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秀生

作品数:7 被引量:131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瘤
  • 3篇颅内
  • 2篇影像
  • 2篇栓塞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静脉
  • 2篇静脉窦
  • 2篇静脉窦血栓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影像
  • 1篇弹簧圈
  • 1篇电解可脱性弹...
  • 1篇性疾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栓塞
  • 1篇血管内栓塞治...
  • 1篇血流
  • 1篇亚低温
  • 1篇影像研究

机构

  • 5篇天津市环湖医...
  • 2篇天津市脑系科...
  • 1篇天津市大港医...

作者

  • 7篇武秀生
  • 2篇刘力
  • 2篇雷静
  • 2篇尹龙
  • 2篇张赛
  • 2篇韩彤
  • 2篇亢建民
  • 2篇李旭东
  • 2篇黄楹
  • 2篇只达石
  • 2篇刘梅丽
  • 2篇李增惠
  • 1篇姚鑫
  • 1篇苏晨芳
  • 1篇尹绍雅
  • 1篇焦德让
  • 1篇徐翔
  • 1篇康伟民
  • 1篇肖绪林
  • 1篇杜方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国产电解可脱性铂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比较天津环湖医疗器械厂研制生产的电解可脱性铂弹簧圈(sunruifa electrical detachable coil,SEDC)和美国Micro Therapeutics,Inc公司生产的电解可脱性铂弹簧圈(sapphire detachable coil,S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91例,30例使用SEDC行颅内动脉瘤栓塞(SEDC组);61例采用SDC栓塞(SDC组)。两组患者在同一时间段.由同一术者使用同种微导管进行治疗。术中观察两种弹簧圈在X线下的可视性、在推送中的顺滑程度、解旋情况、软硬程度、成篮效果、致密填塞情况及解脱时间。采用电话、门诊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随访。结果SEDC组共用SEDC 108枚,SDC组用SDC 271枚。在X线透视下SEDC与SDC同样清晰可见,在微导管中推送弹簧圈时,SEDC组有2枚欠顺滑,SDC组有9枚欠顺滑;在反复推拉弹簧圈时,SEDC组有5枚发生解旋,SDC组有8枚解旋;SEDC组电解脱时间有6枚超过5min,SDC组有10枚超过5min。经统计学分析,各项观察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SEDC组动脉瘤致密填塞25例,SDC组49例,SEDC组瘤颈残留2例,SDC组5例,SEDC组非致密填塞3例,SDC组7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随访3~22个月,无再出血,两组中各有2例术后获得DSA随访,均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SEDC可以替代SDC栓塞颅内动脉瘤。
尹龙焦德让孙瑞发武秀生李旭东康伟民黄楹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性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颅外椎管内小脑后下动脉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08年
颅外椎管内的小脑后下动脉(PICA)瘤罕见,迄今所有报告均为个案,通过检索共有9例,即动脉瘤主体位于椎管内。所有均为PICA远端动脉瘤,即动脉瘤位于PICA第1段之后。国内仅杨靓等报告1例PICA动脉瘤,瘤颈位于枕大孔水平,瘤体细长突入高颈段,可归于椎管内动脉瘤。我院于2006年12月24日收治1例罕见的颅外颈椎管内左PICA动脉瘤,现报告如下。
王世波范一木武秀生何国军姚鑫
关键词:小脑后下动脉瘤椎管内文献复习颅外枕大孔高颈段
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开颅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65岁以上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74例,分为开颅手术组(26例)和血管内栓塞组(48例)。评价术后并发症及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结果,采用电话及门诊随访6个月至4年。结果开颅手术组术后有症状血管痉挛10例;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因迟发性血管痉挛性脑梗死和脑水肿死亡2例;出院时GOS评分恢复良好19例,较差5例,死亡2例。血管内栓塞组有症状血管痉挛17例;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迟发性血管痉挛性脑缺血和肺部感染,另1例死于弹簧圈脱出致大脑中动脉闭塞引起的大面积脑梗死;出院时GOS评分恢复良好33例,较差12例,死亡3例。两组比较GO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开颅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临床疗效相似,但由于血管内栓塞是微侵袭治疗,应成为治疗老年动脉瘤的首选。老年动脉瘤患者两种治疗方式术后迟发性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均较高,应予足够重视。
尹龙徐翔李旭东武秀生黄楹
关键词: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神经外科手术
大鼠上矢状窦闭塞后磁共振影像及病理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刘梅丽亢建民韩彤刘力武秀生杜方雷静
关键词:磁共振影像病理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局部脑血流量后脑组织闭塞性疾病
颞肌厚度CT测量及开颅术后颞肌水肿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颞肌水肿的诊断、机制及其防治。方法总结7例开颅术后颢肌水肿患者,术后2—7天复查脑CT。随机抽取正常颅脑CT片31张,测量其两侧颢肌厚度。结果正常颢肌厚度为左侧(男5.4±2.0mm,女3.6±1.5mm),右侧(男5.7±2.5mm,女3.6±1.6mm)。颢肌水肿时其厚度明显增加,可达20-39mm。颢肌水肿CT特征如下:病变局限在颢肌范围之内;呈新月状或双凸镜样稍高密度影,直接位于皮下,该侧缺少正常颞肌影象;复查CT片其密度变化不大。以下措施有利于颞肌水肿的恢复:头高位;局部理疗;加强脱水等。结论开颅术后可发生颢肌水肿,CT可明确诊断。颢肌水肿常影响减压效果,应采取措施加以防治。
尹绍雅李增惠薛凯武秀生张赛刘敬业只达石
关键词:水肿
大鼠上矢状窦闭塞后静脉高压的磁共振影像研究
刘梅丽亢建民马志成武秀生刘力韩彤雷静李涛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临床不具特征性表现,极易误诊和延误治疗。该课题通过大鼠静脉窦栓塞模型模拟了人类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过程,弥补了临床对人类脑静脉窦栓塞的认识。试验中MR显示不伴有T2WI异常的脑肿胀...
关键词:
关键词:脑静脉窦血栓静脉高压磁共振影像
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机理及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20
2001年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机理及临床效果。方法  16 4例病人 ,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 82例 ,均于伤后 2 4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 ,直肠温度 (RT)控制在 32 0℃~ 35 0℃ ;脑温为 32 5℃~ 35 0℃ ,持续 1~ 7天 ,平均 6 0 2± 2 8 0小时。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 (ICP)、血糖、血乳酸、血气、血电解质以及脑组织氧分压 (PbrO2 )和脑组织温度 (BT)、脑微循环血流 (LDF血流值 )和颈静脉血氧饱和度 (SjvO2 )。对照组 82例 ,直肠温度控制在 36 5℃~ 37 0℃ ,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 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ICP、高血糖、高乳酸血症分别显著下降 (P <0 0 5 ) ;严重的低PbrO2 迅速上升并维持在正常水平 ;脑血供得到改善 ;生命体征、血气及血电解质无显著差异 ;无严重并发症 ;死亡率降低 ,恢复良好率提高 ,预后显著改善。结论 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 ,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安全有效 ,可降低死亡率 ,提高生存质量 ,无严重并发症。直接监测PbrO2 、BT、LDF血流值和SjvO2 。
只达石张赛肖绪林苏晨芳林欣牛玉德尚彦国武秀生李增惠毛瑞曹海华杨谨涛马宁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预后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