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梅金平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聚集
  • 3篇血小板聚集率
  • 3篇流式细胞
  • 3篇流式细胞术
  • 3篇聚集率
  • 2篇衰竭
  • 2篇利钠
  • 2篇利钠肽
  • 2篇分化
  • 2篇川芎
  • 2篇川芎嗪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压
  • 1篇心病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功能衰竭
  • 1篇心力衰竭

机构

  • 5篇武警后勤学院...
  • 4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汕头大学

作者

  • 7篇梅金平
  • 3篇张建起
  • 3篇张娟
  • 3篇杨琴
  • 2篇马永强
  • 2篇姬文婕
  • 2篇李玉明
  • 2篇杨国红
  • 2篇周欣
  • 2篇郭琼
  • 2篇石蕊
  • 2篇徐文超
  • 2篇赵季红
  • 1篇张赛
  • 1篇李晓红
  • 1篇刘洋
  • 1篇张庆慧
  • 1篇赵炜疆
  • 1篇余洋
  • 1篇刘新林

传媒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临床诊断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因CHF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选取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心脏超声检查,检测GDF-15及N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随访2年,记录观察组随访期间发生的心力衰竭相关不良事件。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GDF-15水平对CHF的诊断价值及CHF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GDF-1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629.3(1250.1,2200.3)ng/L vs 839.7(725.0,880.5)ng/L,P<0.05];观察组血清GDF-15水平与NT-proBNP、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性(r=0.682,0.326,P<0.05)。血清GDF-15和NT-proBNP诊断CHF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23和0.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两者联合AUC为0.829,两者联合优于GDF-15或NT-proBNP单一指标(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9.0%,两者联合对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血清GDF-15水平对CHF诊断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价值,与NT-proBNP联合应用价值更高。
张建起梅金平石蕊郭琼杨琴张娟徐文超
关键词:心力衰竭ROC曲线转化生长因子
神经调节因子Neuregulin-1及其受体ErbB2、ErbB4在恒河猴大脑、小脑的表达及分布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神经调节因子(Neuregulin-1,Nrg1)是类表皮样生长因子家族重要成员,本研究观察比较恒河猴大脑皮质、白质及小脑皮、白质Nrg1及其受体ErbB2、ErbB4表达及分布。方法使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恒河猴大脑及小脑皮质、白质基本结构形态。使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恒河猴大脑及小脑皮质、白质中Nrg1及其受体ErbB2和ErbB4表达与分布。结果免疫荧光显示Nrg1可与其受体ErbB2或ErbB4共定位表达于恒河猴大脑皮质部分细胞中;而在大脑白质,仅Nrg1与ErbB4存在明显定位。在小脑皮质细胞以及白质中均可见Nrg1与ErbB2明显定位,而ErbB4荧光信号则不明显,且Nrg1与ErbB4无明显共定位。结论本研究提示Nrg1及其受体ErbB2、ErbB4在恒河猴大脑小脑皮质及白质中存在着差异性表达和共定位,以Nrg1/ErbB为基础的旁分泌或自分泌机制有可能参与高等动物脑功能活动。
张庆慧黄佩芝梅金平刘洋余洋赵炜疆
关键词:恒河猴大脑小脑
流式细胞术与光学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的比较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比较流式细胞术(FCM)和光学比浊法(LTA)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选取35例健康志愿者和66例冠心病(CHD)患者,分别用FCM和LTA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Bland-Altman分析,评价FCM检测血小板聚集率与LTA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健康人组LTA和FCM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分别为(57.74±15.39)%、(60.74±15.15)%,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LTA和FCM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分别为(63.46±20.75)%、(66.47±23.23)%,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人组、CHD组及所有研究对象LTA和FCM血小板聚集率结果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871、0.812、0.827,P均<0.01);健康人组、CHD组、所有研究对象经Bland-Altman评价提示该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FCM检测血小板聚集率与LT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
梅金平周欣姬文婕马永强郭兆增杨国红刘新林赵季红李玉明
关键词:血小板血小板聚集率流式细胞术冠心病
肺动脉高压对左心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7年
