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占婷
- 作品数:10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十堰市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华中区域气象中心科技发展基金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小波变换和M-K检验的灰霾长期变化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正交分解、小波分析和突变分析等方法,对近40 a十堰市灰霾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十堰灰霾日数12月最多,最少为7—9月,秋冬两季占全年灰霾日总数的70%以上。年灰霾日数总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达5.9 d/10 a。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呈急剧上升的趋势。年灰霾日数变化可分为5个阶段,其中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和21世纪初是灰霾的两个急剧上升阶段。全年灰霾平均天数为23.3 d。灰霾日数区域分布为丹江口最多,其次为郧县,最少为房县。灰霾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存在8 a的显著年际周期,灰霾突变时期出现在2002年。
- 尹恒杨占婷任玮颖李易王萍
- 关键词:灰霾EOF小波
- 十堰市灰霾气候变化特征与科学防御健康策略
- 利用1971—2010年十堰市7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霾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小波变换、EOF和M-K检验分析了十堰市灰霾气候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40a十堰市霾多年平均为23.3d,年际变化幅度大,且年代际趋势变化阶段性显...
- 尹恒杨占婷任玮颖李易
- 关键词:灰霾气候变化非一致性
- 文献传递
- 湖北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对流发展机制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区域加密自动站、FY-2E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及组网产品等资料,对2011年7月下旬发生在湖北省的一次大范围雷雨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了强对流天气产生的天气学条件和物理机制。结果表明:雷雨大风是高空槽、切变线、低空急流与河套南下冷空气相互作用的结果,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偏南气流为雷雨大风提供了水汽和能量输送,卫星和雷达监测反映出中尺度对流体生消发展中有多个较小尺度对流体新生和发展,雷雨大风出现在中尺度云团前端及强回波地区。
- 尹恒沈定成夏金李易杨占婷廖小华
- 十堰市灰霾气候变化特征与科学防御健康策略
- 利用1971—2010 年十堰市7 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霾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小波变换、EOF 和M-K检验分析了十堰市灰霾气候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40a 十堰市霾多年平均为23.3d,年际变化幅度大,且年代际趋势变化...
- 尹恒杨占婷任玮颖李易
- 关键词:气候变化非一致性
- 文献传递
- 鄂中东部两次秸秆焚烧引发的严重灰霾天气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微波辐射计、常规气象观测、NCEP再分析资料及环境监测等资料,采用气流后向轨迹模拟,对2012年6月11日和6月15日发生在鄂中东部的两次灰霾天气,从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日的污染物指数(API)分别达到233 μg/m3和139 μg/m3,11日PM2.5最高值达141 μg/m3 ;两日的能见度均在2 km以下,11日平均能见度仅565 m,最低能见度246 m。这两次灰霾天气与北方冬小麦主产区大范围秸秆集中焚烧,造成大量污染物排放有密切关系。在115°E,39°~32°N存在大范围逆温层,垂直高度950~850 hPa 厚度为一致的东北气流,使得排放的污染物在“逆温层盖”的阻挡下不能向高空扩散,而随东北气流向鄂中东部输送。同时鄂中东部近地面静风、地面“均压场”、逆温、近地层弱垂直速度、正涡度和负散度等物理量条件,及适宜的湿度条件等因素,导致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或沉降,为灰霾在本地形成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加剧了灰霾的严重性。
- 杨占婷白永清陈英英何明琼尹恒
- 关键词:秸秆焚烧灰霾气象条件
- 湖北“2011.7.26”雷雨大风预警预报分析
- 本文从环流形势、能量、层结特征、数值预报产品等方面对发生在湖北省的一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揭示了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产生的天气条件和物理机制。结果表明:雷雨大风是高空槽、切变线、低空急流与河套南下冷空气相互作用的...
- 尹恒李易徐远波杨占婷王萍
- 关键词:雷雨大风大气层结
- 文献传递
- 湖北省十堰市干旱特征与防御对策被引量:1
- 2012年
- 为了摸清十堰市的气象干旱特征,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在分析其干旱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地理分布的基础上,对其干旱防御提出了相应对策。
- 朱明董如根杨占婷
- 关键词:干旱防御对策
- 2012年6月25—26日贵州省大暴雨天气诊断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利用Micaps常规气象资料、贵州省自动站资料、NCEP/NCAR资料和FY-2E卫星TBB资料对2012年6月25—26日贵州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受到500 hPa西风槽,700 hPa西南低涡和高低空急流的影响,暴雨落区主要位于500 hPa西风槽附近的上升区,西南低涡中心的东南侧,低空急流的北边和高空急流南边。暴雨发生所需的丰富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其次东海和孟加拉湾也有贡献,水汽辐合中心与强对流云团有很好的对应。垂直螺旋度的分析表明其与雨强中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雨强中心位于中低层的垂直螺旋度正值中心的附近以及其东北侧。而湿位涡的分析表明本次暴雨的发生与暴雨落区北侧中高层"干入侵"有关,暴雨区低层存在着对流不稳定。
- 王钦杨占婷陈超君
- 关键词:暴雨垂直螺旋度湿位涡水汽收支
- 基于能量天气学和溃变理论制作湖北暴雨落区的预报试验
- 金琪杨占婷王珊珊苏磊孟英杰杜世晔邓红
- 技术说明:(1)资料收集、整理普查2003年-2008年湖北省气象站点逐小时雨量资料,按照暴雨个例标准(单站降水24小时大于200毫米或两站降水24小时大于100毫米),筛选出汛期(5-9月)暴雨个例。收集相应暴雨个例的...
- 关键词:
- 关键词:暴雨预报气象资料溃变理论
- 十堰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0年
- 利用1961~2009年湖北省十堰市7个气象观测站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资料,对十堰市近50年来的气温、降水和日照的变化特征作了较为详细的统计分析,并利用农气观测站1981~2009年农作物观测资料和十堰农业局中稻产量因子及十堰市植保站1988~2009年黑光灯观测的主要农作物病虫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朱明夏金张运洲杨占婷
-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