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芝明

作品数:2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文学
  • 9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小说
  • 2篇帝国
  • 2篇帝国主义
  • 2篇星空
  • 2篇意蕴
  • 2篇游梁
  • 2篇证法
  • 2篇日记
  • 2篇生辉
  • 2篇抒怀
  • 2篇主义
  • 2篇文学
  • 2篇细读
  • 2篇相映
  • 2篇相映生辉
  • 2篇历史小说
  • 2篇民族
  • 2篇军阀
  • 2篇狂人
  • 2篇狂人日记

机构

  • 20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文学院

作者

  • 23篇杨芝明
  • 1篇叶弘
  • 1篇石磊

传媒

  • 8篇郭沫若学刊
  • 6篇学语文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东疆学刊
  • 1篇阅读与写作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无锡教育学院...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滁州学院学报
  • 1篇高校教育管理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3
  • 1篇198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五四”退潮后的微波——郭沫若《星空》艺术风格探源
2012年
与《女神》雄奇壮美不同,《星空》呈显出优美、细腻、哀婉与沉潜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体现在诗集题材的选取,抒情方式的采用,意境的创设和整个语言风貌上。《星空》艺术风格与"五四"退潮后的时代有关,与郭沫若当时的哲学信仰有着内在的联系,与诗人浓厚的中外艺术修养和刻意的美学追求分不开。《星空》艺术风格的变化,既是对《女神》清新优美一面的廓展,更契合了时代和诗人心绪的变迁,从一个侧面艺术地反映了一定时代的真实,实现了诗人对"东方文学"审美情趣的追求。这无疑是郭沫若对新诗艺术的提高和开拓,对现代诗歌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如果说《女神》属于"雄浑"一品,那么《星空》则大抵属于"冲淡"一类,有力地说明了郭沫若是一位"雄丽并举"的大诗人",他不是只能吹出一种单调的稻草。"
杨芝明
关键词:《星空》艺术风格
闪耀着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光辉——重读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答〈新观察〉记者问》
2009年
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答〈新观察〉记者问》,闪耀着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光辉,虽写在半个多世纪前,但至今仍站得住,立得稳,并具有现实意义。不过,解放后郭沫若的一些创作实践,特别是1958年前后的一些诗文,违背了他自己所宣扬的理论主张,"实践"和"理论"相脱节,为世人所诟病。这是一个应该为后人记取、总结的深刻教训。
杨芝明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
辩证法的威力——读《“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1980年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写于一九三○年四月十九日,最初发表在《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五期上,后来由鲁迅收入“比较锋利”的《二心集》中.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原来依附于北洋军阀的“新月派”看到封建法西斯王朝的建立,蒋介石一时得势嚣张,便立即改换门庭,于一九二八年三月创办了《新月》这一反动刊物,积极充当新军阀蒋介石反革命文化“围剿”的急先锋.“新月派”的干将梁实秋,在一九二八年六月号的《新月》上抛出了《文学与革命》一文,竭力鼓吹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和“艺术至上论”公开断言:“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而“人性是测量文学的唯一标准.”
杨芝明叶弘石磊
关键词:资本家辩证法反革命文艺批评人性论
相互衬托 相映生辉——《起死》与《漆园吏游梁》被引量:1
2009年
鲁迅的历史小说《起死》与郭沫若的历史小说《漆因吏游梁》,都是写的庄子的故事,在以古喻今、古为今用方面,异曲同上。然而,题材的处理、人物的刻画、艺术手法的运用与语言互不相同、各呈异彩。可以说,这两篇历史小说相互衬托,相映生辉。
杨芝明
关键词:历史小说相映生辉
现实的·历史的·哲学的——论《虎符》的三重意蕴及其内在统一
2008年
《虎符》的思想意蕴,有现实的广度,历史的深度,哲学的高度;既是一篇讽喻现实的檄文.又是一曲先驱者的颂歌,更是一曲生命的诗意赞歌。这三重意蕴内在统一,水乳交融。
杨芝明
关键词:话剧历史剧
郭沫若步鲁迅诗原韵抒怀三首
2009年
郭沫若二十年中步鲁迅诗"惯于长夜"原韵抒怀三首,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他对鲁迅的悼唁、纪念是真诚的,他继承并发扬了鲁迅爱国主义精神和硬骨头品质,他当之无愧地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思想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郭沫若步鲁迅"惯于长夜"诗原韵抒怀三首,也以典型实例说明,鲁迅和郭沫若这两位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化伟人,他们的旧体诗虽然具体内容不同,风格迥异,但各有特点,各呈异彩,能相互衬托,相映生辉。
杨芝明
钱钟书文学创作研究述略被引量:3
1999年
作者对半个多世纪来作为现代文学家钱钟书的文学创作国内研究的情况作了较详尽的述评,指出新时期近二十年《围城》的研究比此前三十年有长足的进展,朝气蓬勃的生命力,有新的探索,新的特点;然而,《人·兽·鬼》、《写在人生边上》的研究,迄今为止,仍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一个尚未充分展开的领域。
杨芝明
关键词:文学研究
郭沫若步鲁迅诗原韵抒怀三首简说
2009年
郭沫若二十年中步鲁迅诗"惯于长夜"原韵抒怀三首,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他对鲁迅的悼唁、纪念是真诚的,他继承并发扬了鲁迅爱国主义精神和硬骨头品质,他当之无愧地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思想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郭沫若步鲁迅"惯于长夜"诗原韵抒怀三首,也以典型实例说明,鲁迅和郭沫若这两位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化伟人,他们的旧体诗虽然具体内容不同,风格迥异,但各有特点,各呈异彩,能相互衬托,相映生辉。
杨芝明
郭沫若译鲁迅《无题》诗
2010年
这里说的<无题>,是1934年5月30日鲁迅书赠给日本友人的.1961年10月7日,毛主席接见来我国访问的日本朋友时,亲笔写了这首诗并加上款识:"书赠日本访华的朋友们."毛主席还说:"这诗不大好懂.不妨找郭沫若翻译一下."郭沫若把它翻成日文,同年11月10日郭沫若在人民日报上还发表了<翻译鲁迅的诗>一文,并以原韵作诗赠给黑田寿男等日本朋友:"迢迢一水望蓬莱,聋者无闻剧可哀.修竹满园春笋动.扫除迷雾唤风雷."(<题赠日中友好代表团>)
杨芝明
关键词:日文接见风雷访华春笋
鲁迅的两篇抒情悼文
2016年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是渗透着强烈爱憎的两篇著名的抒情悼文。它们在思想内容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着明显的差异。透过这些差异,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思想发展的轨迹,看出作家的世界观对创作的支配性作用。
杨芝明
关键词:北洋军阀政府柔石支配性政治抱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