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武德

作品数:250 被引量:1,646H指数:21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8篇期刊文章
  • 41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5篇农业科学
  • 25篇医药卫生
  • 17篇生物学
  • 6篇文化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天文地球
  • 3篇理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83篇小麦
  • 61篇冬小麦
  • 41篇土壤
  • 22篇胁迫
  • 20篇燕麦
  • 18篇基因
  • 15篇遥感
  • 15篇干旱
  • 14篇植被
  • 12篇光谱
  • 11篇多糖
  • 11篇荞麦
  • 10篇籽粒
  • 10篇作物
  • 8篇施肥
  • 8篇土壤侵蚀
  • 7篇叶面
  • 7篇坡地
  • 7篇抗旱
  • 6篇玉米

机构

  • 219篇山西农业大学
  • 34篇山西省农业科...
  • 29篇贵阳中医学院
  • 6篇国家农业信息...
  • 5篇浙江农业大学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山西师范大学
  • 2篇太原师范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北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50篇杨武德
  • 130篇冯美臣
  • 83篇王超
  • 68篇张美俊
  • 54篇肖璐洁
  • 45篇宋晓彦
  • 15篇李广信
  • 10篇贾举庆
  • 8篇董宽虎
  • 8篇赵佳佳
  • 7篇张定一
  • 7篇刘婷婷
  • 7篇赵祥
  • 7篇王慧琴
  • 7篇张垚
  • 7篇乔星星
  • 6篇杨利艳
  • 6篇苗果园
  • 6篇荣二花
  • 6篇王爱萍

传媒

  • 38篇山西农业科学
  • 22篇山西农业大学...
  • 12篇草地学报
  • 8篇生态学杂志
  • 7篇植物营养与肥...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中国生态农业...
  • 6篇农业工程学报
  • 5篇贵阳中医学院...
  • 5篇作物杂志
  • 4篇微量元素与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生物数学学报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贵州农业科学
  • 3篇作物学报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核农学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年份

