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 作品数:12 被引量:34 H指数:4 供职机构: 北京市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科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2018-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人群感染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北京市通州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门诊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通州区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获取2018-2020年通州区VCT门诊求询者的一般资料、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8-2020年,通州区VCT门诊共检测2198人,男女性别比为3.35∶1,以20~39岁(72.84%)、大专及以上(63.15%)的求询者为主。HIV抗体阳性率为8.14%,阳性者中高危行为以男男同性性行为为主(90.50%),且人数有逐年增加趋势,其阳性检出率为14.34%(162/113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2.703,95%CI:1.636~98.643)、发生男男同性性行为(OR=3.436,95%CI:1.010~11.694)、初中及以下学历(OR=3.005,95%CI:1.877~4.811)是VCT门诊求询者感染HIV的影响因素。结论初中及以下学历、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是通州区HIV感染的重点人群,应精准选择该人群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以减少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 李乐 戚广浩 李震 刘静静 温祁关键词:艾滋病 自愿咨询检测 影响因素 2017—2021年通州区HIV筛查有反应样本抗体确证试验结果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2017—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HIV筛查有反应样本抗体确证试验结果,了解通州区HIV抗体阳性病例分布特征,为艾滋病防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免疫印迹试验,对2017—2021年通州区HIV筛查有反应样本进行抗体确证试验,按照性别、年龄、送检机构、检测途径等类别进行结果分析。结果2017—2021年,通州区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共接收HIV筛查有反应样本2480份,其中HIV-1抗体阳性994份(40.1%),HIV抗体不确定774份(31.2%),HIV抗体阴性712份(28.7%)。确证阳性率男性(51.6%)高于女性(8.6%)、20~39岁年龄组(44.4%)高于其他年龄组;阳性病例的感染途径主要为性传播(93.7%)。采供血机构确证阳性率最低(10.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最高(91.8%);不同户籍、是否合并梅毒及不同检测途径样本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筛查实验室(46.8%)与快检点(47.0%)确证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V-1抗体阳性样本WB结果以全条带为主(89.5%),不确定样本以单一条带为主(70.8%)。结论应进一步强化艾滋病防治宣传与扩大检测工作,加大不确定检测者随访力度,以推进HIV感染早发现、早治疗。 高洁 高翔 周景林 李震 温祁 王芳关键词: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确证试验 免疫印迹法 北京市通州区2013—2019年(15~24)岁青少年HIV/AIDS病例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通州区(2013~2019)年新报告的(15~24)岁青少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疫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针对性地制订该人群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筛选出北京市通州区(2013~2019)年新报告的病例资料,分析(15~24)岁人群的艾滋病流行情况。结果(2013~2019)年共报告(15~24)岁HIV/AIDS病例365例,占全部病例的22.54%;平均年龄为(21.89±1.85)岁;男性占97.26%;学生占12.60%;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占46.58%;未婚占99.4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64.66%;传播途径以同性性传播为主,占88.77%;检测样本源于医疗机构就诊病例占47.67%;职业分布、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样本来源、户籍分布、晚发现率与全年龄段比较均存在差异(P<0.05),且比例除晚发现率外,均高于全年龄段病例。结论北京市通州区青少年病例数所占比例较高,男男同性性行为是主要危险因素,应加强对该人群的宣传干预工作,提高性安全意识和主动检测意识,遏制青少年艾滋病疫情蔓延。 刘静静 戚广浩 李乐 温祁 金岳 李震关键词:艾滋病 北京市通州区2013年—2020年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通州区2013年—2020年50岁及以上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例情况及流行特征,为针对性地制定该人群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筛选出2013年—2020年新报告的病例资料,分析50岁及以上人群的艾滋病流行情况。