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滨娟

作品数:75 被引量:963H指数:17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1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1篇稻田
  • 22篇土壤
  • 15篇水稻
  • 15篇复种
  • 13篇冬种
  • 12篇紫云英
  • 12篇绿肥
  • 12篇轮作
  • 10篇施氮
  • 10篇还田
  • 9篇氮素
  • 9篇双季稻
  • 9篇双季稻田
  • 9篇季稻
  • 8篇有机碳
  • 8篇微生物
  • 7篇水稻产量
  • 7篇配施
  • 7篇秸秆
  • 7篇秸秆还田

机构

  • 75篇江西农业大学
  • 1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江西省山江湖...
  • 2篇广西康华农业...
  • 1篇湖南人文科技...
  • 1篇井冈山大学
  • 1篇九江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江西省邓家埠...

作者

  • 75篇杨滨娟
  • 73篇黄国勤
  • 23篇王淑彬
  • 18篇杨文亭
  • 12篇周泉
  • 9篇陈洪俊
  • 6篇钱海燕
  • 6篇徐宁
  • 5篇马艳芹
  • 5篇赵其国
  • 5篇兰延
  • 4篇缪建群
  • 3篇林青
  • 3篇赵梅
  • 3篇张立进
  • 2篇周丽华
  • 2篇孙卫民
  • 2篇王晓维
  • 2篇刘彬彬
  • 2篇崔爱花

