念,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
李记芬
关键词:荀子
克己复礼为仁新诠——基于荀子的辨析
2021年
复礼为仁,是荀子为了实现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目标而进行的理论探索。克己,主要是指治欲,方法是"以义克利"。而礼义的制定与践履,就是"复礼"的意涵,具体方法就是法后王以察先王之道。一方面,制定与践履礼义可以克己(治理人欲),从而"克己"被进一步收归到"复礼"中。而另一方面,"处仁以义,然后仁也"表明复礼才是真正完满意义上仁的达成,即复礼为仁。复礼为仁的思想转向,不仅将礼与仁的内涵进一步深化,而且还对后世儒者影响深远,因而在当代的克己复礼为仁思想研究中不能被忽视。
李记芬
关键词:克己复礼
论《尚书》之“习与性成”思想
2018年
《尚书》提出'习与性成',指出人重复不已地习行不义之事,将会形成不义的人性。言习,最终是为了言性。习进一步演变为习惯、习俗意义时,相应地,也展现了性字意义的复杂演变。性出于生字,而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生命欲望的意义。正是在对人的欲望变化的所以然的追问中,也进一步发展出了对性字的新义——本性的思考。不义的人性需要变化更新,而具体方法就是'节性',如此便开创了儒家以礼义节性的修养工夫路向。
李记芬
关键词:礼义节性
荀子尊严思想研究
2020年
人的尊严指人之为人的尊贵处,即人拥有德性并能在不懈怠地长养德性的过程中,最终达到一种与天地参的状态。尊严,首先是一种德性尊严。人的尊严依据不是理性,而是德性。尊严是否为人天生拥有,仍旧与德性的养成和践行密切相关。其次,尊严分为内在德性尊严与外在德性尊严。从内在德性尊严到外在德性尊严的贯彻、践行和最终落实中去看,才是尊严比较全面的内涵。尊严在儒家是一种过程性概念,而不是一种天赋或本体性概念,强调的是人的一种持续不断地自我提升的状态。正是在这种自我提升中,师的尊严的地位才得以凸显。
李记芬
关键词:荀子儒家
从孟、告“生之谓性”之辩看物性与人性被引量:1
2020年
“生之谓性”是告子的代表性观点,并由此引发了孟、告之间关于“羽雪玉”之白如何导向“犬牛人”之性及人物之性同异等多方面的讨论。其间,含摄了性与形色、人性与物性、天命与气禀、形而下与形而上等多方面的内容,并涉及知觉运动与作用是性的问题,体现了儒学从传统经学到宋明理学发展中对性论问题的关注及其理论建构。
李记芬向世陵
关键词:生之谓性性善物性人性
论《尚书》之“习与性成”思想
2017年
《尚书》提出"习与性成",指出人重复不已地习行不义之事,将会形成不义的人性。言习,最终是为了言性。习进一步演变为习惯、习俗意义时,相应地,也展现了性字意义的复杂演变。性出于生字,而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生命欲望的意义。正是在对人的欲望变化的所以然的追问中,也进一步发展出了对性字的新义——本性的思考。不义的人性需要变化更新,而具体方法就是"节性",如此便开创了儒家以礼义节性的修养工夫路向。
李记芬
关键词:礼义节性
仁者“爱人”而“亲仁”--关于儒家仁爱思想的挖掘和阐发
2022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有仁爱之心”,要“讲仁爱”。仁爱,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核心内涵,奠定了整个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质。对仁爱思想的深入挖掘和阐发,可以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参考。
李记芬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仁爱思想
荀子总万物思想的生态伦理价值被引量:1
2016年
承继《易传》《中庸》圣人参天地的观点,荀子进一步提出君子可以总万物,从而丰富了儒家人与天地关系的理论内涵。在荀子看来,君子有仁义、知通统类,从而能够总括、调理天地万物。君子总括万物的思想,涵摄的是人与自然万物相互友爱的平等关系,从而可以兼容人与自然适度平衡、和谐发展,以达到彼此共生的人类理想。荀子的这一思想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生态伦理价值。
李记芬
关键词:总括
"克己"为仁与"复礼"为仁:基于荀子思想对"克己复礼为仁"的一种解答(提要)
李记芬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