结果2013年—2020年新报告≥50岁HIV/AIDS病例146例,占全部病例的8.12%,死亡病例7例,占比46.67%;HIV感染者124例,AIDS患者22例;平均年龄为(57.32±6.69)岁;男性占92.47%;汉族占97.26%;初中及以下占53.42%;家政、家务及待业占44.52%;离异或丧偶占67.12%;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99.32%,男男同性性接触感染占73.29%;检测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就诊占69.86%;根据首次CD4细胞检测结果推断HIV感染时间在3年以内和8年及以上分别占45.04%、11.45%。结论北京市通州区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具有低文化程度、同性传播为主、被动发现等特点,感染风险较高,应采取有针对性地防病宣传、综合干预及咨询检测措施,以有效遏制老年人艾滋病疫情蔓延。 刘静静 戚广浩 李乐 温祁 金岳 李震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老年人 2015-2019年通州区艾滋病监测哨点结核病门诊就诊人群特征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2015-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艾滋病监测哨点结核病门诊就诊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等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家艾滋病监测哨点的方案,对2015-2019年通州区所有首次到艾滋病监测哨点结核病门诊就诊的目标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艾滋病毒(HIV)与梅毒的监测,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趋势检验对2015年-2019年数据的趋势进行分析。结果:2015-2019年共有3533人次到北京市通州区艾滋病监测哨点结核病门诊就诊,其中以20-40岁的就诊人群为主,平均年龄为(39.22±16.10)岁,最小就诊者年龄为15岁,最大就诊者年龄为90岁。不同年份的就诊人群的年龄构成比有统计学意义(χ^(2)=39.16,P=0.006)。期间就诊的结核病患者中筛查出HIV阳性患者5例(0.1%),梅毒阳性患者47例(1.3%)。曾经承认过输血或者卖血史的人占0.6%、承认注射过毒品的人占0.1%、承认有过男男同性性行为的人占0.1%。关于艾滋病传播途径以及基础知识的知晓情况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的知晓率均在99%以上,知晓率较高。结论:应该针对中青年的人群、有危险行为的各个年龄段人群开展健康教育以及疾病的筛查工作,尽可能的切断HIV/TB双重感染的传播途径,降低发病率。 李震 戚广浩 李乐 刘静静 温祁关键词:哨点监测 艾滋病 结核病 2013-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报告的HIV/AIDS病例晚发现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 分析北京市通州区2013-2020年HIV感染者/AIDS病例晚发现情况,为制定通州区艾滋病病例早发现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出2013-2020年新报告的现住址为通州区的HIV/AIDS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3-2020年通州区共报告HIV/AIDS病例1 799例,晚发现病例219例,晚发现比例为12.17%。不同特征的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不同,且2013-2020年病例晚发现比例呈下降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50岁年龄组病例(OR=1.967,95%CI:1.241-3.117)、≥50岁(OR=2.496,95%CI:1.334-4.673)、异性性途径传播(OR=1.554,95%CI:1.061-2.276)、干部职员(OR=1.863,95%CI:1.161-2.991)、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就诊者(OR=1.495,95%CI:1.054-2.122)为晚发现的危险因素。结论 通州区应继续加大对重点人群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扩大检测覆盖面,积极推动医疗机构主动提供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提高艾滋病病例的早期发现能力,降低晚发现比例。 刘静静 戚广浩 李乐 温祁 李震关键词:艾滋病 老年人群 异性性传播 影响因素 2013—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新报告HIV感染者/AIDS患者特征与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研究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对2013—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HIV感染者/AIDS患者)特征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情况,分析及时检测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因素,为通州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基本情况、传播途径、样本来源及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等,采用趋势性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9年通州区新报告HIV感染者/AIDS患者1618例,纳入CD4^(+)T淋巴细胞及时性检测分析1608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不同特征所占比例不同,医疗机构就诊者发现的病例从54.38%上升至54.98%,学生病例从7.50%下降至2.21%。首次CD4^(+)T淋巴细胞及时检测率从51.68%上升至72.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中或中专人群(OR=1.56,95%CI:1.10~2.22)、大专及以上人群(OR=1.39,95%CI:1.03~1.89)及时检测比例高;外地户籍及时检测比例较低(OR=0.57,95%CI:0.42~0.77);专题调查发现的病例及时检测比例较高(OR=1.68,95%CI:1.02~2.78)。