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飞

作品数:5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四十三所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3篇织物
  • 3篇复合织物
  • 2篇性能研究
  • 2篇针刺
  • 1篇等离子
  • 1篇等离子喷涂
  • 1篇针刺密度
  • 1篇针刺深度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织物增强
  • 1篇碳布
  • 1篇喷涂
  • 1篇热性能
  • 1篇热性能研究
  • 1篇热震
  • 1篇热震性
  • 1篇热震性能
  • 1篇纤维
  • 1篇纤维转移

机构

  • 5篇中国航天科技...
  • 4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5篇李飞
  • 4篇刘建军
  • 4篇郝志彪
  • 3篇嵇阿琳
  • 3篇李铁虎
  • 1篇华六五
  • 1篇李瑞珍
  • 1篇梁国正
  • 1篇薛宁娟
  • 1篇李桂林
  • 1篇贺平

传媒

  • 3篇固体火箭技术
  • 1篇纤维复合材料
  • 1篇炭素技术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针刺炭布/网胎复合织物的组分形态及性能研究被引量:27
2005年
将T-300炭纤维平纹布和聚丙烯腈(PAN)预氧化纤维网胎预复合,接力层叠、针刺、炭化后制备了炭布/网胎复合织物。在分析复合织物组分形态的基础上,研究了针刺深度和针刺密度对复合织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针刺深度增大,复合织物密度增大,X-Y向和Z向拉伸强度均存在极值;随针刺密度增加,复合织物X-Y向拉伸强度下降,而复合织物密度和Z向拉伸强度则存在极值。
刘建军李铁虎郝志彪李飞嵇阿琳
关键词:针刺复合织物针刺深度针刺密度
针刺复合织物增强C/C复合材料结构与热性能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以T-300平纹炭布和聚丙烯睛(PAN)预氧化纤维网胎叠层针刺,经炭化后制备成准三维结构的圆筒复合织物,在化学气相沉积至一定密度后,用两种不同工艺制备了C/C复合材料。在金相显微镜下对材料的增强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材料热物理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网胎纤维沿径向的针刺导入明显增强了材料的整体结构,导入的径向纤维以纤维簇的形式存在,并不完全与层间垂直,工艺过程对分布形式影响显著。800℃时,化学气相沉积(CVD)和树脂炭混合基体,中间经1 800℃高温处理的C/C复合材料其轴向和径向热扩散系数分别为0.064 cm2/s和0.026 7 cm2/s,比热容分别为1.928×103J/(kg.K)和2.278×103J/(kg.K);CVD和沥青炭混合基体,中间经2 500℃高温处理的C/C复合材料,其轴向和径向热扩散系数分别为0.159 cm2/s和0.067 cm2/s,比热容分别为1.597×103J/(kg.K)和1.713×103J/(kg.K)。对两种工艺造成热性能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刘建军李铁虎郝志彪李飞嵇阿琳
关键词:复合织物C/C复合材料热性能
表面处理对碳/酚醛材料层间性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本文分别研究了在有氧与无氧状态下表面处理对碳 /酚醛材料界面特性的改善 ,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的变化。通过扫描电镜 (SEM)、电子能谱 (XPS)研究了不同状态处理下的碳布 ,测试了碳 /酚醛复合材料的剪切强度。研究表明 ,在 5 0 0~ 6 0 0℃有氧状态下处理的碳
薛宁娟李飞郝志彪李瑞珍
关键词:力学性能碳布
针刺炭布/网胎复合织物中的纤维转移和损伤研究被引量:15
2008年
将T-300炭纤维平纹布和聚丙烯腈(PAN)预氧化纤维网胎预复合后,使用15×16×36×3C222G73012型刺针,接力层叠针刺制备炭布/网胎复合织物。通过SEM研究了刺针对纤维的转移作用及损伤情况。结果表明,网胎纤维在刺针倒钩带动下,沿垂直方向转移后,以"销钉"作用形成"板钉"状网络结构,和平面织物一起构成复合织物的准三维网络结构;在针刺过程中,刺针对网胎和炭布纤维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特别是炭布纤维的损伤造成平面内强度的大幅度降低,在针刺密度为8针/cm2,针刺深度为12mm的情况下,炭布拉伸强力经向从2140N下降为1440N,纬向从1970N下降为1280N。损伤的炭布纤维在z向基本无转移增强作用。
刘建军李铁虎郝志彪李飞嵇阿琳
关键词:针刺复合织物纤维转移
大气等离子喷涂纳米ZrO_2涂层工艺与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以结合强度为测试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出纳米ZrO2热障涂层喷涂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该涂层的结合强度、抗热震性能及隔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优化工艺喷涂的涂层结合强度可达33MPa;抗热震性能好,1050℃水冷试验中,涂层可经历22次左右的热震循环;隔热效果明显,火焰与涂层表面以及涂层表面和试样背面随着火焰温度不同,分别具有300~600℃和100~200℃左右的温差。
华六五梁国正李飞贺平刘建军李桂林
关键词:等离子喷涂正交试验抗热震性能隔热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