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凤

作品数:11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病毒
  • 4篇病理
  • 3篇蛋鸡
  • 3篇禽白血病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病理学
  • 2篇蛋雏鸡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学
  • 2篇上皮
  • 2篇上皮细胞
  • 2篇上皮细胞癌
  • 2篇组织学
  • 2篇网状内皮组织
  • 2篇网状内皮组织...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癌
  • 2篇理学诊断
  • 2篇流行病学调查

机构

  • 11篇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

  • 11篇杨凤
  • 9篇刘思当
  • 8篇孙洪磊
  • 6篇倪伟
  • 4篇秦梅
  • 3篇王健
  • 3篇车国喜
  • 3篇肖一红
  • 2篇李宏民
  • 1篇张臣伟
  • 1篇于宏
  • 1篇聂丽
  • 1篇曲悦
  • 1篇李娟

传媒

  • 3篇畜牧兽医学报
  • 2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兰褐商品蛋雏鸡毛源性上皮细胞癌病理学诊断
2010年
针对目前山东省出现的某些商品蛋雏鸡皮肤增生、结痂为特征的致死性皮肤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剖检、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该病仅在某场家、某批次的海兰褐商品蛋雏鸡中发现,多在5日龄左右发现病变,病程1月左右,病鸡最终衰竭死亡,发病率1%~10%不等;病初可见皮肤多发性黄色结节,随后结节融合,导致皮肤增厚、结痂,内脏器官无肉眼可见肿瘤病变;病理组织学观察,真皮层存在不同分化状态的毛囊样瘤细胞集团,瘤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病灶呈浸润性生长,侵犯神经及真皮下肌肉组织,伴有肌样纤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病变部皮肤表皮细胞显著增生,增生的基底细胞也有一定的异型性;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细胞呈广谱细胞角蛋白(CK)阳性;波形蛋白(Vim)、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KHMW)、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KLMW)、P53、Ki-67阴性;真皮层增生的肌样纤维结缔组织主要为平滑肌。该皮肤肿瘤初步诊断为毛源性上皮细胞恶性肿瘤。
孙洪磊秦梅肖一红王健杨凤倪伟刘思当
关键词: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商品蛋雏鸡毛源性上皮细胞癌病理学诊断
针对目前山东省出现的某些商品蛋雏鸡皮肤增生、结痂为特征的致死性疾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剖检、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发病鸡多为5日龄左右雏鸡,发病率1%-10%不等;病初可见皮肤多发性黄色结节,随后结节...
孙洪磊秦梅肖一红王健杨凤倪伟刘思当
关键词:致死性疾病病理组织学诊断波形蛋白
文献传递
山东地区禽白血病发病鸡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致病特性的研究
禽白血病(AL)是指由反转录病毒科甲型反转录病毒属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以禽类造血组织中某些细胞成分过度增生为主的一类可传染的肿瘤性疾病,其病毒可划分为A-J 10个亚群,本病以垂直和水平传播两种方式在世界各国鸡群中广泛流行...
杨凤
关键词: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致病特性反转录病毒发病鸡群
