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宁霞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水分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 1篇延河流域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带
  • 1篇日照时数
  • 1篇突变
  • 1篇突变特征
  • 1篇土地利用方式
  • 1篇土壤湿度
  • 1篇秦岭南北
  • 1篇丘陵区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小流域
  • 1篇小流域尺度

机构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梁宁霞
  • 2篇焦峰
  • 1篇穆兴民
  • 1篇王志杰
  • 1篇王飞
  • 1篇张哲
  • 1篇蒋冲
  • 1篇李冬梅
  • 1篇刘晓磊
  • 1篇程楠楠
  • 1篇刘思杰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干旱区地理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准格尔旗矿区景观格局动态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煤炭资源丰富,矿产开发不仅带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影响着矿区景观及生态环境变化。以准格尔旗1990、2010年两期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及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准格尔矿区的景观结构和景观格局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草灌地面积比例最大。转移矩阵显示,在时间动态上水体、耕地、沙地及河道地面积减少,草灌地、居民及工矿用地明显增加,虽然居民及工矿用地所占比例较小,但其对周围的其他景观产生巨大影响;2)20a间,准格尔旗各乡镇在景观水平与斑块水平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景观异质性降低、优势度明显降低,景观格局相对简单化;3)20a间,研究区3个乡镇的居民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显著影响着其景观构造的变化,研究区的植被覆盖面积呈增加趋势,但其景观更加离散、不规则化。矿区开发主导了矿区景观格局变化:加大建筑用地面积,严重地破坏耕地,减少耕地面积;而林地、草灌地面积虽有所增加,但其景观格局却更加破碎,生态系统更加不稳定。
李冬梅焦峰王志杰梁宁霞
关键词:土地利用景观指数
延河流域不同植被带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水分分析评价被引量:3
2014年
以延河流域不同植被带上的三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引用土壤湿度综合指数作为土壤水分评价指标,结合不同植被带土地利用分布特征与相应土壤含水量对延河流域土壤水分进行评价分析,为该区域不同植被带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三个植被带均处于极干旱状态,土壤湿度森林草原带>森林带>草原带;其中森林带以林地为主,森林草原带以林地和草地共同起主导作用,草原带以草地为主;不同植被带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森林带最高,其次为森林草原带,草原带最低;对不同植被带土壤水分的剖面变化分析表明,0—200cm土层中土壤含水量随着深度增加呈现增长趋势。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耕地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种土地利用方式,这主要是与耕地坡度较小和修建梯田有关,同时还与农作物的耗水量相对较小有关。林地和草地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差异,灌木地土壤含水量最小。
张哲焦峰梁宁霞王宗仁
关键词:植被带土壤水分
小流域尺度地形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及尺度效应——以黄土丘陵区丰富川小流域为例
半干旱区的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特征是径流产生的重要影响因子,也是流域水文过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黄土丘陵区的土壤水分是生态系统发展的限制因子,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是生态建设和规划的主要参考因素。本研究通过对黄土丘陵区小流域(...
梁宁霞
关键词:土壤水分环境因子主成分分析
文献传递
秦岭南北日照时数时空变化及突变特征被引量:10
2013年
根据秦岭南北47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月数据,采用样条曲线插值法(Spline)、气候倾向率、Pettitt突变点检测、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该区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其变化的气象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38.7 h,空间分布呈东北向西南递减格局,按各分区日照长短排序为秦岭以北>秦岭南坡>汉水流域>巴巫谷地。四季日照时数分布特征与年尺度上的结论基本一致,4个季节按其大小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四季均以秦岭以北的日照时数最大。(2)近52 a各区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较为一致,绝大部分站点呈下降趋势。下降的站点占本区站点总数的比例排序为巴巫谷地>汉水流域>秦岭以北>秦岭南坡,秦岭以南的广大地区相对于秦岭以北日照下降更明显。春季47%的站点呈上升趋势,显著上升的站点集中于中部地区;夏季98%的站点呈显著下降趋势;秋季和冬季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无明显规律。(3)年尺度、春季和夏季突变年份集中于1978-1981年间,秋季的突变特征不甚明显,突变年份和空间分布无明显规律性可言,冬季日照时数突变年份同步性和一致性较差。(4)绝大部分站点日照时数与风速、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与降水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与最低气温关系不明显。
蒋冲刘晓磊程楠楠梁宁霞王飞刘思杰穆兴民
关键词:秦岭南北日照时数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