【目的】探讨肺动脉压力对左心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在我院住院的左心衰竭患者139例,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心脏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采用三尖瓣最大返流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同时测定血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水平。依据NYHA分级将患者分为3组Ⅱ级(n=48),Ⅲ级(n=44),Ⅳ级(n=47),同时入选心功能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n=44);再依据PASP将心衰患者分为4组,PASP≤35 mmHg(1 mmHg=0.1333 k Pa)定义为肺动脉压正常组(n=46),35 mmHg60 mmHg为肺高压Ⅲ级组(n=20)。所有患者随访1年,记录患者1年再入院率和病死率。【结果】心衰患者中肺动脉高压的发病率为66.9%,而严重心衰患者(NYHAⅢ~Ⅳ)肺动脉高压的发病率高达80.2%。PASP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明显负相关(r=-0.778,P=0.000),与NT-pro BN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19,P=0.000),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明显正相关(r=0.541,P=0.000)。所有患者随访平均(11.39±1.83)个月,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左心衰患者再入院率明显升高(15.2%vs 39.8%,P=0.003),病死率明显升高(4.3%Vs 17.2%,P=0.035)。【结论】肺动脉压力对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张建起徐颖石蕊梅金平郭琼徐文超杨琴张娟
关键词:肺高压肺动脉压
基于流式细胞术的小鼠血小板聚集检测方法的评价及川芎嗪抗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研究
目的:  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伴发的血栓性事件已经成为我国人口致残及死亡的首要原因。这类疾病的发病原因在于血栓的形成,而血栓形成的始动因素主要是由于血小板的激活与聚集,因此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该类疾病的基石。近年来,与临床缺血...
梅金平
关键词:川芎嗪血小板聚集率药理活性流式细胞术
文献传递
基于流式细胞术的小鼠血小板聚集率检测方法评价及川芎嗪的干预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一种新的基于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小鼠血小板聚集活性检测方法,以及川芎嗪的干预作用。方法 CD61-PE和CD61-FITC标记的小鼠血小板(n=5)混合后加入ADP(终浓度20μmol/L)诱导血小板聚集,同时标记两种荧光染料的细胞群占所有血小板的百分比来评估血小板聚集功能;16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氯吡格雷组,FCM检测小鼠血小板聚集功能;FCM检测川芎嗪(TMPZ)低、中、高浓度(终浓度分别为0.5mg/mL、1mg/mL、2mg/mL)和替罗非班(终浓度为5μg/mL)对小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结果经ADP(终浓度20μmol/L)诱导激活后含有双色荧光标记的细胞群即血小板聚集体明显增多(P<0.01);FCM检测小鼠服用氯吡格雷后其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由(19.57±1.12)%降至(8.71±1.21)%,P<0.01];与生理盐水组相比,TMPZ低、中、高剂量和替罗非班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血小板聚集率(P<0.05)。结论基于流式细胞术的小鼠血小板聚集活性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反映P2Y12受体拮抗剂、GPⅡb/Ⅲa受体阻断剂以及川芎嗪的抗血小板活性,对于血小板相关基础研究和抗血小板药物筛选平台具有借鉴价值。
梅金平周欣姬文婕马永强杨国红郭兆增李玉明赵季红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流式细胞术川芎嗪小鼠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交联层粘连蛋白诱导神经干细胞体外迁移与分化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交联层粘连蛋白(LN)在神经干细胞(NSCs)体外迁移及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原代提取、培养孕14d胎鼠NSCs,并进行免疫荧光鉴定。选取第3代培养的NSCs,分为多聚赖氨酸(PLL)组、PLL+SDF-1α组、LN组及LN+SDF-1α组。PLL组和LN组NSCs分别接种于含0.1mg/mLPLL和1mg/mLLN包被的培养板上;PLL+SDF-1α组和LN+SDF-1α组分别于接种后置于1mg/L含SDF-1α的培养基培养。采用Transwell细胞迁移试验检测SDF-1α交联LN对NSCs迁移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SCs的分化情况。结果成功分离并培养原代NSCs,3~5d即有NSCs克隆球形成,细胞具备典型的NSCs形态,且NSCs特异性抗原巢蛋白呈阳性表达。与PLL组相比,PLL+SDF-1α组NSC迁移数量无明显变化(个:3.00±0.99比2.30±0.67,P〉0.05);而与LN组比较,LN+SDF-1α组NSCs迁移数量明显增多(个:85.33±9.61比31.67±5.86,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PLL组和PLL+SDF-1α组仅有极少量NSCs分化的神经元前体细胞,分化率几乎为0。LN组可见部分神经元前体细胞,分化率为(12.50±2.56)%;而SDF-1α交联LN后。神经元前体细胞明显增多,分化率为(21.40±3.41)%,明显高于LN组(P〈0.05)。结论SDF-1α交联细胞外基质中的LN能显著并协同增强NSCs的迁移和分化。
张建起李晓红张赛梅金平杨琴张娟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细胞外基质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