2009—2010年山东地区蛋鸡禽白血病病原学和血清学调查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解山东地区蛋鸡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的流行病学情况,从泰安、临沂、青岛、聊城等4个地区的祖代种鸡场及其具有亲缘关系的父母代、商品代鸡场采集1 827份血清,其中祖代鸡血清597份、父母代鸡血清710份、商品代鸡血清520份;并采集1 209份泄殖腔棉拭子,其中祖代鸡棉拭子597份、父母代鸡棉拭子460份、商品代鸡棉拭子152份。通过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了血清的ALV-J、ALV-AB抗体检测、泄殖腔棉拭子的P27抗原检测。结果显示:祖代鸡ALV-J抗体、ALV-AB抗体、P27抗原的平均阳性率分别为0、0.84%、17.93%,其中不同地区P27抗原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泰安、聊城、青岛地区P27抗原阳性率分别为52.5%、0.58%、0;父母代鸡ALV-J抗体、ALV-AB抗体、P27抗原的平均阳性率分别为8.45%、3.10%、30.48%,不同地区之间三者差别较大;而商品代鸡ALV-J抗体、ALV-AB抗体、P27抗原的平均阳性率分别为13.46%、8.65%、18.42%,不同地区之间三者也存在较大的差别。祖代、父母代及商品代间抗体或抗原阳性率高低的明显相关性,提示存在垂直感染的可能性。山东地区祖代种鸡未检测到ALV-J抗体,ALV-AB抗体检出率极低,仅为0.84%,但个别祖代鸡场P27抗原的阳性率极高,可能存在免疫耐受感染;父母代、商品代鸡群抗体阳性率和抗原阳性率均比祖代高,说明它们已有ALV-J、ALV-AB的感染;父母代及商品代鸡群ALV-J抗体水平都高于ALV-AB抗体水平,说明山东省内AL以ALV-J感染为主,应注意研究其传播途径,加强检疫净化。
倪伟孙洪磊曲悦杨凤刘思当
关键词:蛋鸡抗原检测血清学调查
山东不同品系蛋鸡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0
2011年
为了解山东不同品系蛋鸡白血病流行情况,作者采集了山东各地区主要引进品系及地方品种鸡的血清3 882份、棉拭子2 428份和疑似病例41例,对采集样品分别进行了血清学、病理学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表明:包括祖代鸡在内的各品系蛋鸡群P27抗原阳性率为19.36%;ALV-A/B亚型抗体阳性率9.29%、ALV-J亚型抗体阳性率5.18%、REV抗体阳性率13.77%;发病鸡群主要是商品鸡群和父母代鸡群,海兰褐祖代鸡群也有发病;病理学诊断证明肿瘤类型主要为髓细胞瘤(27/41)、血管瘤或血管内皮细胞瘤(7/41)、纤维肉瘤(2/41)、平滑肌肉瘤(2/41)及马立克氏病(5/41);PCR检测结果显示,41份病料中有33份为ALV-J阳性(80.49%);22份为MDV阳性(53.66%);两者共感染率高达43.9%;从疑似病例分离到的17株ALV-J病毒gp85基因的同源性为94.0%~100%,与ALV-J原型株HPRS-103 gp85基因同源性为94.3%~98.7%;与其它已发表的分离毒株ALV-J gp85基因的同源性较低(84.4%~96.8%)。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山东各品系蛋鸡群均存在ALV感染,其中以ALV-J为主,ALV-A和ALV-B同时存在,且存在与MDV、REV的混合感染,病鸡主要表现髓细胞瘤和血管瘤。
杨凤孙洪磊倪伟车国喜刘思当
关键词:禽白血病流行病学血清学病原学
疑似鸭新型病毒性传染病在山东的流行情况初步调查及病理学观察
2012年
自2010年8月份以来,一种疑似鸭新型病毒病在山东迅速流行,给山东养鸭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解本病在山东的流行状况,对临床典型病例临诊症状及剖检病变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其组织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山东商品蛋鸭、肉种鸭和商品肉鸭均有发病,许多区域的鸭群发病率达100%;流行广、传播快、发病急、发病率高、药物治疗无效、病程长(2~3周)及死淘率(6%~10%)不是很高是该病流行病学的基本特征;临诊主要表现发热、拉稀、采食迅速减少、产蛋严重下降及神经症状;回肠中部黏膜卵圆形肿胀、脾脏灶状坏死、卵泡及输卵管萎缩、肝变性肿胀或出血及心内外膜出血为其主要剖检病变;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表现消化道急性卡他性炎症及局部淋巴组织显著增生,心、肝、肾、胰腺变性坏死或出血,脾脏、法氏囊淋巴组织坏死,以及轻度病毒性脑炎。
张臣伟李娟杨凤于宏刘思当
关键词:流行病学病理变化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问题研究--以山东省新泰市为例
杨凤