结论2013—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新报告病例中,学生占比有所下降,首次CD4^(+)T淋巴细胞及时检测率提升,应继续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宣传防治工作,进一步扩大检测面,尽早发现病例,提高CD4^(+)T淋巴细胞检测及时性,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并减少传播。 刘静静 戚广浩 李震 李乐 温祁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D4 T淋巴细胞 北京市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2021年自愿咨询检测门诊HIV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分析北京市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通州区CDC)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 VCT)门诊咨询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检出水平及分布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7—2021年通州区CDC VCT门诊采集的外周静脉血样本进行HIV抗原抗体筛查,筛查有反应样本经双试剂复检至少1次有反应者进行抗体确证实验。对检测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阳性病例人群分布特征。结果 2017—2021年通州区CDC VCT门诊共收集样本1 197份,其中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5.06%(300/1 197),阳性病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75岁,中位数29岁。20~39岁感染者为主要人群,占77.67%(233/300);阳性病例中未婚者居多,占73.33%(220/300);学历大专及以上者占60.00%(180/300);求询原因以男男同性性行为史为主,占84.00%(252/300),未婚(87.27%,192/220)、离异或丧偶者(87.50%,14/16)中男男同性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比例高于已婚有配偶者(71.88%,46/64)。结论 通州区CDC VCT门诊咨询者HIV阳性率较高,阳性病例以男性、未婚者为主,男男同性性行为是主要传播途径,应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和行为干预,强化重点人群主动咨询检测意识。 高洁 周景林 邹林 李震 温祁 高翔关键词: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自愿咨询检测 HIV感染 北京市通州区2021―2022年新报告HIV-1感染者新发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2021―2022年新报告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感染者新发感染状况及人群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限制性抗原亲和力法,对通州区2021—2022年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经免疫印迹法确证为HIV-1抗体阳性的样本进行新发感染检测。采用χ^(2)检验分析2021―2022年通州区新报告HIV-1感染者新发感染人口学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免疫印迹带型与化学发光COI(cut off index)值在预测HIV-1新发感染中的价值。结果北京市通州区2021―2022年新报告HIV-1感染者308例,新发感染127例,新发感染比例为41.23%。308例通州区新报告HIV-1感染者中,<30岁(新发感染比例为50.89%)、未婚/离异/丧偶(新发感染比例为44.58%)、大专及以上(新发感染比例为46.20%)、无性病史者(新发感染比例为44.75%)的新发感染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414、5.563、6.057、3.865,P均<0.05)。不同性别、传播途径、户籍新报告HIV-1病例新发感染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印迹带型中,p31条带缺失[记作p31(-)](OR=4.361,95%CI:1.529~12.439)、gp41条带缺失[记作gp41(-)](OR=14.542,95%CI:4.285~49.359)易被判定为新发感染,化学发光检测COI值<150的样本被判定为新发感染的可能性是COI值≥150样本的4.072倍。结论2021―2022年通州区新报告HIV-1感染者的新发感染比例均处于高位水平。进一步加强宣传干预措施对区域性疫情防控有重要意义。免疫印迹带型p31(-)、gp41(-),化学发光检测COI值<150在预测HIV-1新发感染中有指示作用。 高洁 高翔 周景林 李震 温祁关键词:艾滋病 北京市通州区2009年—2021年梅毒流行特征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了解通州区梅毒的流行特征,期望能为相关部门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提供数据参考。方法获取2009年—2021年各医疗机构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中进行报告的梅毒病例,对其人口学信息进行统计描述。结果2009年—2021年,通州区共报告梅毒4712例,总发病率为27.13/10万,各期梅毒均有发病,其中以隐形梅毒3497例(74.21%)为主,发病率为20.13/10万。男性2331例,男性发病率为26.30/10万,女性2381例,女性发病率为27.99/10万。平均年龄为(42.55±18.31)岁,以20岁~39岁组最多,占总比例的50.49%。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2826例为主,占59.97%,其次是农民540例,占11.46%,离退休人员435例,占9.23%。结论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宣教;完善梅毒转/会诊制度,规范诊疗;扩大主动监测,挖掘潜在感染者是防控工作的重点方向。 李乐 戚广浩 李震 刘静静 温祁关键词:梅毒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