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飞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椎体
  • 2篇骨折
  • 1篇短节段
  • 1篇短节段椎弓根
  • 1篇多孔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爆裂
  • 1篇胸腰椎爆裂骨...
  • 1篇胸腰椎爆裂性...
  • 1篇压缩性
  • 1篇压缩性骨折
  • 1篇腰椎
  • 1篇腰椎爆裂骨折
  • 1篇腰椎爆裂性骨...
  • 1篇再骨折
  • 1篇植骨
  • 1篇植骨方式
  • 1篇疏松性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再骨折

机构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李飞
  • 3篇蒋煜文
  • 3篇杜庆钧
  • 3篇黄明光
  • 3篇赵洪斌
  • 2篇陈伟
  • 2篇刘海峰
  • 1篇张佩霞

传媒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年份

  • 3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多孔重建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评价多孔金属钽棒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4月收治的采用髓芯减压联合多孔重建钽棒内固定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1例(26髋)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Harris评分显著优于术前(P<0.05);有2髋在术后随访14个月时发生股骨头坏死塌陷,改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优良率为76.2%。结论:髓芯减压联合重建钽棒内固定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满意。
蒋煜文黄明光李飞赵洪斌杜庆钧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钽棒内固定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强化术后再骨折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椎体强化术(椎体成形PVP和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后椎体再骨折发生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1年8月在我院行经皮椎体强化术的171例患者,其中再发椎体骨折19例27个椎体(A组),未再发骨折152例作为对照(B组)。所有患者获得随访6~16个月,平均13个月。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骨水泥注入量、测量椎体前缘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等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记录再次手术前、后第1天及末次随访VAS评分。结果 16个椎体发生在PVP术后相邻椎体(84.2%),其中9个椎体术后2个月内发生;骨水泥向椎间盘渗漏在A、B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椎体强化术在再骨折术前、后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再骨折发生具有一定危险因素,椎体强化术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同时应该加强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蒋煜文刘海峰黄明光李飞赵洪斌张佩霞陈伟杜庆钧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再骨折
不同植骨方式结合短节段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评价单纯后外侧植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及联合植骨三种植骨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至2011年11月我院三种植骨方式治疗的17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后外侧植骨(A组)72例,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B组)63例,联合两种植骨方式植骨42例(C组)。观察伤椎Cobb角以及矫正度丢失、骨性融合率、内固定失效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情况变化。结果三组患者均获随访。末次随访时A组和B组Cobb角及矫正丢失度均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和B组骨性融合率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ODI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准确的评估非常重要,联合植骨融合可能较单纯后外侧或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融合获得更好的骨性融合。
蒋煜文刘海峰黄明光李飞赵洪斌陈伟杜庆钧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椎弓根椎体植骨后外侧植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