传媒

  • 8篇生态科学
  • 7篇生态学报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江西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生态农业...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农学学报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核农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种子科技
  • 1篇土壤学报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Agricu...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8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11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三花混播绿肥还田的方法以及水稻种植的方法
一种三花混播绿肥还田的方法,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其采用紫云英、油菜、肥田萝卜三种绿肥进行混播,更加有效地利用了空间资源,提高了绿肥的单产,还平衡了绿肥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比例,有利于后季水稻的高产丰收。一种水稻种植...
杨滨娟黄国勤陈洪俊邓丽萍王淑彬杨文亭周泉
文献传递
基于冬种不同作物的水旱轮作模式对水稻产量及稻田CH_4、N_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4
2019年
为探究冬种不同作物、水旱轮作措施对稻田丰产及温室气体减排的影响,本研究设置5种种植模式,即紫云英-早稻-晚稻(CRR)、紫云英-早稻-甘薯‖晚大豆(CRI)、油菜-早稻-晚稻(RRR)、油菜-早稻-甘薯‖晚大豆(RRI)、马铃薯-早稻-晚稻(PRR),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测定稻田CH_4、N_2O的全年排放通量,研究基于冬季不同作物的不同水旱轮作模式对水稻产量、全球增温潜势(GWP)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的影响。结果表明,冬种不同作物均能提高早稻的产量,但对晚稻产量基本无影响,其中紫云英对早稻产量增效最好,CRI处理分别较其他处理高1.73%、12.08%、7.48%、10.95%;水旱轮作处理较双季稻处理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RRI处理晚稻产量较其他4个处理分别高22.54%、5.37%、29.83%、27.24%。冬种不同作物对CH_4、N_2O排放无显著影响(P>0.05),水旱轮作显著增加了N_2O排放,显著降低了CH_4排放(P<0.05)。5种种植模式中,RRI处理的GWP最低,且显著低于CRR、RRR、PRR处理(P<0.05),分别低25.54%、29.76%、20.78%。RRI处理的GHGI最低,较其他处理分别显著低32.51%、18.18%、30.77%、20.59%(P<0.05)。综上,RRI处理在增加作物产量、减少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表现最好。本研究结果为长江中游双季稻区稻田丰产及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了理论依据。
钟川杨滨娟张鹏李萍黄国勤
关键词:水旱轮作氧化亚氮
一种红壤旱地紫云英条播种植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壤旱地紫云英条播种植方法,包括红壤旱地土壤翻耕、耙碎,开挖种植沟和排水沟,条播种植、覆土、灌溉,收获还田等操作。通过本发明记载的种植方法结合试验得到的最佳翻耕耙碎程度、种植...
周泉陈晓枫黄辉宇杨滨娟杨文亭王淑彬黄国勤
一种防缠草的耕作机
本发明涉及耕作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缠草的耕作机,包括机体以及其连接的防护罩,旋耕组件,其设置在防护罩内部;本发明机体在土地上移动,刀轴的转动通过刀库带动旋耕刀片对土地进行旋耕,在旋耕时,可以通过防缠部件防止草缠在刀轴...
杨滨娟黄瑶周泉刘琴黄国勤
秸秆还田配施不同配比化肥对晚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17
2012年
为了揭示秸秆腐解规律和土壤养分变化过程,连续2年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配施不同配比化肥对晚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不同配比化肥显著提高了晚稻产量,增产幅度为8.5%~21.5%,处理间差异显著。除SN(2秸秆还田配施N225kg/hm2)和SP(1秸秆还田配施P75kg/hm2)秸秆生物量有所下降外,其余处理秸秆生物量均高于对照单施秸秆处理,范围在3.3%~13.7%,区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处理间有显著性差异。秸秆还田配施不同配比化肥处理显著提高了晚稻成熟期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以及千粒重。逐步线性回归方程表明结实率是晚稻产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配施不同配比化肥能够提高土壤pH、全氮、碱解氮、有机碳、有效磷、全磷、速效钾和全钾,降低土壤C/N比,其中以秸秆还田配施NPK处理效果最显著。因此需要将秸秆还田与施用化肥、微肥相结合,进一步发挥出秸秆还田的综合效益。
孙卫民杨滨娟钱海燕王淑彬黄国勤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肥力
长江中游典型稻田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及土壤固氮能力比较被引量:1
2023年
为研究比较长江中游地区稻田不同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和土壤氮素固持能力,设置紫云英-早稻-晚稻(CRR,CK)、紫云英-早稻-甘薯||晚大豆(CRI)、油菜-早稻-晚稻(RRR)、油菜-早稻-甘薯||晚大豆(RRI)、马铃薯-早稻-晚稻(PRR)5种稻田典型种植模式进行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两年内,RRI、PRR、RRR、CRI模式均能增加作物产量,增幅为16.40%—32.85%和21.04%—49.60%(P<0.05),且均是RRI、PRR模式的作物产量较高。RRI和PRR模式的经济效益较好,分别显著高出对照30.27%、44.15%和65.13%、51.38%(P<0.05)。CRI、RRI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含量,增幅为53.57%—58.85%(P<0.05),降低了微生物量C/N。此外,与CK相比,CRI、RRI模式显著降低了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降幅为48.35%—69.23%(P<0.05)。综上所述,RRI模式和马铃薯模式(PRR)能提高作物产量,增加氮素有效输出,提高经济效益,CRI、RRI模式更能增强土壤微生物氮素固持能力,降低土壤氮素流失风险。可见油菜-早稻-甘薯||晚大豆和马铃薯-早稻-晚稻模式的增产、增收、固氮等综合效果较好,可以在长江中游地区推广应用。
袁嘉欣杨滨娟黄国勤
关键词:稻田水旱轮作土壤氮素土壤微生物量
广西灵川县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被引量:3
2014年
广西是我国南方农业大省(区),明确其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对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采用了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通过随机入户方式,与农户面对面交流,并结合调查问卷,对广西桂林市灵川县11个乡镇的农户进行了调查访问,为方便研究和数据处理,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将该县11个乡镇分为3个片区:东部片区、中部片区、北部片区,对比3组农户的文化素质、种植制度、冬季农业现状、农业需求和农田水利设施等方面问题,探讨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调查结果表明,虽然目前灵川县农业取得众多发展成就,但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该县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一是种植制度结构单一,二是冬季农业发展薄弱,三是种植技术贫乏,四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因此,为促进灵川县种植业可持续发展,亟需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大力发展冬季农业;满足农民最迫切的农业需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马艳芹黄国勤时炜施吉杨滨娟陆树清赵其国
关键词:种植业可持续发展
带宽、行比配置对玉米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积累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为探究适宜于南方丘陵红壤旱地玉米间作大豆合理的带宽、行比田间配置种植模式。【方法】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1)玉米间作大豆带宽2 m,行比2∶2;(2)带宽2.4 m,行比2∶3;(3)带宽2.4 m,行比2∶4;(4)带宽2.8 m,行比2∶3;(5)带宽2.8 m,行比2∶4;(6)玉米净作(等行距栽培,行距70 cm);(7)大豆净作(等行距栽培,行距50 cm),每个处理种2带,重复3次。【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不同带宽、不同行比处理的玉米株高均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玉米播种第75天时带宽2.4 m、行比2∶4的株高最高,为198.33 cm;玉米叶面积指数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生长后期带宽2.8 m、行比2∶3的玉米叶面积指数相比于其它处理均表现为最大;玉米干物质积累量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呈不断增长趋势且变化大致相同,播种后90 d时,带宽2.4 m、行比2∶4的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最大,为11568.61 kg/hm^2,带宽2.4 m、行比2∶4的玉米产量最高,为6977.78 kg/hm^2。【结论】带宽2.4 m,行比2∶4田间配置协调了个体与群体的矛盾,使得植株的株高最高、秃尖长最小、干物质积累量最大、产量最高,为玉米间作大豆较好的田间配置种植模式,可为江西红壤旱地玉米间作大豆种植田间配置提供参考。
封亮王淑彬杨文亭杨滨娟周泉黄国勤
关键词:玉米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玉米产量
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8
2018年
为了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和收集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研究了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合理的对策措施来保护梯田生态系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通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景观,具有较好的景观和文化传承功能。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梯田撂荒、生物多样性和传统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减少。综合来看,对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实施耕种补贴并加强开发,完善生态与文化保护补偿机制,建立传统农业文化保护区,将对保护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和促进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缪建群王志强杨文亭杨滨娟黄国勤
关键词:生态系统
不同冬作物对双季稻田土壤团聚体结构及有机碳、全氮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为揭示不同冬作物对双季稻田土壤团聚体结构及有机碳、全氮的影响,本研究以4种不同冬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和湿筛方法研究了土壤团聚体结构及其有机碳、全氮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双季稻田冬季种植紫云英、油菜、大蒜有利于大团聚体的形成。冬种大蒜对提高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效果最好,冬种紫云英的土壤粒径<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最高。总体上,不同冬种模式对不同粒级团聚体含量影响较大,而对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总数量却无显著差异。轮作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平均几何直径。不同冬作处理均提高了0.053~0.25mm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同时冬种紫云英和油菜还提高了0.25~0.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冬种大蒜提高了>2 mm和<0.053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轮作处理提高了0.053~0.2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另外,冬种紫云英和油菜显著提高了1~2 mm、0.5~1 mm、0.25~0.5 mm、0.053~0.25 mm和<0.053 mm团聚体的全氮含量,而冬种大蒜提高了1~2 mm和<0.053 mm团聚体的全氮含量,轮作处理则提高了>2 mm和0.25~0.5 mm团聚体的全氮含量。总的来说,双季稻田种植冬季作物有利于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和碳氮含量,有利于维持稻田土壤的可持续发展。
王淑彬杨文亭杨滨娟王礼献黄国勤
关键词:冬作物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