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雪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休克
  • 2篇休克患者
  • 2篇血液
  • 2篇疗效
  • 2篇感染性
  • 2篇感染性休克
  • 2篇PICCO
  • 1篇血液净化
  • 1篇血液滤过
  • 1篇血液滤过治疗
  • 1篇医疗急救
  • 1篇营养支持
  • 1篇预后
  • 1篇肾功能
  • 1篇肾功能衰竭
  • 1篇肾衰
  • 1篇肾衰竭
  • 1篇衰竭
  • 1篇体外
  • 1篇体外膜肺

机构

  • 7篇东莞市人民医...

作者

  • 7篇杨雪
  • 3篇沈利汉
  • 3篇蔡立华
  • 3篇邓勇进
  • 3篇甘宇
  • 2篇张红梅
  • 2篇陈惠英
  • 2篇陈俊峰
  • 1篇何瑞玲
  • 1篇李盘石
  • 1篇任卫红
  • 1篇张少君
  • 1篇陈洁
  • 1篇高志丹

传媒

  • 2篇当代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超声检测感染性休克患者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与PICCO数据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与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心指数(CI)、每搏量变异(SVV)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以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为目标的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液体反应评估为指导的限制性液体复苏,6 h后记录超声参数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5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45.6±3.8)岁,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与GEDI、CI、SVV系数分别为-0.445、-0.571、0.451,IVCci与GEDI、CI负相关,与SVV是正相关。结论超声检测感染性休克患者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与GEDI、CI、SVV有相关性。
甘宇陈慧英陈俊峰杨雪陈洁张红梅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
一种移动式降温急救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急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移动式降温急救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前端设有柜门,所述装置本体的右端固定设有推杆,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拐角端安装有移动轮,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两侧和顶部均设有出风装置,所...
邱敏珊沈利汉杨雪周红霞蔡立华邵汉权甘宇陈惠英邓勇进
枸橼酸抗凝在肾衰竭合并脑出血患者血液滤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枸橼酸抗凝在肾衰竭合并脑出血患者血液滤过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ICU治疗的肾衰竭合并脑出血且行血液滤过患者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血液滤过治疗过程中分为枸橼酸抗凝(RCA)组与无抗凝组,每组20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 GCS评分、APACHEⅡ评分、血红蛋白、血小板、APTT、血肌酐、尿素氮的变化以及滤器寿命、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后24 h APACHEⅡ评分、血肌酐、尿素氮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RCA组更优。RCA组治疗后24 h血红蛋白、血小板、APTT、GC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抗凝组治疗后24 h APT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无抗凝组血小板下降较RCA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抗凝组的血红蛋白下降趋势较RCA组明显(F=14.06,P<0.05)。RCA组滤器平均使用寿命(7.9±0.5)h,长于无抗凝组(6.6±1.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5,P=0.006)。治疗14 d内,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9,P=0.633)。结论:在血液滤过治疗肾衰竭合并脑出血患者中,采用枸橼酸抗凝相对安全有效。
邵汉权杨雪邓勇进张少君
关键词:枸橼酸抗凝肾衰竭脑出血血液滤过
探讨ICU复杂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净化治疗模式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对ICU复杂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选择血液净化治疗模式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ICU复杂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甲组30例患者,选择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的治疗模式;乙组30例患者,选择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的治疗模式;丙组30例患者,选择腹膜透析(PD)的治疗模式。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均被清除,无显著性差异。治疗过程中,心力衰竭发生次数甲组明显低于乙组和丙组(P<0.05);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次数甲组和丙组明显低于乙组(P<0.05)。且甲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乙组和丙组。结论在ICU复杂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选择血液净化治疗模式上应慎重,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危重症患者疗效优于IHD和PD。
杨雪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血液净化
容量负荷对危重患者体外膜肺救治疗效的影响
2020年
目的研究容量负荷对危重患者应用体外膜肺(ECMO)救治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市人民医院2016年5月年至2019年5月应用ECMO救治的患者,根据上机前基础容量情况,将患者分为容量平衡组、负平衡组、正平衡组,收集各组患者上机成功率;成功患者根据上机后72 h内容量情况,分为容量超负荷(FO)组、非FO组;根据超负荷量,将FO分为三个亚组:FO<10%、10%≤FO<20%、FO≥20%;分别收集APACHEⅡ评分、ECMO上机时间、ICU住院时间、14 d死亡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机患者共80例,成功69例;上机成功率基础容量平衡、负平衡、正平衡组间差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与非FO组相比,APACHEⅡ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组ECMO上机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与非FO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组14 d死亡率高于非FO组(P<0.05)。FO各亚组间14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机前基础容量状况与上机成功率无关;容量超负荷对危重患者应用ECMO救治时有不良影响。
李盘石何瑞玲高志丹蔡立华沈利汉任卫红张红梅邓勇进杨雪叶照伟
关键词:体外膜肺预后
基于PICCO评估床旁超声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效果的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研究基于PICCO评估床旁超声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东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PICCO方法指导液体复苏,观察组采用床旁超声指导液体复苏。观察时间为24h,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以及其他相关临床指标,并比较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O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0.28±11.68)mm Hg vs.(95.61±11.54)mm Hg,P<0.05],其余PCT、MAP、CVP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液体量[(1.02±0.33)L vs.(2.19±0.90)L]、休克纠正时间[(4.41±1.62)h vs.(8.32±1.64)h,]、机械通气时间[(3.87±0.69)d vs.(7.07±1.25)d]、ICU住院时间[(8.25±3.04)d vs.(12.16±4.50)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水肿发生率为10.34%、CRRT需求率为13.79%、7d死亡率为3.45%,分别低于对照组的41.38%、58.62%、2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床旁超声指导PICCO方法指导液体复苏,对于患者液体复苏有良好的指导意义,是传统PICCO方法的有效补充。
甘宇陈惠英陈俊峰杨雪邵汉权沈利汉蔡立华
关键词:PICCO感染性休克
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患者治疗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治疗10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数指标,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数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潴留、便秘、应激性溃疡、死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一定的肠内营养支持,既能提高血清白蛋白的浓度,又能增加淋巴细胞的数目,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临床疗效好。
杨雪
关键词:肠内营养支持重症患者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