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启鸿
- 作品数:11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云南森林自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新进野生猕猴暴发细菌性痢疾治疗与探讨被引量:1
- 2012年
- 猕猴(Macacamulatta)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动物,细菌性痢疾是猕猴最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任何季节均可发生,特别在新买来的猴群中常见本病流行。2009年3月-4月,云南森林自然中心下属的昆明金杰康灵长类实验动物科技有限公司,经云南省林业厅批准分4次从野外猎捕猕猴100只,
- 胡品昌杨启鸿陆琳阮素华
- 关键词:野生猕猴细菌性痢疾实验动物科技急性传染病灵长类
- 蜜蜂形态测定方法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目前,国际上蜜蜂分类应用研究已经上升到分子鉴定水平,但形态分析仍是基因材料特征描述的主要手段,在了解蜜蜂外部形态及蜜蜂形态分析的过程中,蜜蜂形态的测定必不可少。本文结合国内外的蜜蜂形态学研究方法,总结了蜜蜂形态测定的详细方法,从而为蜜蜂形态学和分类学的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 罗凌娟朱立蕃张祖芸杨启鸿
- 关键词:蜜蜂形态学
- 昆明地区眼镜蛇孵化与幼蛇饲养技术研究
- 2013年
- 为了研究昆明地区眼镜蛇的规模化人工孵化与幼蛇的饲养技术,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资源,试验从广东省某蛇类养殖场购进眼镜蛇蛋8 000枚,利用孵化蛭石进行孵化,并采用无冬眠技术饲养幼蛇。结果表明:种蛋孵化期为45~50 d,孵化率为93.51%,眼镜蛇8个月的成活率为89.51%。解决了眼镜蛇幼蛇人工饲养技术难题,如眼镜蛇食物种类、自动采食、无冬眠、蛇病防治等。
- 胡品昌杨启鸿阮素华杨正富彭屹林
- 关键词:眼镜蛇人工孵化
- 滇池越冬水鸟同步调查研究被引量:9
- 2017年
- 作为云南省鸟类同步调查的一部分,为了掌握滇池越冬水鸟相关情况,根据《云南省鸟类同步调查实施细则》,围绕滇池选定24个观察点,分别于2015年1月11日和2016年1月14日分组同时对各观察点进行观察和统计。调查人员分4个组,每组调查6个点,1天之内完成。结果共记录到滇池水鸟32种,隶属于6目8科。对滇池越冬水鸟的种类组成、空间分布、栖息地现状及受干扰和威胁情况进行分析,并就滇池水鸟种类与数量在历次调查中的增减以及水鸟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提出进一步恢复湿地,减少人为活动与捕鸟行为等保护建议。
- 涂文姬杨启鸿刘波肖军金志堃文明
- 关键词:滇池越冬水鸟
- 口蹄疫病毒P1和3C基因联合表达研究进展
- 口蹄疫病毒P1和3C基因联合表达能够产生完整的口蹄疫病毒衣壳蛋白,并形成无核酸的与原病毒外形一致的全新的空衣壳,该空衣壳具有与口蹄疫病毒颗粒相同的抗原特性,免疫动物后能诱导产生抗口蹄疫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是开发安全高效口...
- 杨启鸿李华春李作生
- 关键词:口蹄疫病毒
- 文献传递
- 2007—2016年云南省野生动物收容拯救中心收容救护野生动物状况调查被引量:11
- 2018年
- 野生动物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野生动物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和维持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护野生动物有很多方式,其中最直接、最直观的保护方式就是野生动物收容救护。
- 杨启鸿肖军涂文姬刘波胡品昌金志堃文明
- 关键词:野生动物
-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对象确定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围绕动物疫病传播的三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遵循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技术规范,进行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特点特征的分析,查找出符合疫病传播三要素特点特征的动物疫源,结合疫病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设置条件制作工具,实现监测对象的确定,从而解决监测工作中监测对象不明确,确定方法不科学等相关问题。
- 肖军杨启鸿金志堃文明
- 关键词: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
- 口蹄疫病毒P1和3C基因的联合表达
- 2008年
- 口蹄疫病毒P1和3C基因联合表达能够产生完整的口蹄疫病毒衣壳蛋白,并形成无核酸的与原病毒外形一致的全新的空衣壳,该空衣壳具有与口蹄疫病毒颗粒相同的抗原特性,免疫动物后能诱导产生抗口蹄疫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是开发安全高效口蹄疫重组疫苗的理想途径。论文对口蹄疫P1、3C基因及其对应的蛋白功能和P1、3C基因联合表达研究进行综述,对P1、3C基因联合表达重组疫苗的潜在优点进行了讨论。
- 杨启鸿李华春
- 关键词:口蹄疫病毒
- 圈养白犀牛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被引量:7
- 2014年
- 为了解圈养白犀牛的血液生化指标,试验以7头不同年龄、性别的云南石林圈养白犀牛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其17项血液生化指标,采用SPSS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公母白犀牛血液生化指标中除尿酸(UA)差异极显著外,其余指标均不显著;未成年体和成年体白犀牛血液生化指标中除钙(Ca)差异显著外,其余指标均不显著;对比克鲁格国家公园放养方式的白犀牛血液生化指标数据参数,发现白蛋白(ALB)、尿素氮(BUN)、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酯酶(ALP)均表现为圈养状态显著(ALB,P=0.021;BUN,P=0.001;AST,P=0.001;ALP,P=0.031)高于放养状态下指标;钙(Ca)、总蛋白(TP)、球蛋白(GLO)和R-谷氨酰转移酶(GGT)指标值在圈养状态下低于放养状态指标,且钙(Ca)、总蛋白(TP)指标差异显著(P=0.008、P=0.025)。本试验的测定结果反映了白犀牛生理机能特性,初步建立了圈养白犀牛血液生化指标参数,为今后加强犀牛的人工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和人工繁育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 王宇杨启鸿
- 关键词:圈养血液生化指标
- 生物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产出地,对于多山区域来讲,林业生产是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一旦发生病虫害,可能导致林业生产减产甚至绝收,因此需要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传统的防治方式以喷洒农药为主,当前渐渐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探索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迫在眉睫。本次研究,主要就生物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当中的优势、应用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能够给森林病虫害防治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或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 文明郭万力杨启鸿肖娟吴志晖
- 关键词:生物技术林业生产森林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