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雪

作品数:27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脑瘫
  • 8篇康复
  • 7篇痉挛
  • 7篇儿童
  • 6篇体外冲击波
  • 6篇脑性
  • 6篇脑性瘫
  • 6篇脑性瘫痪
  • 6篇患儿
  • 5篇偏瘫
  • 5篇偏瘫型脑瘫
  • 5篇痉挛型
  • 4篇综合康复
  • 4篇疗效
  • 4篇康复治疗
  • 3篇氧舱
  • 3篇肉毒
  • 3篇身体活动
  • 3篇综合康复治疗
  • 3篇小儿

机构

  • 27篇深圳市儿童医...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作者

  • 27篇杨雪
  • 21篇曹建国
  • 19篇刘青
  • 18篇贠国俊
  • 11篇王玉娟
  • 5篇陈玉芬
  • 3篇吴凌云
  • 3篇李蔷
  • 2篇黄美欢
  • 2篇曾洪武
  • 1篇魏道儒
  • 1篇叶妙婷
  • 1篇戴梦颖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首都医药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护理研究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冲击波疗法在肌肉痉挛治疗中的应用
肌肉痉挛状态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肌肉张力过高。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在治疗肌腱及骨骼系统疾病方面的疗效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SⅣT可以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的肌肉痉挛。ESWT治疗...
刘青杨雪曹建国
体外冲击波用于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蹲伏步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蹲伏步态的疗效分析。方法:30例痉挛性双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加用冲击波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对2组患儿的膝、踝关节的最大角度和关节活动度、肌张力、步长、步速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和踝关节屈曲最大角度和最小角度都明显改善(P<0.05);腘绳肌群和小腿三头肌群的肌张力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患儿GMFM评分、步速、步长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效果更明显。结论:体外冲击波可以降低脑瘫患儿腘绳肌、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能够改善患儿的蹲伏步态。
贠国俊吴寿桐曹建国刘青杨雪黄美欢
关键词:脑性瘫痪体外冲击波
体外冲击波治疗脑瘫肌痉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痉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脑瘫肌痉挛患儿50例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冲击波治疗,治疗前后对2组患儿的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改良的Asworth分级(MAS)、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足底支持面积和足底压力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及4周后,小腿三头肌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且各时间段各项评分均更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1周后,小腿三头肌MAS评分及踝关节PRO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小腿三头肌MAS评分较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1周及4周后,踝关节PROM、GMFM评分、足底面积及足底压力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且各时间段各项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1周后,踝关节PROM、GMFM评分、足底面积及足底压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踝关节PROM、GMFM评分、足底面积及足底压力均较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明显增加(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以降低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其粗大运动功能。
贠国俊刘青杨雪王玉娟曹建国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脑瘫痉挛
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临床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痉挛型偏瘫型脑瘫儿童40例,随机分为A型肉毒毒素治疗组20例和单纯康复治疗组(对照组)20例。治疗组将A型肉毒毒素注射到患儿腘伸肌群和小腿三头肌群,注射后第2天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共6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腘窝角和足背屈角角度的测量、改良的Ashworth量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的腘伸肌群和小腿三头肌群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比注射前改善明显(P<0.05),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A型肉毒素配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儿患侧的肌张力,有助于提高运动功能,缩短治疗时间。
贠国俊魏道儒曹建国刘青杨雪王玉娟
关键词:偏瘫型脑瘫A型肉毒毒素痉挛
体外冲击波治疗儿童脑瘫小腿三头肌痉挛的临床分析
:研究体外冲击波对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痉挛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50例痉挛型双下肢瘫痪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在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冲击波治疗,每周1次,共4次;对照组...
贠国俊曾建国刘青王玉娟杨雪
关键词:小儿脑瘫体外冲击波临床疗效
婴儿氧舱治疗的安全问题和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婴幼儿氧舱治疗中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避免发生不安全事件,使患儿顺利完成高压氧治疗.方法:对使用婴幼儿氧舱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患儿所发生的安全事件进行总结与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治疗...
陈玉芬杨雪罗娟子李蔷
关键词:临床护理儿童患者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偏瘫型脑瘫儿童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弥散成像技术,是在弥散加权成像基础上发展起来新的功能成像技术,可在三维空间内定量分析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利用组织内水分子弥散呈各向异性的特征进行成像。DTI是目前唯一无...
贠国俊刘青杨雪曹建国
387例脑瘫患儿脑电图分析
目的:了解脑瘫患儿脑电生理活动,分析不同类型脑瘫患儿脑电图异常率、癫痫合并率。方法:选取2008 年9 月至2017 年1 月于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387 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9 例、女128 例,年龄...
王玉娟贠国俊杨雪刘青
应用扩散张量成像研究儿童偏瘫型脑瘫皮质脊髓束损伤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2015年
目的探讨白质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在分析皮质脊髓束(CST)损伤在偏瘫患儿童粗大功能影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偏瘫型脑瘫患儿进行扩散张量成像及DTT,测量健侧和患侧CST的各项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评估CST的移位、连续性及损伤情况;并评估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GMFM),分析CST损伤程度与偏瘫型脑瘫患儿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软化灶与CST的关系分3级,CST1级,FA值降低,ADC轻度增高(P>0.05);CST2级和3级,FA值明显降低,ADC明显增高(P<0.05);患儿CST分级越高,GMFM值越低,患儿的预后越差。结论DTT可以显示CST与软化灶的损伤关系,并能对偏瘫型脑瘫患儿的预后作出评价。
贠国俊曹建国刘青曾洪武杨雪王玉娟
关键词:偏瘫型脑瘫皮质脊髓束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偏瘫型脑瘫儿童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弥散成像技术,是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基础上发展起来新的功能成像技术,可在三维空间内定量分析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利用组织内水分子弥散呈各向异性的特征进行成像。DTI是目前惟一无创性活体研究脑白质纤维束形态结构的方法,
贠国俊曹建国刘青杨雪
关键词:偏瘫型脑瘫大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脑瘫患儿皮质脊髓束磁共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