仔猪口服利巴韦林毒性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口服不同剂量利巴韦林对猪的毒性作用。【方法】选用12头(15.2±1.5)kg二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每千克体重利巴韦林10、30、90mg口服试验组。连续10d给药,详细观察各组的临床表现,动态检测血细胞、血清、尿液、骨髓造血功能及肝功各项理化指标的变化,最后放血致死剖检,并取材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仔猪按10mg·kg-1体重口服利巴韦林虽然有一定的临床表现,但无明显的中毒病变;中、高剂量(30、90mg·kg-1体重)的利巴韦林口服对猪的毒副作用明显,甚至导致急性死亡,利巴韦林对各组织器官表现泛嗜毒性,血液、骨髓、消化道、胰腺、心、肝、肾、脑均表现明显的组织学病变。其中溶血性贫血是猪中毒发病的主要机制,胃肠道卡他性坏死性炎症及胰腺病变是猪急性厌食、食欲废绝、便秘的主要原因所在。【结论】猪口服利巴韦林尤其是中、高剂量会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甚至会引起中毒死亡,因此,严禁利巴韦林用于猪病的防治。
于宏孙洪磊杨凤李宏民刘思当
关键词:利巴韦林毒性反应
整合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基因的鸡痘病毒野毒株致病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以分离保存的整合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基因的鸡痘病毒(FPV)野毒株接种CEF细胞,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REV,结果未检测到游离REV病毒粒子;以该毒株人工感染7日龄SPF雏鸡,同时设阴性对照,常规免疫新城疫弱毒苗(ND)。接毒后每周采血动态检测NDV抗体、REV抗体、REV病毒血症;同时对试验鸡免疫器官指数、组织学变化动态观察,并对免疫器官的细胞凋亡动态检测。结果表明,整合REV基因的FPV感染后2周可引起鸡REV病毒血症,并产生REV抗体;导致中枢免疫器官发育分化不良,尤其对胸腺的影响最为明显,攻毒2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胸腺指数明显下降(P<0.05);免疫器官主要表现实质细胞数量少,正常结构发育不良,间质结缔组织增生而发生纤维化;细胞凋亡检测证实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均有明显的凋亡现象,细胞凋亡是引起免疫器官萎缩的主要原因。对新城疫疫苗免疫反应呈显著的抑制作用,攻毒3周后,试验组血清新城疫病毒抗体滴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抗体滴度峰值低,维持时间短,下降速度快。本试验证实FPV整合REV前病毒基因组会明显改变FPV的致病性,表现某些REV的致病特征,使感染鸡REV抗体转为阳性并出现病毒血症,进一步证实REV可以通过基因组整合于FPV而进行传播的推测。
孙洪磊车国喜秦梅杨凤李宏民刘思当
关键词:鸡痘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基因整合
芦花鸡传染性肿瘤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2011年
从山东某养殖场散养的60日龄芦花鸡随机抽取100只隔离饲养,分别于65、120、190、240日龄翅静脉采血,动态检测禽白血病(AL)AB、J亚型抗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抗体;取泄殖腔棉拭子动态检测禽白血病病毒(ALV)群特异性抗原p27;同时对患瘤病死鸡进行剖检、病理组织学检查、PCR病原检测。结果显示,鸡群在240日龄时出现13.24%的ALV-AB抗体阳性率,未检测到ALV-J抗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抗体在120日龄时出现阳性,且阳性率随日龄增加而升高;p27阳性率为34.21%~66.18%;开产前后鸡群开始出现肿瘤性疾病,一直持续至240日龄,死亡率达32%,120~190日龄为死亡高峰期;剖检病鸡可见内脏器官普遍肿大,肝、脾、肾表面及切面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肿瘤样结节,部分病鸡坐骨神经肿胀;组织学检查,肿瘤组织为浸润性生长的多形态淋巴样细胞构成,符合马立克氏病(MD)的病变特征;PCR检测16份肿瘤病料中有14份为ALV-J阳性(87.5%),13份马立克氏病病毒(MDV)阳性(81.25%),2份为REV阳性(12.5%),ALV-J与MDV、REV混合感染率分别为68.8%(11/16)、12.5%(2/16),三重感染率为6.3%(1/16)。该芦花鸡群存在ALV、MDV和REV的共感染。
王健杨凤孙洪磊倪伟车国喜刘思当
关键词:芦花鸡肿瘤病ELISA病理组织学PCR检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