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群

作品数:10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涡动
  • 6篇涡动相关法
  • 4篇旱区
  • 4篇干旱
  • 4篇干旱区
  • 4篇半干旱
  • 4篇半干旱区
  • 3篇潜热
  • 3篇潜热通量
  • 3篇热通量
  • 3篇边界层
  • 3篇大气边界层
  • 2篇生态系统
  • 2篇水汽
  • 2篇气相互作用
  • 2篇青藏高原
  • 2篇洱海
  • 2篇感热
  • 2篇感热通量
  • 2篇闭合率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南宁师范大学
  • 1篇生态环境部南...

作者

  • 10篇杜群
  • 9篇刘辉志
  • 8篇王雷
  • 6篇冯健武
  • 1篇洪钟祥
  • 1篇刘阳
  • 1篇黄建平
  • 1篇石立庆
  • 1篇徐祥德
  • 1篇张武

传媒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大气科学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第四届全国大...
  • 1篇第一届中国大...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WRF模式对青藏高原那曲地区大气边界层模拟适用性研究被引量:20
2018年
采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4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青藏高原那曲地区边界层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在青藏高原那曲地区5个站点的观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分析不同参数化方案在那曲地区的适用性。研究表明,YSU、MYJ、ACM2和BouLac方案对2 m气温和地表温度的模拟偏低。BouLac方案模拟的地表温度偏差较小。通过对能量平衡各分量的对比分析发现,温度模拟偏低可能是向下长波辐射模拟偏低以及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交换过强导致的。对于边界层风、位温和相对湿度垂直结构的模拟,局地方案的模拟效果均优于非局地方案。BouLac方案对那曲地区近地层温度、边界层内位温和相对湿度的垂直分布模拟效果较好。
许鲁君刘辉志徐祥德徐祥德杜群
关键词:青藏高原WRF模式大气边界层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数据填补及能量闭合对半干旱区生态系统年净碳交换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基于半干旱区2种不同下垫面(草地和旱作农田)2005和2008年涡动相关法取得的通量资料,分析了数据填补、能量收支闭合率以及摩擦风速(u*)阈值等对生态系统年净碳交换的影响.通过加入4种不同长度的人工空缺(空缺长度从0.5 h^12 d),比较了平均日变化法(MDV)、边缘分布抽样法(MDS)和非线性回归法等6种填补方法的填补效果.结果表明,MDS的整体表现最好,特别是对长空缺的填补效果优于其他方法,估算的年NEE偏差在5 g C m-2 a-1以内.非线性回归法估算的夜间NEE具有较大的正偏差,表明非线性回归法估算的夜间生态系统呼吸偏高.4种非线性回归法估算的年NEE偏差在8.0~30.8g C m-2 a-1.由于在半干旱区土壤含水量是生态系统碳交换的重要限制因子,非线性回归法中综合考虑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影响的Non_linear3和Non_linear4表现较好.MDV对白天NEE空缺的填补优于夜间,估算的年NEE偏差在-2.6^-13.4 g C m-2 a-1.总体上,数据填补的精确度受下垫面类型、空缺长度以及空缺出现时间(白天、晚上)影响.2个观测站点的能量收支闭合率在80%左右.能量收支闭合率受湍流强度影响显著;当夜间摩擦风速较低时,湍流混合不充分,能量收支闭合率也较低.生态系统在某个风向的累积通量印痕较大时,有效能量和湍流通量源区的不匹配造成这一风向上的能量收支闭合率也较低.通过假设能量收支不闭合全部由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低估引起,评估了能量闭合订正对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订正后的草地、农田的年净碳交换量平均增加近10 g C m-2 a-1.此外当u*阈值从0.1增加到0.2 m s-1,年净碳交换平均增加37.5 g C m-2 a-1,这表明u*阈值的设定对生态系统的年净碳交换影响较大.
杜群刘辉志冯健武王雷
关键词:半干旱区涡动相关法
半干旱区不同下垫面地表粗糙度和湍流通量整体输送系数变化特征被引量:13
2012年
利用半干旱区通榆站2003~2008年期间获取的近地层梯度和涡动相关观测资料,采用涡动相关法计算了通榆地区退化草地和农田下垫面的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m,热力学粗糙度z0h,动量拖曳系数Cd和热量输送系数Ch等地气交换过程基本参数,分析了其日、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退化草地和农田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热传输附加阻尼亦不是常数,并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整体输送系数同样也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在生长季,退化草地和农田下垫面多年平均的动量拖曳系数分别为3.1×10-3和4.7×10-3,热量输送系数分别为2.5×10-3和3.1×10-3;在非生长季,退化草地和农田下垫面多年平均的动量拖曳系数分别为2.3×10-3和2.9×10-3,热量输送系数分别为2.0×10-3和2.2×10-3.
冯健武刘辉志王雷杜群石立庆
关键词:半干旱区地表粗糙度涡动相关法
洱海湖气界面水汽和二氧化碳通量交换特征
湖泊-大气相互作用是气候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对于低纬度地区高原湖泊下垫面湖气相互作用的研究开展的较少。基于2012 年涡动相关法观测到的洱海湖气之间湍流通量资料,本文分析了高原湖泊表面动量通量、感热通量...
刘辉志冯健武杜群王雷
关键词:洱海涡动相关法感热通量潜热通量
青藏高原东南缘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碳、水交换特征
2024年