  • 19篇2023
  • 10篇2022
  • 3篇2021
  • 22篇2020
  • 17篇2019
  • 8篇2018
  • 15篇2017
  • 4篇2016
  • 15篇2015
  • 21篇2014
  • 15篇2013
  • 14篇2012
  • 14篇2011
  • 11篇2010
  • 11篇2009
  • 11篇2008
  • 7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2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移动sink的农田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收集策略被引量:13
2019年
为解决农田无线传感器网络可扩展性较差及节点能量消耗不均匀的问题,针对农田传感器网络节点众多、网络面积大和移动sink网络对节点密度要求较低的特点,提出了适合农田应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移动sink节点移动策略和抗干扰路由策略。算法通过划分可变子网,并利用跳数限制的汇聚树集路由算法选择路由;同时,针对sink节点附近数据传输量大而容易发生碰撞的问题,对节点的稀疏化处理和区域分时的路由能有效减少数据传输中的相互干扰。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在抗干扰传输的同时能够延长网络的生存期。
杨莺杨武德吴华瑞缪祎晟
关键词:移动SINK路径规划
聚焦交叉学科 谱“三农”新乐章——以山西农业大学交叉学科专业为例
2023年
学科交叉融合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特征,是新学科产生的重要源泉,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路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自2020年设立以来,发展势头迅猛,并且逐渐下沉到本科专业布局,也为高考升学带来新选择。
刘振宇杨武德孟俊龙
关键词:培养创新型人才本科专业
黔产石韦提取物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解黔产石韦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影响,采用溶剂法对有柄石韦的不同极性部位进行萃取,用常规白细胞计数法评价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影响,并用HPLC法分析其氨基酸成分。结果表明:黔产石韦的极性较大部位萃取物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有明显升高作用,极性较小部位无明显作用。水提组分可显著提高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黔产石韦中至少含有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和亮氨酸4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为1.189mg/g,甘氨酸为0.70mg/g,丙氨酸和亮氨酸含量,分别为0.36mg/g和0.343mg/g。结论:谷氨酸可能是黔产石韦水提组分中增加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关键成分,甘氨酸具有协同作用。
龙毅袁吉虎许杨珊杨武德
关键词:提取物外周血白细胞数氨基酸
基于4DVAR和EnKF的遥感信息与作物模型冬小麦估产被引量:8
2021年
为了提高遥感信息与作物模型同化的估产精度,以山西省晋南地区的3个县为研究区,采用四维变分(Four-dimensional variational,4DVAR)和集合卡尔曼滤波(Ensemble Kalman filter,EnKF)两种同化算法将高时空分辨率Sentinel多源数据反演的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土壤含水率(θ)和CERESWheat模型进行同化,对比两种算法同化LAI和θ的性能,并进行冬小麦产量估测。结果表明:两种同化算法均能结合遥感观测和作物模型模拟的优势,相比模型模拟值,同化精度均有所提高;4DVARLAI和4DVARθ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分别比EnKFLAI和EnKFθ低0.1490 m2/m2、0.0091 cm3/cm3,且根据遥感实际监测值4DVARLAI更能精确识别冬小麦的物候期,与实际冬小麦生长发育的物候期更相符,因此在Sentinel多源数据与CERESWheat模型同化中,4DVAR算法的性能更好;由4DVAR同化后的LAI和θ双变量建立的估产模型,RMSE和平均相对误差(Mean relative error,MRE)小于CERESWheat模型模拟估产的RMSE和MRE,说明估产模型的估产误差小,采用4DVAR算法同化Sentinel多源数据与CERESWheat模型有效提高了冬小麦区域估产精度。
刘正春徐占军毕如田王超贺鹏杨武德
关键词:估产四维变分集合卡尔曼滤波
基于高光谱植被指数的冬小麦产量监测被引量:10
2018年
为了研究利用不同生育时期的植被指数监测冬小麦产量,以2 a不同肥料处理的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生育时期植被指数与冬小麦产量的关系,构建冬小麦产量的光谱植被指数监测模型。结果表明,植被指数能有效监测冬小麦产量,其中,孕穗期和抽穗期植被指数的监测效果较好,孕穗期的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和决定系数(R_C^2)分别为1 131.42和0.78,抽穗期的RMSEC和R_C^2分别为1 015.59和0.77,拔节期的监测效果次之,灌浆期和成熟期的监测效果较差;但从作物生产角度考虑,拔节期监测冬小麦产量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表明,利用拔节期植被指数能够实现冬小麦产量的早期估测。
张松冯美臣杨武德王超孙慧贾学勤武改红
关键词:冬小麦高光谱遥感植被指数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牡丹皮中丹皮酚含量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的牡丹皮中丹皮酚含量。方法: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皮酚的含量,色谱柱:Hichrspner5-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60:40),检测波长274nm,柱温25℃。结果:线性范围:在选定色谱条件下线性范围良好,丹皮酚的样品加样回收率为99.16%,RSD为0.26%(n=5)。丹皮酚含量顺序为:安徽丹皮>贵州丹皮>四川丹皮>云南丹皮>河北丹皮。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杨武德王芳丁宁
关键词:牡丹皮丹皮酚HPLC
PEG胁迫对偏关苜蓿脯氨酸代谢途径关键酶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以山西地方品种偏关苜蓿(Medicago sativa cv.Pianguan)为试验材料,采用20%聚乙二醇(PEG-6000)分别处理不同时间(0,8,16,24,32,48和72h),研究偏关苜蓿地上部及地下部的脯氨酸(proline,Pro)含量、鸟氨酸δ-氨基转移酶(ornithine-oxo-acidtransaminase,δ-OAT)、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yrroline-5-carboxylate synthetase,P5CS)、脯氨酸脱氢酶(proline dehydragenase,ProDH)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PEG胁迫下,地上部Pro含量显著高于地下部,PEG处理40h时,地上部Pro含量最高(3230.4μg.g-1 FW)。地上部和地下部P5CS活性呈"升-降-升-降"的变化趋势。δ-OAT活性则在胁迫8h时升高,之后下降。ProDH活性受PEG胁迫显著降低,呈时间依赖性。PEG胁迫前期,偏关苜蓿的Pro积累以鸟氨酸-脯氨酸途径为主,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转为以谷氨酸-脯氨酸途径为主。
朱慧森刘艳香董宽虎杨武德
关键词:脯氨酸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
为中医学生开设医用化学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初探
中医院校“医学专业”学生入学后,在没有学习医用化学课程的条件下,直接学习现代医学知识产生困难,原因是中学知识与医学知识不能衔接,出现了知识断层。而开设医用化学课程可以架起这一桥梁。实验表明,学习了医用化学的学生,在学习医...
汪建彭小冰杨武德王和生
关键词:中医学生
SO<,2>污染对小麦生理过程、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杨武德
不同基因型小麦对低氮胁迫的生物学响应被引量:12
2006年
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基因型春小麦(加春1、2、4号)根系对低氮胁迫的生物学响应、小麦苗期氮素吸收、分配的基因型差异以及与根系形态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⑴低氮胁迫下小麦的根重、根长、根条数、根系总吸收面积与活跃吸收面积、根系SOD及POD活性、根系活力均明显降低,但不同基因型间的差异明显。低氮胁迫下加春2号小麦根系具有较好的形态学与生理学性状,并向地上部分配了较大比例的氮素,地上部氮累积量占总氮量的百分率比其它两种基因型分别高7.6%和8.2%,氮的利用率也比其它两种基因型高8.0%和9.9%。加春2号比其它两个基因型更能适应低氮环境胁迫。⑵在低氮胁迫下,春小麦根重、根总长度、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及活性吸收面积与总吸氮量呈显著线性相关,而在高氮水平下无相关关系,表明在氮素胁迫条件下,根系形态对氮吸收率起重要作用。
张定一张永清杨武德苗果园
关键词:春小麦低氮胁迫根系生物学响应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