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地区是南亚和东亚季风的交汇处,也是大气变化的敏感区和热源区。开展该地区地气相互作用对区域水热过程影响机制及其参数化研究,对于研究青藏高原大气水汽传输的关键过程问题有重大意义。本文介绍了基于涡动观测法开展的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的地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并总结了洱海湖面、丽江高山草甸及腾冲北海湿地的地气交换特征,以及利用数值模式开展复杂山地局地环流特征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初步明确和揭示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不同类型下垫面的地气交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青藏高原东南缘高山草甸的碳、水交换过程受降水分布影响显著,“浮毯型”湿地(水面常年覆盖有“浮毯”状苔草草排)的碳、水交换除了受气象因素影响外,也受到下垫面植被和水体比例变化的影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碳、水交换过程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影响因子存在差别。风速始终是湖泊潜热和CO_(2)交换的关键影响因子,而降水在较长时间尺度对湖泊CO_(2)通量也有显著影响。此外,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复杂地形对于生态系统的碳、水交换过程也有显著影响。复杂地形产生的不同类型的局地环流对于生态系统的碳、水交换过程有不同的影响。
刘辉志杜群杜群刘阳蒙小妮刘阳郑颖祺
关键词:地气相互作用潜热通量
北京冬季大风过程大气边界层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利用北京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25 m气象观测塔的气象梯度资料和湍流资料,分析了2014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北京两次大风过程中气象要素和湍流输送特征的变化。第一次大风过程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均高于第二次大风过程。强烈的风速垂直切变主要集中在距地面100 m高度范围内,最强风速垂直切变达到0.31 s^(-1)。大风过程中,阵风系数呈现随高度减小的趋势,越接近地面,阵风系数愈大。阵风强度的变化与阵风系数相似,100 m以下高度时,阵风强度随高度增大而减小。大风过程自上而下改变边界层结构,平均动能、湍流动能和摩擦速度最先从上层(280 m)发生变化且迅速增加。近地层由于风速垂直梯度的显著差异,近地层垂直方向的湍流强度最大。大风时各功率谱在低频区(<0.01 s^(-1))达到峰值,大风过后各高度的能量都有所下降。
杜群洪钟祥刘翔卿
关键词:大风过程大气边界层结构湍流特征
大气边界层物理研究进展(2012~2017年)被引量:10
2018年
本文总结了2012~2017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边界层物理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不同下垫面(城市、青藏高原、草原、沙漠、湖泊、海洋等)大气边界层观测实验、大气湍流和阵风相干结构的理论研究以及大气数值模拟的参数化改进等,同时对未来几年内大气边界层物理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刘辉志王雷王雷
关键词:大气边界层大气湍流陆气相互作用
洱海湖气界面水汽和二氧化碳通量交换特征
湖泊-大气相互作用是气候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对于低纬度地区高原湖泊下垫面湖气相互作用的研究开展的较少。基于2012 年涡动相关法观测到的洱海湖气之间湍流通量资料,本文分析了高原湖泊表面动量通量、感热通量...
刘辉志冯健武杜群王雷
关键词:洱海涡动相关法感热通量潜热通量
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的碳交换特征被引量:21
2012年
利用2007~2008年内蒙古锡林浩特羊草草原(1979年开始围封,简称UG79站)、甘肃黄土高原草原(SACOL站)以及吉林半干旱通榆退化草原(TY站)三个站的涡动相关法取得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半干旱区不同地点草原生态系统的碳交换特征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2007年UG79站和TY站降水均偏少(与气候平均年降水量相比);特别是TY站,2007年降水不足多年平均降水量一半;SACOL站2007年降水基本正常,2008年降水偏少.净碳吸收速率月平均日变化表明,TY站平均净碳吸收速率较高,其次为UG79站,SACOL站平均净碳吸收速率较低;但SACOL站净碳吸收过程持续时间较长.UG79站两年间净碳收过程相似,净碳吸收作用均在生长季(5~9月)6~8月份较明显,2008年8月最大净碳吸收速率接近0.08mgCm-2s-1;SACOL站2007年净碳吸收速率高于2008年,2007年9月最大净碳吸收速率接近0.07mgCm-2s-1.TY站2007年净碳吸收作用持续时间较短,只在生长季7~8月份表现出明显的净碳吸收作用;2008年净碳吸收速率较高,最大净碳吸收速率接近0.12mgCm-2s-1.三个站点生态系统呼吸受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共同影响.SACOL站和UG79站2007~2008年生长季期间均表现为碳库作用.UG79站两年间生长季累积净碳交换总量分别为-68,-50gCm-2;SACOL站两年间累积净碳交换总量分别为-109,-55gCm-2.TY站2007,2008年累积净碳交换总量分别是0.32,-73gCm-2,分别表现为碳源和碳汇功能.生长季有效降水开始的时间、总降水量及其时间分布决定了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净碳吸收功能和净碳吸收作用持续的时间.
杜群刘辉志冯健武王雷黄建平张武Christian BERNHOFER
关键词: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涡动相关法
数据填补及能量闭合对半干旱区碳交换的影响
目前国内对于半干旱区生态系统年净碳交换 (net ecosystem exchange,NEE)不确定性的研究开展得较少。为研究生态系统长期的碳交换特征或进行不同站点间的比较,需要明确湍流资料的后处理过程(数据填补、u*...
杜群刘辉志冯健武王雷
关键词:半干旱区涡动相关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